微乳化甲醇柴油燃燒特性試驗與仿真研究
本文關鍵詞:微乳化甲醇柴油燃燒特性試驗與仿真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微乳化油 甲醇 (FT)柴油 燃燒 排放 噴油參數(shù)
【摘要】:甲醇因其清潔,高效和來源廣泛等特點,已經(jīng)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關注,被認為是內(nèi)燃機最有潛力的代用燃料之一。柴油機燃用甲醇最簡單的方式是微乳化法。微乳化油是一種節(jié)能、環(huán)保燃料,尤其在能源緊缺、環(huán)保問題越來越嚴重的今天,微乳化油的作用越顯重要。本文依據(jù)微乳化原理,用甲醇分別與0#柴油和FT柴油配制出不同比例微乳化油,研究了不同油品的燃燒特性。論文主要工作和結論如下: 1)優(yōu)化了微乳化油的配方及其工藝。基于微乳化理論,分析了不同乳化劑的乳化效率,分別配制了0#系列和FT系列各4種微乳化油。 2)研究了微乳化油的燃燒性能。結果表明:(1)0#系列微乳化油中,低負荷時,微乳化油的缸壓峰值有所下降,平均下降了4.1%,高負荷時微乳化油的缸壓峰值升高,平均上升了3.8%;(2)FT系列的微乳化油中,相比FT柴油,微乳化油主燃期縮短,微乳化油的缸壓峰值、放熱率峰值、壓力升高率和加速度峰值升高,其中缸壓峰值最大升高了8.9%,壓力升高率和加速度峰值最大分別升高了49.9%和117.3%。 3)研究了微乳化油的動力性及排放性。在不改變發(fā)動機參數(shù)的前提下,,微乳化油的功率和轉(zhuǎn)矩有所下降,其中FT系列微乳化油比0#系列的動力性有所下降;相比基礎油,微乳化油的NOX排放量有所下降,0#系列和FT系列分別平均下降了21.1%和9.1%,NMHC排放量上升,soot排放有較大降幅,0#系列和FT系列分別平均下降了67.1%和92.3%,甲醛和乙烯排放有較大上升,且FT系列微乳化油的比0#系列的NOX、soot、甲醛排放有大幅度降低;燃用微乳化油時,如果甲醇的含量越多,則甲醇和乙醇的排放量越多。 4)基于FIRE軟件研究了M10在不同的噴油參數(shù)下的排放情況。經(jīng)過仿真分析,隨著噴油提前角(原機±2°CA)的增大,NOX生成速率大大加快;soot排放質(zhì)量分數(shù)逐漸降低。
【關鍵詞】:微乳化油 甲醇 (FT)柴油 燃燒 排放 噴油參數(shù)
【學位授予單位】:太原理工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TK421
【目錄】: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 緒論10-18
- 1.1 前言10-11
- 1.2 甲醇和 FT 柴油的特點11-13
- 1.2.1 甲醇在柴油機上應用的特點11-12
- 1.2.2 FT 柴油的特性12-13
- 1.3 柴油機燃用甲醇的方法13-14
- 1.4 微乳化油技術14
- 1.4.1 微乳化油的概念14
- 1.4.2 微乳化油技術的特點14
- 1.5 微乳化甲醇柴油研究現(xiàn)狀14-15
- 1.6 本課題的主要目的和內(nèi)容15-18
- 第二章 微乳化油的制備18-30
- 2.1 燃料混合理論基礎18-19
- 2.1.1 表面吉布斯能和表面張力18
- 2.1.2 彎曲液面的附加壓力18-19
- 2.2 微乳液機理19-20
- 2.2.1 乳狀液19-20
- 2.2.2 乳狀液的形成20
- 2.3 微乳液及其形成機理20-21
- 2.4 微乳液的制備方法21-22
- 2.4.1 微乳化劑的復配22
- 2.5 微乳化甲醇柴油的制備22-26
- 2.5.1 微乳液的最佳 HLB 值確定22-24
- 2.5.2 微乳化劑乳化效率分析24-26
- 2.6 微乳化油的制備26-28
- 2.7 本章小結28-30
- 第三章 微乳化油的燃燒過程分析30-48
- 3.1 試驗設備及試驗方法30-31
- 3.1.1 試驗用柴油機30
- 3.1.2 主要測試設備30-31
- 3.1.3 試驗方法31
- 3.2 燃燒過程分析31-46
- 3.2.1 主燃燒持續(xù)期分析32-33
