譜反演方法的研究及其應用
本文關鍵詞:譜反演方法的研究及其應用
更多相關文章: 譜反演 目標函數(shù) 反射系數(shù) 模擬退火算法
【摘要】:隨著石油勘探開發(fā)工作的不斷深入,地震勘探工作早已不是從前的簡單構造勘探,復雜地表、復雜構造、裂縫、薄儲層已經成為地震勘探工作的重點對象,地物學家正在不斷找尋及改進識別低幅度構造、碳酸鹽巖等復雜儲層的地震勘探方法。在復雜儲層運用常規(guī)處理方法解釋效果較差,需要提高地震資料分辨率才能更加精確的尋找到埋藏較深的油藏。同樣,一些老油田的剩余油開發(fā)也通過需要高分辨率地震勘探技術來實現(xiàn)對后期挖潛提供技術指導。傳統(tǒng)的地震反演技術并不能精細的反演出地下實際的情況,要想找到地下存在的沒被發(fā)現(xiàn)的一些薄儲層,需要采用新的反演技術來改變這一現(xiàn)狀。由此提出了譜反演方法。薄層反演方法能夠為儲層預測提供理論依據(jù),能夠在地震勘探中起到了關鍵性作用。對于薄層特性的研究國內外專家一直進行著。首先薄層的調諧效應最先由Widess提出,并且還研究了薄層的分辨率。薄層反射系數(shù)譜反演方法是John P. Castagna和Partyka提出并發(fā)起的,這一方法有別于傳統(tǒng)的地震反射系數(shù)反演方法,結合Widess楔形模型,對反射系數(shù)進行奇偶分解,發(fā)明了一種新算法,闡述了反射系數(shù)奇偶分解對于提高分辨率有所幫助。許多專家也對譜反演進行了研究和討論,總結出了現(xiàn)階段譜反演技術存在的問題和實際應用中所必要的條件。研究譜反演技術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提高地震資料分辨率,提高識別薄層能力。從而達到提高開采效率。本文首先從地震分辨率與薄層周期性特征研究入手,介紹分辨率的定義及其影響因素以及薄層的周期性特征。基于譜反演技術是在譜分解技術分析時頻的基礎上發(fā)展而來,文章對譜分解技術原理及其方時頻方法進行了詳細的描述,并對幾種時頻分析方法進行了對比。再從地震記錄褶積模型的角度介紹譜反演理論基礎。目標函數(shù)推導和反演方法是譜反演技術實現(xiàn)的兩個部分。文章對譜反演目標函數(shù)的進行了推導演算,然后對幾種非線性算法作了簡單概述,然后對模擬退火算法加以了詳細的描述。最后通過實際資料的運用,實現(xiàn)了譜反演方法在實際資料中的運用,并且達到了預期效果。為研究區(qū)塊的后期開發(fā)工作奠定了基礎。
【關鍵詞】:譜反演 目標函數(shù) 反射系數(shù) 模擬退火算法
【學位授予單位】:長江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P631.4;P618.13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1章 前言8-12
- 1.1 選題背景和意義8-9
- 1.2 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9-10
- 1.3 論文主要研究思想、內容及創(chuàng)新點10-12
- 第2章 地震分辨率和地震薄層的周期性研究12-17
- 2.1 地震分辨率12-14
- 2.2 薄層譜的周期性研究14-17
- 第3章 譜反演的理論基礎17-23
- 3.1 地震記錄的褶積模型17-20
- 3.2 Widess模型20-23
- 第4章 譜分解方法的簡述23-35
- 4.1 譜分解的基本原理23-29
- 4.2 譜分解的時頻分析方法29-35
- 第5章 譜反演目標函數(shù)的建立及其算法研究35-46
- 5.1 譜反演目標函數(shù)的公式推導35-38
- 5.2 非線性反演算法概述38-40
- 5.3 模擬退火算法的研究40-46
- 第6章 譜反演在實際資料中的應用46-53
- 6.1 區(qū)域地質概況46-47
- 6.2 實際資料運用47-53
- 第7章 結論53-54
- 致謝54-55
- 參考文獻55-58
- 個人簡介58-59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唐陽純 ,王金貴;受畸變電訊號的數(shù)學反演方法[J];爆炸與沖擊;1981年02期
2 王印國;;空間域二度磁單界面反演方法[J];物探化探計算技術;1990年02期
3 舒勤,張有正;一種最小均方卷積反演方法[J];電子學報;1991年05期
4 吳建成,徐明華,田宗勇;共反射段相干反演方法及其應用[J];石油物探;2002年02期
5 馮敬英 ,周熙襄;等效源模型反演方法的效果[J];成都地質學院學報;1987年02期
6 范天錫;大氣廓線統(tǒng)計反演方法的改進[J];氣象;1988年05期
7 黎光清,董超華,吳保鎖,劉全華,張文建;東亞地區(qū)高分辨率物理反演方法的數(shù)值試驗:內部比較研究[J];大氣科學;1991年01期
8 劉鵬程,紀晨;改進的模擬退火-單純形綜合反演方法[J];地球物理學報;1995年02期
9 山秀明,李龍俊,馮振明,王衡鑒;逐層向下的遞推反演方法[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97年02期
10 王若,王興泰,盧元林,孫仁國,閆來福;用改進的佐迪反演方法進行二維電阻率圖像重建[J];長春科技大學學報;1998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溫一波;傅竹武;段永康;胡毅力;;地震圖象重建技術中幾種反演方法的適用性研究[A];1995年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十一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1995年
