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體火箭超燃沖壓發(fā)動機燃燒試驗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2-01-22 18:35
針對采用含硼固體貧氧推進劑的固體火箭超燃沖壓發(fā)動機中凝相顆粒超音速燃燒組織難題,建立了模塊化燃燒性能試驗平臺,超音速燃燒室入口馬赫數(shù)為2.65,入口有一后向臺階,高溫富燃燃氣從后向臺階后噴注進入燃燒室,通過開展不同一次燃氣噴注位置、噴注結構等參數(shù)下的地面直連試驗研究,獲得了不同燃氣噴注位置和燃氣噴注參數(shù)對摻混燃燒的影響規(guī)律。試驗結果表明,采用含硼固體貧氧推進劑的固體火箭超燃沖壓發(fā)動機實現(xiàn)了可靠穩(wěn)定燃燒,通過增大后向臺階形成的摻混燃燒回流區(qū)和提高燃氣摻混均勻度,可提高發(fā)動機摻混燃燒性能,最優(yōu)試驗工況下,燃燒室總壓損失為72.7%,燃燒效率為0.793,燃燒室推力增益為459 N,計算得到的發(fā)動機比沖為7301 N·s/kg。
【文章來源】:固體火箭技術. 2020,43(05)北大核心CSCD
【文章頁數(shù)】:5 頁
【部分圖文】:
矩形燃燒室示意圖
圖1 矩形燃燒室示意圖為考核燃氣噴注參數(shù)對固體超燃發(fā)動機燃燒性能的影響,設計不同的燃氣噴注結構,燃氣噴注結構起著將燃氣發(fā)生器產(chǎn)生的燃氣分散并噴注到燃燒室前段與空氣摻混燃燒的作用,燃氣噴注結構由入口逐步沿燃燒室寬度方向擴張,出口設置燃氣噴注小孔。不同規(guī)格燃氣噴注結構如圖3所示。
為考核燃氣噴注參數(shù)對固體超燃發(fā)動機燃燒性能的影響,設計不同的燃氣噴注結構,燃氣噴注結構起著將燃氣發(fā)生器產(chǎn)生的燃氣分散并噴注到燃燒室前段與空氣摻混燃燒的作用,燃氣噴注結構由入口逐步沿燃燒室寬度方向擴張,出口設置燃氣噴注小孔。不同規(guī)格燃氣噴注結構如圖3所示。圖3可知,試驗燃氣噴注結構分為2孔噴注和3孔噴注兩種結構,為考核燃氣擾流結構對固體火箭超燃發(fā)動機燃燒性能的影響,在3孔噴注結構基礎上增加擾流鋸齒,使一次燃氣形成不同的穿透深度,提高一次燃氣與超音速空氣的摻混均勻度。擾流鋸齒的尺寸考慮堵塞比的影響,以保證燃燒室仍為超音速流動。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固體火箭燃氣超燃沖壓發(fā)動機燃燒組織技術研究[J]. 高勇剛,劉洋,余曉京,霍東興,楊玉新. 推進技術. 2019(01)
[2]固體火箭超燃沖壓發(fā)動機地面直連試驗[J]. 趙翔,夏智勛,馬立坤,呂仲. 航空兵器. 2018(04)
[3]固體火箭超燃沖壓發(fā)動機燃燒特性分析[J]. 劉仔,陳林泉,吳秋. 彈箭與制導學報. 2017(04)
[4]固體火箭超燃沖壓發(fā)動機補燃室構型的影響分析[J]. 劉仔,陳林泉,吳秋,王立武. 固體火箭技術. 2017(04)
[5]固體火箭超燃沖壓發(fā)動機燃燒室初步實驗研究(英文)[J]. Zhong LV,Zhi-xun XIA,Bing LIU,Li-ya HUANG.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A(Applied Physics & Engineering). 2017(02)
[6]采用固體燃料的超燃沖壓發(fā)動機研究進展[J]. 呂仲,夏智勛,劉冰,劉元春. 航空動力學報. 2016(08)
[7]固體火箭超燃沖壓發(fā)動機性能數(shù)值模擬研究[J]. 李軒,馬利鋒,趙永濤,楊玉新,董新剛. 彈箭與制導學報. 2014(01)
