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科技論文 > 地質(zhì)論文 >

桂東南馬山鉀玄質(zhì)雜巖的成因及其構造意義

發(fā)布時間:2017-09-20 08:26

  本文關鍵詞:桂東南馬山鉀玄質(zhì)雜巖的成因及其構造意義


  更多相關文章: 桂東南 侏羅紀 馬山雜巖 鉀玄巖 OIB 巖石圈地幔


【摘要】:我國華南板塊中晚侏羅世發(fā)育了大規(guī)模強烈的巖漿活動,對于其形成原因爭議較大。另外,前人取得的認識主要是以花崗巖類為研究對象,缺乏其它巖石類型的證據(jù)。桂東南馬山巖體侵入于寒武系、泥盆系和印支大容山巖體中,為一個由多期次超基性、基性、中性和酸性巖漿活動組成的中生代復雜巖體,為華南中侏羅世巖漿活動的典型代表。因此,本次選將選取桂東南馬山巖體為研究對象。對該雜巖體內(nèi)玄武巖-安山巖和二長巖-正長巖開展了系統(tǒng)的巖石學、地球化學和地質(zhì)年代學研究,同時對比華南板塊內(nèi)同期巖漿活動,進而解讀其巖石成因及成巖構造背景,為認識華南板塊侏羅紀構造環(huán)境提供詳實可靠的證據(jù)。玄武巖和安山巖主要分布于馬山巖體北部,本文測得其噴出年齡為158.6±3.0 Ma。玄武巖和安山巖樣品的Si O2含量為48.92-55.72 wt.%,Mg#變化范圍為47-64,具高堿(5.29-8.81 wt.%)和高K2O/Na2O(0.5-2.0)比值的特征,屬于典型的鉀玄質(zhì)巖石。馬山火山巖具高的稀土元素豐度,輕重稀土分異明顯((La/Yb)CN=14.1-19.6,(Gd/Yb)CN=1.8-2.4),在球粒隕石標準化稀土元素配分圖和原始地幔標準化蛛網(wǎng)圖中顯示為OIB型分配特征。玄武巖樣品具Nb-Ta弱負異常和Sr的正異常,安山巖樣品無顯著的Nb-Ta和Sr的異常。馬山火山巖的初始(87Sr/86Sr)i=0.706512~0.70693,εNd(t)=+1.01~+2.35。馬山玄武巖和安山巖經(jīng)歷了明顯的橄欖石、斜方輝石等的分離結晶作用,地殼混染作用不明顯。馬山火山巖OIB型的微量元素特征指示的源區(qū)為含金云母尖晶石的巖石圈地幔。本文研究的馬山侵入巖主要為黑云母輝石二長巖和角閃正長巖,其侵位年齡為157.2±2.4 Ma。二長巖具較低的Si O2(54.22-55.54 wt.%),而高Al2O3(16.71-17.92 wt.%)、K2O(4.07-4.48 wt.%)和全堿(K2O+Na2O=7.93-8.33 wt.%)的特征。正長巖具較高的Si O2(60.08-61.20 wt.%)、Al2O3(18.64-19.34 wt.%)和K2O(5.12-5.39 wt.%)。二者均屬于準鋁質(zhì)-鉀玄質(zhì)巖石。在球粒隕石標準化稀土元素配分圖上,馬山二長巖-正長巖顯著富集輕稀土,重稀土元素則相對平坦,原始地幔標準化微量元素蛛網(wǎng)圖上可見,樣品具明顯的Nb-Ta和Ti負異常。二長巖的初始(87Sr/86Sr)i=0.706083~0.706965,εNd(t)=+1.01~+2.35;正長巖(87Sr/86Sr)i=0.705001~0.706355,εNd(t)=+1.12~+2.00。二長巖-正長巖具相似的微量元素和Sr-Nd同位素組成,暗示來源于同一源區(qū)。綜合分析認為馬山二長巖-正長巖的源巖為含金云母尖晶石的巖石圈地幔。在構造背景判別圖上,馬上鉀玄質(zhì)侵入巖和火山巖樣品均落在板內(nèi)環(huán)境。結合前人成果,我們認為馬山雜巖體的成因與中生代華南板塊內(nèi)部軟流圈地幔上涌和巖石圈伸展-減薄的演化過程有關,其年齡(157-159 Ma)指示中國東部中-新生代軟流圈地幔上涌已經(jīng)開始。
【關鍵詞】:桂東南 侏羅紀 馬山雜巖 鉀玄巖 OIB 巖石圈地幔
【學位授予單位】: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P588.1
【目錄】:
  • 致謝5-8
  • 摘要8-10
  • ABSTRACT10-14
  • 第一章 引言14-28
  • 第一節(jié) 選題依據(jù)和研究意義14-22
  • 一、選題依據(jù)14-20
  • 二、研究意義20-22
  • 第二節(jié) 研究現(xiàn)狀和研究內(nèi)容22-25
  • 一、研究現(xiàn)狀22-24
  • 二、研究內(nèi)容24-25
  • 第三節(jié)、完成的工作量25
  • 第四節(jié)、取得的成果25-28
  • 第二章 分析測試方法28-32
  • 第一節(jié) 鋯石U-Pb年代學28-29
  • 一、鋯石靶的制備28
  • 二、LA-ICP-MS鋯石U-Pb定年及Lu-Hf同位素分析28-29
  • 第二節(jié) 全巖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及Sr-Nd同位素分析29-32
  • 一、樣品的前處理29
  • 二、全巖主量元素分析29-30
  • 三、全巖微量元素分析30
  • 四、全巖Sr-Nd同位素分析30-32
  • 第三章 桂東南馬山地區(qū)區(qū)域地質(zhì)概況32-42
  • 第一節(jié) 構造作用概述32-36
  • 一、區(qū)域構造32
  • 二、構造特征32-36
  • 第二節(jié) 巖漿巖概況36-39
  • 第三節(jié) 地層特征39-42
  • 第四章 馬山巖體年代學和地球化學特征42-64
  • 第一節(jié) 馬山玄武巖-安山巖42-46
  • 一、LA-ICP MS鋯石U-Pb年代學43-44
  • 二、主微量元素和同位素特征44-46
  • 第二節(jié) 馬山二長巖-正長巖46-64
  • 一、LA-ICP MS鋯石U-Pb年代學47
  • 二、主微量元素和同位素47-64
  • 第五章 馬山巖體成因64-70
  • 第一節(jié) 馬山玄武巖-安山巖64-67
  • 第二節(jié) 馬山二長巖-正長巖67-70
  • 第六章 馬山巖體構造指示70-74
  • 一、馬山巖體的形成年齡70-71
  • 二、構造意義71-74
  • 主要結論74-76
  • 參考文獻76-90
  • 作者簡介及參加的科研項目和學術活動90
  • 已發(fā)表或待發(fā)表的論文90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中島和夫 ,渡邊洵 ,添田晶 ,譚運金;日本西南部山口縣與鳳翩山花崗雜巖有關的銅-鉍-鎢-鈷-砷-硫礦化作用的礦物學特征[J];地質(zhì)地球化學;1982年08期

