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科技論文 > 地質論文 >

拉薩地體西部白堊紀古地磁學及鋯石U-Pb年代學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9-01 23:34

  本文關鍵詞:拉薩地體西部白堊紀古地磁學及鋯石U-Pb年代學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青藏高原 古地磁 拉薩地體 白堊紀 則弄群


【摘要】:印度-亞洲大陸的碰撞及持續(xù)擠壓不僅造就了青藏高原及亞洲大陸內部廣泛的地殼變形,也導致了青藏高原及鄰區(qū)的氣候、環(huán)境及深部構造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因此印度-亞洲大陸碰撞及其造成的陸內變形一直是國內外地學工作者開展青藏高原的形成及其動力學研究的前沿和熱點課題。拉薩地體作為印度與亞洲大陸碰撞前亞洲大陸的最南緣,其碰撞前后的古地理位置是研究印度-亞洲大陸碰撞時間,拼合過程及碰撞后亞洲大陸內部地殼縮短量的關鍵。本論文對拉薩地體西部獅泉河地區(qū)則弄群火山巖進行了詳細的古地磁學及鋯石U-Pb年代學研究,獲得了以下幾點成果及認識:(1)獅泉河地區(qū)則弄群多愛組火山巖的形成時間為~113-115 Ma。(2)多愛組火山巖及朗久組流紋巖主要載磁礦物為磁鐵礦,而朗久組凝灰?guī)r及玄武巖主要載磁礦物為赤鐵礦和磁鐵礦。(3)在獅泉河地區(qū)早白堊世火山巖獲得一個由褶皺及倒轉檢驗約束且已平均掉地磁場長期變化的高質量古地磁結果。29個采點傾斜校正后的平均方向為:Ds=339.2°,Is=35.9°,k=36.3,α95=4.5°,其相應極的Fisher平均為67.8°N,319.8°E,A95=4.5°。(4)結合拉薩地體已有古地磁結果,得出拉薩地體西部(32.2°N,80.4°E)在整個白堊紀長期穩(wěn)定于17.3°±1.0°N,且拉薩地體在白堊紀近于目前的東西向排列;印度板塊和亞洲大陸的碰撞及持續(xù)擠壓造成拉薩地體西部獅泉河地區(qū)相對于東亞發(fā)生了960±220 km的南北向地殼縮短。
【關鍵詞】:青藏高原 古地磁 拉薩地體 白堊紀 則弄群
【學位授予單位】: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P597.3;P318.44
【目錄】: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第一章 緒論9-12
  • 1.1 科學意義9
  • 1.2 研究現狀與存在問題9-11
  • 1.3 研究內容及方法11-12
  • 第二章 巖石磁學和古地磁學簡介12-17
  • 2.1 巖石磁學12-14
  • 2.1.1 主要巖石磁學參數12-13
  • 2.1.2 常見磁性礦物類型13
  • 2.1.3 主要巖石剩磁類型13-14
  • 2.2 古地磁學14-17
  • 2.2.1 古地磁學原理及應用14-15
  • 2.2.2 古地磁數據可靠性判別標準15-17
  • 第三章 區(qū)域地質背景及古地磁采樣17-26
  • 3.1 區(qū)域地質背景17-19
  • 3.2 采樣區(qū)地層特征19-21
  • 3.3 古地磁采樣21-26
  • 第四章 年代學實驗與結果26-29
  • 4.1 鋯石U-Pb定年方法26
  • 4.2 多愛組火山巖年代學結果26-29
  • 第五章 巖石磁學和古地磁學實驗與結果29-38
  • 5.1 磁化率各向異性特征29-30
  • 5.2 巖石磁學實驗及結果分析30-32
  • 5.3 古地磁學實驗及結果分析32-34
  • 5.4 古地磁結果的可靠性34-38
  • 第六章 討論38-49
  • 6.1 印度與亞洲大陸碰撞前拉薩地體的古地理位置38-47
  • 6.1.1 白堊紀拉薩地體西部的古地理位置38-43
  • 6.1.2 白堊紀拉薩地體東部的古地理位置43-45
  • 6.1.3 古新世-始新世拉薩地體的古地理位置45-47
  • 6.2 印度與亞洲大陸碰撞后亞洲大陸內部地殼的縮短量47-49
  • 第七章 結論49-50
  • 致謝50-51
  • 參考文獻51-63
  • 附表63-69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張選陽,鄭海翔;關于西藏古地磁[J];四川地質學報;1986年02期

2 劉育燕;森永速男;;日本1989年度地球電磁及地球行星圈學會的古地磁學研究成果報導[J];國外地質勘探技術;1990年02期

3 ;新書介紹[J];地質科學;1992年04期

4 劉椿,馬醒華,楊振宇;中國古地磁學研究現狀與展望[J];地球物理學報;1997年S1期

5 ;我國初唐時期(公元642年前后)西藏拉薩大昭寺古磚的考古地磁學研究[J];科學通報;1977年12期

6 陳琦 ,周南碩;運用古地磁學方法探討歐亞幾個區(qū)域構造問題[J];長春地質學院學報;1980年04期

7 本刊編輯部;古地磁學習班在北京香山舉辦[J];地球物理學報;1983年06期

8 劉慶生;;古地磁學在礦床成因研究中的應用[J];國外地質勘探技術;1986年05期

9 劉育燕;從古地磁學看日本列島的形成[J];地質科技情報;1986年03期

10 蘇樸,賈炳文;古地磁學在煤田地質中的應用前景[J];煤田地質與勘探;1988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劉椿;馬醒華;楊振宇;;中國古地磁學研究現狀與展望[A];《地球物理學報》紀念中國地球物理學會50周年?痆C];1997年

2 趙西西;黃寶春;;中國古地磁與大地構造[A];中國地球物理·2009[C];2009年

3 張惠民;;從古地磁結果看我國東部主要地塊在元古時期的關系[A];1992年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八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1992年

4 孫知明;裴軍令;李海兵;司家亮;潘家偉;朱宗敏;;青藏高原北部早白堊世—第三紀古地磁結果及其構造意義[A];中國地球物理·2009[C];2009年

5 孫知明;李海兵;裴軍令;江萬;許偉;曹勇;;拉薩地塊晚白堊世沉積巖—火山巖古地磁結果及其古地理意義[A];中國地球物理2013——第五專題論文集[C];2013年

6 程國良;孫宇航;李素玲;;中國構造—古地磁學研究中有關問題的探討[A];1992年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八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1992年

7 李民達;;《古地磁儀器操作及方法應用學習班》報導[A];中國地質科學院文集(1981)[C];1983年

8 董學斌;王忠民;譚承澤;楊惠心;程立人;周p研,

本文編號:775100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iqiudizhi/775100.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80421***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