[8]圓形燃燒室支板火箭超燃沖壓發(fā)動機數(shù)值模擬[J]. 秦飛,何國強,劉佩進,李鵬飛. 固體火箭技術. 2011(02)
[9]中國超燃沖壓發(fā)動機研究回顧[J]. 劉興洲. 推進技術. 2008(04)
[10]超燃燃燒室一維流場分析模型的研究[J]. 張鵬,俞剛. 流體力學實驗與測量. 2003(01)
碩士論文
[1]固體火箭超燃沖壓發(fā)動機工作特性研究[D]. 呂仲.國防科學技術大學 2012
本文編號:3602695
【文章來源】:固體火箭技術. 2020,43(05)北大核心CSCD
【文章頁數(shù)】:5 頁
【部分圖文】:
矩形燃燒室示意圖
圖1 矩形燃燒室示意圖為考核燃氣噴注參數(shù)對固體超燃發(fā)動機燃燒性能的影響,設計不同的燃氣噴注結構,燃氣噴注結構起著將燃氣發(fā)生器產(chǎn)生的燃氣分散并噴注到燃燒室前段與空氣摻混燃燒的作用,燃氣噴注結構由入口逐步沿燃燒室寬度方向擴張,出口設置燃氣噴注小孔。不同規(guī)格燃氣噴注結構如圖3所示。
為考核燃氣噴注參數(shù)對固體超燃發(fā)動機燃燒性能的影響,設計不同的燃氣噴注結構,燃氣噴注結構起著將燃氣發(fā)生器產(chǎn)生的燃氣分散并噴注到燃燒室前段與空氣摻混燃燒的作用,燃氣噴注結構由入口逐步沿燃燒室寬度方向擴張,出口設置燃氣噴注小孔。不同規(guī)格燃氣噴注結構如圖3所示。圖3可知,試驗燃氣噴注結構分為2孔噴注和3孔噴注兩種結構,為考核燃氣擾流結構對固體火箭超燃發(fā)動機燃燒性能的影響,在3孔噴注結構基礎上增加擾流鋸齒,使一次燃氣形成不同的穿透深度,提高一次燃氣與超音速空氣的摻混均勻度。擾流鋸齒的尺寸考慮堵塞比的影響,以保證燃燒室仍為超音速流動。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固體火箭燃氣超燃沖壓發(fā)動機燃燒組織技術研究[J]. 高勇剛,劉洋,余曉京,霍東興,楊玉新. 推進技術. 2019(01)
[2]固體火箭超燃沖壓發(fā)動機地面直連試驗[J]. 趙翔,夏智勛,馬立坤,呂仲. 航空兵器. 2018(04)
[3]固體火箭超燃沖壓發(fā)動機燃燒特性分析[J]. 劉仔,陳林泉,吳秋. 彈箭與制導學報. 2017(04)
[4]固體火箭超燃沖壓發(fā)動機補燃室構型的影響分析[J]. 劉仔,陳林泉,吳秋,王立武. 固體火箭技術. 2017(04)
[5]固體火箭超燃沖壓發(fā)動機燃燒室初步實驗研究(英文)[J]. Zhong LV,Zhi-xun XIA,Bing LIU,Li-ya HUANG.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A(Applied Physics & Engineering). 2017(02)
[6]采用固體燃料的超燃沖壓發(fā)動機研究進展[J]. 呂仲,夏智勛,劉冰,劉元春. 航空動力學報. 2016(08)
[7]固體火箭超燃沖壓發(fā)動機性能數(shù)值模擬研究[J]. 李軒,馬利鋒,趙永濤,楊玉新,董新剛. 彈箭與制導學報. 2014(01)
[8]圓形燃燒室支板火箭超燃沖壓發(fā)動機數(shù)值模擬[J]. 秦飛,何國強,劉佩進,李鵬飛. 固體火箭技術. 2011(02)
[9]中國超燃沖壓發(fā)動機研究回顧[J]. 劉興洲. 推進技術. 2008(04)
[10]超燃燃燒室一維流場分析模型的研究[J]. 張鵬,俞剛. 流體力學實驗與測量. 2003(01)
碩士論文
[1]固體火箭超燃沖壓發(fā)動機工作特性研究[D]. 呂仲.國防科學技術大學 2012
本文編號:360269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ongligc/360269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