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片式微通道換熱器換熱特性實驗研究與三維參數(shù)化設計平臺開發(fā)
【學位單位】:浙江理工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9
【中圖分類】:TK172
【部分圖文】:
俊5鄲捎謨行Я鞫徼ざ仍黽櫻囔顧鷚不嵊興馀齟。?3.1 百葉窗翅片空氣流態(tài)示意圖3.1 插片式翅片的結構參數(shù)翅片表面開窗有利于強化換熱,但是平片設計有利于排水化霜,為了解決微通道換熱器在濕工況下排水不暢的問題,插片式翅片結合了平直翅片和開窗片的結構特性,兼顧了換熱和排水的性能。目前市場上較為主流的插片式翅片結構主要有以下幾種:D 系模型。這種翅片結構主要由凹槽和開窗組成,通過前端開窗增強翅片整體的換熱性能,尾槽排水,中后部的凹槽凸起結構則兼顧了支撐結構和氣流擾動進一步強化換熱的作用。圖3.2 D 型翅片結構示意圖
圖 3.1 百葉窗翅片空氣流態(tài)示意圖片式翅片的結構參數(shù)翅片表面開窗有利于強化換熱,但是平片設計有利于排水化霜,為了解決微通濕工況下排水不暢的問題,插片式翅片結合了平直翅片和開窗片的結構特性,和排水的性能。目前市場上較為主流的插片式翅片結構主要有以下幾種:D 系模型。這種翅片結構主要由凹槽和開窗組成,通過前端開窗增強翅片整體,尾槽排水,中后部的凹槽凸起結構則兼顧了支撐結構和氣流擾動進一步強化。
0.7 0.7 0.7 0.7 0.7 0.13 1.3 0.7圖 3.3 D 型翅片進風方向示意圖模型結構。在 D 系列模型的基礎上對減少了對性能影響較小的尾部中的工藝難度,降低了成本。同時改變了進風方向,有利于提高翅,同時沒有了凹槽的阻隔也加速了結霜工況下化霜水的排出。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朱家齊;;新型的碳化硅高溫換熱器能源消耗降低20%,產(chǎn)量提高10%[J];成都科技大學學報;1987年02期
2 王宗森;沈熊;徐元輝;畢樹勖;;應用二維激光測速系統(tǒng)和可視化技術研究換熱器流動和阻力特性[J];核科學與工程;1987年Z1期
3 劉人侃;;不銹鋼換熱器的應力腐蝕及預防措施[J];石油化工設備技術;1987年04期
4 張應豪;折流桿換熱器的試驗及其應用[J];石油化工設備;1988年01期
5 魏淑英;高壓加氫換熱器的結構[J];石油化工設備;1988年03期
6 汪曉昱;鼓泡式換熱器的研制[J];壓力容器;1988年01期
7 張仁貴;張玉柱;;高爐爐頂煤氣顯熱回收可行性研究[J];唐山工程技術學院學報;1988年01期
8 熊巍峰;;RGH—Q換熱器[J];上饒師專學報(自然科學版);1988年05期
9 萬新明;國外冷凝鍋爐研究概況[J];煤氣與熱力;1989年06期
10 賴光熙,謝偉升;熱媒式換熱器的設計與應用[J];石油化工設備;1989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黃少球;李陽;朱志強;汪海;黃群英;FDS團隊;;高溫液態(tài)重金屬鉛鋰換熱器結構設計與應力分析[A];中國力學大會-2015論文摘要集[C];2015年
2 石佳子;欒秀春;周杰;王俊玲;楊志達;;空間熱排放系統(tǒng)泡沫炭換熱器的設計與優(yōu)化[A];第十五屆全國反應堆熱工流體學術會議暨中核核反應堆熱工水力技術重點實驗室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7年
3 李成;李俊明;王補宣;;翅片換熱器結構對冷凝式油氣回收系統(tǒng)的影響[A];第九屆全國空調器、電冰箱(柜)及壓縮機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8年
4 張萍;胡彬;;新型折疊扁管微通道換熱器的性能研究[A];2017年中國家用電器技術大會論文集[C];2017年