2 李霄龍;王喜臣;;似二度多邊形界面重磁聯(lián)合反演方法研究[A];中國地球物理·2009[C];2009年
3 鄒雅銘;關守軍;;基于序貫高斯模擬的隨機地震反演方法[A];中國地球物理2013——第二十專題論文集[C];2013年
4 王若;王妙月;;可控源音頻大地電磁數(shù)據(jù)的反演方法[A];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二○○三學術論文匯編·第三卷(地球環(huán)境·工程地質與災害)[C];2003年
5 張小路;;一種重磁反演方法的應用[A];1990年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六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1990年
6 王興泰;王若;盧元林;孫仁國;;用改進的佐迪反演方法進行二維電阻率圖像重建[A];1997年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十三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1997年
7 艾印雙;鄭天愉;劉鵬程;;自適應全局混合反演方法[A];1997年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十三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1997年
8 孔祥寧;;速度反演方法及其應用[A];2001年中國地球物理學會年刊——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十七屆年會論文集[C];2001年
9 陳勇;韓波;陳小宏;;時間推移地震中的一種局域化反演方法[A];中國地球物理.2003——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十九屆年會論文集[C];2003年
10 李家蓉;;不同反演方法在塔北地區(qū)的應用[A];油氣地球物理實用新技術——中國石化石油勘探開發(fā)研究院南京石油物探研究所2004年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4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王斌成;安徽局物測隊 全三維巖性反演方法研究取得新成果[N];中煤地質報;200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馮娟;變密度約束界面反演方法及在東北地區(qū)重力資料處理中的應用[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6年
2 劉銀萍;基于Extrapolation Tikhonov正則化算法的重力數(shù)據(jù)及梯度多分量數(shù)據(jù)的3D反演方法研究[D];吉林大學;2013年
3 吳軍;大氣CO_2輻射傳輸特性與反演方法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3年
4 陳睿;材料特性參量識別的混合反演方法及應用研究[D];湖南大學;2014年
5 相鵬;重震聯(lián)合界面反演方法研究[D];中國石油大學;2009年
6 何方敏;綜合孔徑微波輻射成像統(tǒng)計反演方法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7 賈真;均勻二度體位場正演與徑向反演方法[D];吉林大學;2009年
8 敬榮中;地球物理非線性聯(lián)合反演方法研究[D];中南大學;200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胡瑞卿;基于Bayes理論的遺傳退火反演方法研究[D];長江大學;2015年
2 王彥[;多項式等效源反演方法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5年
3 孫友權;高精度隨機反演方法研究及其在SLG氣田應用[D];成都理工大學;2015年
4 章國威;譜反演方法的研究及其應用[D];長江大學;2016年
5 劉鑫;疊后反演方法在H地區(qū)儲層預測的應用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6年
6 慧芳;核磁共振地下水探測信號分層多指數(shù)反演方法研究[D];吉林大學;2013年
7 王文濤;地震儲層評價與預測的貝葉斯反演方法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2008年
8 李秋辰;重力聚焦反演方法在長白山地區(qū)的應用與研究[D];吉林大學;2014年
9 李林峽;高精度譜反演方法研究與應用[D];成都理工大學;2012年
10 秦德文;基于譜反演的薄層預測與反演方法研究[D];中國石油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78068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iqiudizhi/7806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