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質和運行方式對壓氣儲能系統(tǒng)的影響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4-03 18:54
為了研究工質和運行方式對壓氣儲能系統(tǒng)的影響,針對2種工質和不同運行方式,提出4種組合工作方案,以熱力學第二定律為基礎,采用仿真計算的方法,比較系統(tǒng)在4種組合工作方案下的性能差異,并開展關鍵參數敏感性分析。結果表明:在給定的系統(tǒng)基本運行參數下,采用CO2和滑壓方式時效率最高,流密度也最大;對于4種組合工作方案,儲氣室的損均最大,是系統(tǒng)改進的首要對象;工質初溫對效率和流密度的影響相反;4種組合工作方案的2種指標隨對流換熱系數增加均存在最小值;儲能功率的影響與工質初溫相反。
【文章來源】:太陽能學報. 2020,41(11)北大核心EICSCD
【文章頁數】:6 頁
【部分圖文】:
主要部件的損
儲氣室內對流換熱系數與流體特性、儲氣室形狀和尺寸以及流體到壁面的溫差均有關,但其可用平均值代替[15],從而研究流體與壁面換熱對系統(tǒng)性能的影響(見圖4)。如圖4可知,4種方案的效率先減小后增大,流密度先減小后增大。這是因為,當對流換熱系數增大時,儲氣室內的工質與外界的換熱增強,工質溫度降低,而儲氣室的壓力范圍不變,則儲能過程結束后,儲氣室內存儲的工質質量增大,兩級壓縮機的總壓縮功增大。對于總膨脹功,起初工質溫度的降低使兩級膨脹機入口溫度降低,總膨脹功減小,后來工質質量的增加又使得總膨脹功增大。所以,4種方案的效率先減小后增大。由于儲氣室體積恒定,它們的流密度先減小后增大。當對流換熱系數為25 W/(m2·K)時,方案1和方案3的效率均最低,分別為41.55%和47.10%。當對流換熱系數為35 W/(m2·K)時,方案2和方案4的效率均最低,分別為44.74%和51.38%。而當對流換熱系數為10 W/(m2·K)時,4種方案的流密度均最小,分別為6.15×106、6.64×106、6.36×106和6.98×106J/m3。3.4 儲能功率的影響
儲能功率即兩級壓縮機的輸入功率,其對系統(tǒng)性能的影響如圖5所示。當儲能功率增加時,4種方案的效率均增大,流密度均減小。這是因為隨著儲能功率的增大,儲能過程工質流量增大,儲能時間縮短,儲氣室內工質與外界的換熱量減小,工質溫度升高,則儲氣室內存儲的工質質量減小。所以,總壓縮功和總膨脹功均減小。此外,由于工質溫度升高,兩級膨脹機的入口溫度升高,總膨脹功增大。在2個方面的綜合作用下,相對于總壓縮功,總膨脹功的減小幅度更小。所以4種方案的效率增大,而儲氣室體積不變,4種方案的流密度減小。當儲能功率從50 MW增至80 MW時,4種方案的效率分別相對提高1.11%、1.60%、0.83%和1.41%,流密度分別相對減小9.25%、6.08%、9.29%和6.01%,可得儲能功率對流密度的影響更大。圖5 儲能功率對效率和流密度的影響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AA-CAES系統(tǒng)儲能過程運行策略分析[J]. 韓中合,龐永超. 太陽能學報. 2018(03)
[2]基于變效率壓氣機的CAES系統(tǒng)性能分析[J]. 韓中合,龐永超,劉士名. 太陽能學報. 2017(05)
[3]壓縮空氣填充床儲能系統(tǒng)性能研究[J]. 李瑞,彭浩,凌祥,董慧華. 太陽能學報. 2016(09)
[4]先進絕熱壓縮空氣儲能(AA-CAES)系統(tǒng)一種結構優(yōu)化方案[J]. 韓中合,周權,王營營,劉士名. 太陽能學報. 2016(03)
本文編號:3116893
【文章來源】:太陽能學報. 2020,41(11)北大核心EICSCD
【文章頁數】:6 頁
【部分圖文】:
主要部件的損
儲氣室內對流換熱系數與流體特性、儲氣室形狀和尺寸以及流體到壁面的溫差均有關,但其可用平均值代替[15],從而研究流體與壁面換熱對系統(tǒng)性能的影響(見圖4)。如圖4可知,4種方案的效率先減小后增大,流密度先減小后增大。這是因為,當對流換熱系數增大時,儲氣室內的工質與外界的換熱增強,工質溫度降低,而儲氣室的壓力范圍不變,則儲能過程結束后,儲氣室內存儲的工質質量增大,兩級壓縮機的總壓縮功增大。對于總膨脹功,起初工質溫度的降低使兩級膨脹機入口溫度降低,總膨脹功減小,后來工質質量的增加又使得總膨脹功增大。所以,4種方案的效率先減小后增大。由于儲氣室體積恒定,它們的流密度先減小后增大。當對流換熱系數為25 W/(m2·K)時,方案1和方案3的效率均最低,分別為41.55%和47.10%。當對流換熱系數為35 W/(m2·K)時,方案2和方案4的效率均最低,分別為44.74%和51.38%。而當對流換熱系數為10 W/(m2·K)時,4種方案的流密度均最小,分別為6.15×106、6.64×106、6.36×106和6.98×106J/m3。3.4 儲能功率的影響
儲能功率即兩級壓縮機的輸入功率,其對系統(tǒng)性能的影響如圖5所示。當儲能功率增加時,4種方案的效率均增大,流密度均減小。這是因為隨著儲能功率的增大,儲能過程工質流量增大,儲能時間縮短,儲氣室內工質與外界的換熱量減小,工質溫度升高,則儲氣室內存儲的工質質量減小。所以,總壓縮功和總膨脹功均減小。此外,由于工質溫度升高,兩級膨脹機的入口溫度升高,總膨脹功增大。在2個方面的綜合作用下,相對于總壓縮功,總膨脹功的減小幅度更小。所以4種方案的效率增大,而儲氣室體積不變,4種方案的流密度減小。當儲能功率從50 MW增至80 MW時,4種方案的效率分別相對提高1.11%、1.60%、0.83%和1.41%,流密度分別相對減小9.25%、6.08%、9.29%和6.01%,可得儲能功率對流密度的影響更大。圖5 儲能功率對效率和流密度的影響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AA-CAES系統(tǒng)儲能過程運行策略分析[J]. 韓中合,龐永超. 太陽能學報. 2018(03)
[2]基于變效率壓氣機的CAES系統(tǒng)性能分析[J]. 韓中合,龐永超,劉士名. 太陽能學報. 2017(05)
[3]壓縮空氣填充床儲能系統(tǒng)性能研究[J]. 李瑞,彭浩,凌祥,董慧華. 太陽能學報. 2016(09)
[4]先進絕熱壓縮空氣儲能(AA-CAES)系統(tǒng)一種結構優(yōu)化方案[J]. 韓中合,周權,王營營,劉士名. 太陽能學報. 2016(03)
本文編號:311689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ongligc/311689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