渦輪增壓器壓氣機氣動性能優(yōu)化及試驗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2-12-04 17:45
針對某采用EGR技術國六排放發(fā)動機低速性能不足的問題,對壓氣機葉輪從葉輪平均子午型線和葉片載荷分布兩個方面進行了氣動性能優(yōu)化,并采用NUMECA三維流體仿真軟件進行了仿真分析對比,結果顯示優(yōu)化后壓氣機壓比及效率均得到提高,其中峰值效率提升了3個百分點。通過對壓氣機流場分析發(fā)現(xiàn):新葉輪沿流向方向靜壓增長非常均勻,降低了流動損失,且在葉頂間隙區(qū)域損失減少。流體經葉輪出口流出后摻混損失較低,使得流體在擴壓器中擴散損失降低。對新壓氣機進行了壓氣機臺架特性測試,驗證了優(yōu)化設計方案的可行性?紤]到發(fā)動機注重低速性能及EGR需求,將原增壓器渦輪箱流道A/R減小8%后,與新壓氣機匹配并在發(fā)動機臺架上進行試驗,結果顯示發(fā)動機低速扭矩比客戶要求值最大提升1.3%,低速油耗最大降低1.7%,中低轉速下壓差均略優(yōu)于目標壓差值,發(fā)動機性能和EGR水平整體滿足了主機廠客戶的要求。
【文章頁數(shù)】:6 頁
【文章目錄】:
1 葉輪優(yōu)化設計
2 仿真分析
3 流場分析
3.1 S2流面靜壓分析
3.2 峰值效率點S1流面相對馬赫數(shù)分布
3.3 峰值效率點S1及S2流面熵值分布
4 試驗研究
4.1 壓氣機特性試驗
4.2 發(fā)動機臺架試驗
5 結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離心壓氣機優(yōu)化設計與流場仿真分析[J]. 任濟民,梁前超,賀星,高海寧. 熱力透平. 2019(01)
[2]渦輪增壓壓氣機葉輪的氣動優(yōu)化設計[J]. 葉濤,陳飛. 流體機械. 2017(08)
[3]葉輪出口結構形式對壓氣機性能及軸向載荷影響分析[J]. 李慶斌,張愛明,劉麟,何光清,戴志輝,曹剛. 車用發(fā)動機. 2016(01)
[4]基于流場偏差分析的離心壓氣機優(yōu)化設計[J]. 汪陳芳,張揚軍,諸葛偉林,王增全,邢衛(wèi)東. 內燃機學報. 2015(04)
[5]帶分流葉片離心壓氣機優(yōu)化設計[J]. 劉波,楊晰瓊,曹志遠,張鵬. 推進技術. 2014(11)
[6]離心壓氣機的初步設計及其優(yōu)化方法[J]. 楊策,馬朝臣,王憔,老大中. 內燃機學報. 2001(05)
博士論文
[1]內燃機增壓離心壓氣機多工況通流設計方法研究[D]. 陳濤.清華大學 2010
碩士論文
[1]離心壓氣機分流葉片結構及性能優(yōu)化研究[D]. 宋奎.大連海事大學 2017
[2]某型微型離心壓氣機流場分析及其改型研究[D]. 李德雄.哈爾濱工業(yè)大學 2015
本文編號:3708712
【文章頁數(shù)】:6 頁
【文章目錄】:
1 葉輪優(yōu)化設計
2 仿真分析
3 流場分析
3.1 S2流面靜壓分析
3.2 峰值效率點S1流面相對馬赫數(shù)分布
3.3 峰值效率點S1及S2流面熵值分布
4 試驗研究
4.1 壓氣機特性試驗
4.2 發(fā)動機臺架試驗
5 結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離心壓氣機優(yōu)化設計與流場仿真分析[J]. 任濟民,梁前超,賀星,高海寧. 熱力透平. 2019(01)
[2]渦輪增壓壓氣機葉輪的氣動優(yōu)化設計[J]. 葉濤,陳飛. 流體機械. 2017(08)
[3]葉輪出口結構形式對壓氣機性能及軸向載荷影響分析[J]. 李慶斌,張愛明,劉麟,何光清,戴志輝,曹剛. 車用發(fā)動機. 2016(01)
[4]基于流場偏差分析的離心壓氣機優(yōu)化設計[J]. 汪陳芳,張揚軍,諸葛偉林,王增全,邢衛(wèi)東. 內燃機學報. 2015(04)
[5]帶分流葉片離心壓氣機優(yōu)化設計[J]. 劉波,楊晰瓊,曹志遠,張鵬. 推進技術. 2014(11)
[6]離心壓氣機的初步設計及其優(yōu)化方法[J]. 楊策,馬朝臣,王憔,老大中. 內燃機學報. 2001(05)
博士論文
[1]內燃機增壓離心壓氣機多工況通流設計方法研究[D]. 陳濤.清華大學 2010
碩士論文
[1]離心壓氣機分流葉片結構及性能優(yōu)化研究[D]. 宋奎.大連海事大學 2017
[2]某型微型離心壓氣機流場分析及其改型研究[D]. 李德雄.哈爾濱工業(yè)大學 2015
本文編號:370871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ongligc/370871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