2 李承東,李新華;河北省錐子山復式深成雜巖體的解體及單元—序列劃分[J];河北地質(zhì)學院學報;1995年04期

3 任康緒,閻國翰,牟保磊,蔡劍輝,李鳳棠,譚林坤,邵宏翔,李元],儲著銀;遼西凌源河坎子堿性雜巖體地球化學特征及地質(zhì)意義[J];巖石礦物學雜志;2004年03期

4 鐘華明,姚仲伯,許衛(wèi);九華山復式雜巖體的構成及主要特征[J];安徽地質(zhì);1996年03期

5 郭方禮,張慶龍,厲建華;徐州西南部班井侵入雜巖體與圍巖關系及其地質(zhì)意義[J];蘭州大學學報;2004年02期

6 周雪桂,陳魯根,范斌;江西玉華山高位復式深成雜巖體巖石譜系單位劃分及定位機制分析[J];中國區(qū)域地質(zhì);1995年03期

7 林維峰;阜新務歡池-鐵匠各冷地區(qū)中性雜巖體的地質(zhì)特征及成因探討[J];遼寧地質(zhì);1996年02期

8 李煜平,趙瑞峰;水泉溝堿性雜巖體及其與金礦關系分析[J];貴金屬地質(zhì);1997年04期

9 吳鳴謙;趙國春;高建偉;王海濤;;河北都山雜巖體地球化學特征及其地質(zhì)意義[J];中國地質(zhì);2014年01期

10 楊海明;蘇尚國;余金杰;;內(nèi)蒙古狼山地區(qū)晚太古代變質(zhì)雜巖特征探討[J];中國區(qū)域地質(zhì);1993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姜能;;冀西北水泉溝正長雜巖體中硅鈦鈰鐵礦的熱液蝕變[A];2004年全國巖石學與地球動力學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4年