- 3.2.2 缸內(nèi)壓力分析33-37
- 3.2.3 壓力升高率分析37-40
- 3.2.4 壓力升高加速度分析40-43
- 3.2.5 瞬時燃燒放熱率分析43-46
- 3.3 本章小結46-48
- 第四章 燃用微乳化油對發(fā)動機動力和排放特性影響的研究48-64
- 4.1 動力性分析48-49
- 4.2 常規(guī)排放性分析49-56
- 4.2.1 CO 排放分析49-51
- 4.2.2 NO_X排放分析51-53
- 4.2.3 NMHC 排放分析53-55
- 4.2.4 碳煙排放分析55-56
- 4.3 非常規(guī)排放物分析56-62
- 4.3.1 甲醛排放分析56-58
- 4.3.2 甲醇排放分析58-60
- 4.3.3 乙醇排放分析60-61
- 4.3.4 乙烯排放分析61-62
- 4.4 本章小結62-64
- 第五章 M10 微乳化油的仿真研究64-78
- 5.1 FIRE 軟件簡介64
- 5.2 模型的建立及驗證64-68
- 5.2.1 M10 微乳化油的 C、H、O 原子數(shù)計算64-65
- 5.2.2 燃燒室模型的建立及網(wǎng)格劃分65-66
- 5.2.3 計算模型的確定66-68
- 5.2.4 計算模型校驗68
- 5.3 噴油提前角對數(shù)值模擬參數(shù)的影響68-76
- 5.3.1 噴油提前角對燃料濃度場的影響69-71
- 5.3.2 噴油提前角對缸內(nèi)溫度場的影響71-73
- 5.3.3 NO_X濃度場73-75
- 5.3.4 Soot 濃度場75-76
- 5.4 本章小結76-78
- 第六章 總結與展望78-80
- 6.1 全文總結78-79
- 6.2 展望79-80
- 參考文獻80-84
- 致謝84-86
-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86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任永凱;袁銀男;孫振宇;陳黎君;;甲醇—柴油混合燃料羰基排放物檢測方法研究[J];車用發(fā)動機;2011年01期
2 胡福田;于新;;甲醇—柴油微乳化液配方研制[J];廣東化工;2007年09期
3 張心亞,孫志娟,黃洪,藍仁華,陳煥欽;無皂乳液聚合技術及應用研究進展[J];中國膠粘劑;2005年04期
4 姚春德;朱晶宇;夏琦;李旭聰;韓偉強;;柴油甲醇組合燃燒發(fā)動機的甲醛排放特性[J];環(huán)境科學學報;2010年02期
5 王輝,徐國強,楚宜民,海本濤,景勁松;柴油機燃用甲醇—柴油混合燃料的研究[J];河南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2000年04期
6 謝潔,王錫斌,盧紅兵,蔣德明;柴油-甲醇微乳化燃料的制備及燃燒特性研究[J];內(nèi)燃機工程;2004年02期
7 黃勇成;周龍保;王尚學;潘克煜;;柴油機燃用F-T柴油與0號柴油混合燃料時的性能與排放[J];內(nèi)燃機工程;2007年03期
8 林在犁;巫波;劉清泉;;本世紀我國內(nèi)燃機燃料的發(fā)展分析[J];內(nèi)燃機;2009年06期
9 姚春德;彭紅梅;劉義亭;李帥;;柴油/甲醇組合燃燒尾氣中甲醛排放特性研究[J];內(nèi)燃機學報;2008年03期
10 黃淼淼;宋冬靈;;微乳液技術及其在制備納米顆粒上的應用[J];河南科技;2011年03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白鳳華;費托合成反應的催化劑制備和性能研究及其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影響[D];內(nèi)蒙古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84875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ongligc/8487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