5 孫小峰;劉斌;蔡景輝;;兩種不同結構的CO_2冷風機性能比較[A];2013中國制冷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3年
6 陳華;段鼎立;Zhao Songtian;Li Ge;;微通道換熱器換熱性能的研究[A];2018供熱工程建設與高效運行研討會論文集[C];2018年
7 曹趙生;朱孝欽;胡勁;常靜華;楊玉芬;全黃河;;新型相變材料換熱器的研究與實驗[A];2009中國功能材料科技與產(chǎn)業(yè)高層論壇論文集[C];2009年
8 田秀芳;詹桂娟;江崇旭;;使用吸收式熱泵和直接接觸式換熱器的鍋爐煙氣余熱回收方案[A];第七屆全國建筑環(huán)境與能源應用技術交流大會文集[C];2017年
9 郭曙光;李立國;潘太云;杜文忠;;寒冷條件下盤管式換熱器問題淺析[A];中國核科學技術進展報告(第五卷)——中國核學會2017年學術年會論文集第8冊(錒系物理與化學分卷、同位素分卷、輻射研究與應用分卷、核技術工業(yè)應用分卷、核農(nóng)學分卷、核醫(yī)學分卷)[C];2017年
10 王方方;關欣;蔡康;崔國民;;板翅式換熱器動態(tài)設計研究[A];中國化工學會2008年石油化工學術年會暨北京化工研究院建院50周年學術報告會論文集[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饒艷;“干設計怕出錯,就不可能創(chuàng)新”[N];中國石化報;201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董濤;微管道換熱器內微流體的流動與換熱[D];南京理工大學;2003年
2 刁乃仁;地熱換熱器的傳熱問題研究及其工程應用[D];清華大學;2005年
3 周森泉;換熱器溫差場均勻性原則及其應用[D];清華大學;1995年
4 文鍵;基于PIV技術的換熱器內部場分布特性研究[D];西安交通大學;2006年
5 鄭繼周;彈性管束換熱器各組件動態(tài)特性研究[D];山東大學;2007年
6 韓勇;(火積)減理論及其換熱器優(yōu)化研究[D];鄭州大學;2017年
7 曲德虎;太陽能輔助空氣源熱泵蓄能系統(tǒng)特性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7年
8 郭敏;基于溫度場均勻原則的蓄熱式地埋管換熱器傳熱分析與優(yōu)化[D];山東建筑大學;201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黨聰聰;插片式微通道換熱器換熱特性實驗研究與三維參數(shù)化設計平臺開發(fā)[D];浙江理工大學;2019年
2 霍澗;蛋白質在換熱器表面的結垢和清洗以及抑垢研究[D];蘇州大學;2018年
3 王閃;同軸體組合換熱器結構設計及熱耦合分析[D];安徽工業(yè)大學;2018年
4 王巖;基于定型材料相變換熱器的開發(fā)與數(shù)值分析[D];大連理工大學;2018年
5 樂鄒英;基于旋梯式螺旋折流板的船用空調換熱器數(shù)值模擬研究[D];江蘇科技大學;2018年
6 朱必佳;自堆積式螺旋速凍機氣流場分析與結構優(yōu)化[D];南京理工大學;2018年
7 田士博;軌道交通用空調換熱器的優(yōu)化設計及仿真[D];大連交通大學;2018年
8 陶聰;汽車尾氣溫差發(fā)電系統(tǒng)換熱器傳熱性能分析與結構優(yōu)化[D];武漢理工大學;2016年
9 裴琳;土壤—空氣換熱器換熱特性模擬與應用研究[D];燕山大學;2018年
10 劉忠秋;翅片管式氣-液換熱器傳熱強化實驗與數(shù)值模擬研究[D];北京工業(yè)大學;2018年
本文編號:283292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ongligc/28329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