2 萬渝生;程裕淇;沈其韓;;山東新泰雁翎關地區(qū)雌山混合花崗雜巖的地質(zhì)地球化學特征及其成因[A];中國地質(zhì)科學院文集(1984中英文合訂本)[C];1984年

3 張叢森;趙崇賀;;云南劍川粗面斑巖——正長巖雜巖體形成的物化條件[A];中國地質(zhì)科學院南京地質(zhì)礦產(chǎn)研究所文集(51)[C];1991年

4 劉斌;;冀北水泉溝-后溝偏堿性侵入雜巖體的成礦特征[A];新世紀 新機遇 新挑戰(zhàn)——知識創(chuàng)新和高新技術產(chǎn)業(yè)發(fā)展(上冊)[C];2001年

5 張銘杰;高軍平;王廷印;李麗梅;;內(nèi)蒙古哈沙圖北超鎂鐵雜巖體的成因及其意義[A];中國古陸塊構造演化與超大陸旋回專題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0年

6 孫熠;肖龍;朱丹;吳濤;;太行山南段武安閃長-二長雜巖體的年代學、地球化學特征及地質(zhì)意義[A];中國礦物巖石地球化學學會第14屆學術年會論文摘要專輯[C];2013年

7 李之彤;余昌濤;程德琳;龐慶邦;唐淑蘭;;遼寧省凌源縣河坎子堿性雜巖體地質(zhì)特征[A];中國地質(zhì)科學院沈陽地質(zhì)礦產(chǎn)研究所文集(14)[C];1986年

8 趙文俞;王勤燕;葉先賢;;湖北隨州五童廟堿性雜巖體低溫高壓變質(zhì)機理研究[A];第十一次全國電子顯微學會議論文集[C];2000年

9 張照偉;李文淵;高永寶;王亞磊;張江偉;郭周平;李侃;錢兵;;青海省裕龍溝基性雜巖體成因研究與成礦過程[A];中國礦物巖石地球化學學會第14屆學術年會論文摘要專輯[C];2013年

10 姜能;;冀西北礬山超鎂鐵-正長雜巖體的礦物化學[A];2004年全國巖石學與地球動力學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4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蔣幸福;揚子克拉通黃陵背斜廟灣蛇綠雜巖成因及大地構造意義[D];中國地質(zhì)大學;2014年

2 崔建軍;桐柏雜巖的性質(zhì)及構造意義[D];中國地質(zhì)科學院;2009年

3 王曉地;桂東南馬山雜巖的年代學、地球化學及成因研究[D];成都理工大學;2013年

4 楊高學;西準噶爾古生代蛇綠混雜巖地質(zhì)特征及其構造演化[D];長安大學;2012年

5 柯珊;塔什庫爾干新生代堿性雜巖帶的成因及構造意義[D];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京);2006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黃杰;陜南安康斷裂兩側早古生代鎂鐵-超鎂鐵質(zhì)巖漿雜巖帶地質(zhì)特征及Fe-Ti礦化機制研究[D];桂林理工大學;2015年

2 楊文麟;黑龍江依蘭地區(qū)黑龍江雜巖年代學與形成機制研究[D];中國地質(zhì)大學;2015年

3 趙利;滇西雪龍山變質(zhì)雜巖的組成、結構與構造演化[D];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京);2013年

4 宋菁菁;桂東南馬山鉀玄質(zhì)雜巖的成因及其構造意義[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2016年

5 黃玉蓬;滇西北甭哥堿性雜巖體巖石地球化學特征及其深部成礦地質(zhì)意義[D];成都理工大學;2013年

6 何艷紅;隴山雜巖的地球化學特征以及年代學研究[D];西北大學;2004年

7 焦麗香;樺南地區(qū)黑龍江雜巖的巖石學及年代學研究[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8 宋繼葉;山西省繁峙縣孫莊雜巖體的鋯石成因礦物學與巖石地球化學研究[D];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京);2009年

9 馮濤;四方臺鎂鐵—超鎂鐵質(zhì)雜巖體的地球化學特征及其大地構造意義[D];西北大學;2002年

10 趙春強;滇西點蒼山雜巖的組成與構造特點[D];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京);2011年

,

本文編號:886987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iqiudizhi/886987.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ea8d4***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