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東南富寧地區(qū)基性侵入巖的巖石學研究
本文關鍵詞:滇東南富寧地區(qū)基性侵入巖的巖石學研究
【摘要】:滇東南富寧地區(qū)廣泛分布有三疊紀的基性—超基性侵入巖,1:20萬富寧幅根據不同巖石類型之間的侵入關系、巖石學、微量元素地球化學特征劃分為早期的“半瓦型”巖體、晚期的“安定型”巖體兩類;但對于二者的巖漿起源、形成時代及其構造環(huán)境一直存在爭議。本文通過對上述兩類典型巖體開展的巖石學、巖石地球化學、年代學等方面的綜合研究,結合區(qū)域地殼的發(fā)展、演化過程,對“半瓦型”巖體、“安定型”巖體的形成時代、物質來源、大地構造背景提出了一些新的認識;對兩類巖體的成礦作用特征進行了討論。筆者主要對出露于富寧縣城周邊的基性侵入巖進行了巖石學、巖石地球化學、年代學的研究。野外觀察研究表明,“半瓦型”巖體與“安定型”巖體之間可以相互穿插,兩期巖漿侵位時間相近,應屬大致同一地質時代侵位的巖漿,并得到了鋯石年代學的佐證!鞍胪咝汀睅r體的巖石化學成分表現為明顯的富鈦、富鐵特征,與鈦鐵礦有密切關系;巖石的Na2O+K2O較高,經硅-堿圖解判別為堿性玄武巖系列;稀土元素總量較高(∑EE=158.57~402.90×10-6,平均值為236.60×10-6),稀土配分曲線為右傾斜直線型,LREE明顯富集;高場強元素(Zr、Nb、Ta等)含量較高,而強相容元素(Cr、Ni等)含量較低,在微量元素大地構造背景判別圖解中落入板內玄武巖區(qū);獲鋯石U-Pb LA-ICP-MS年齡:253.8±2.3Ma、244.8±4.3Ma。安定型巖體的K20、Na2O和TiO2含量較低,但MgO、CaO含量較高,經硅-堿圖解A-F-M圖解判別為拉斑玄武巖系列;稀土元素總量較低(55.74-85.49×10-6,平均71.39×10-6),稀土配分曲線為右傾斜“L”型,LREE富集并強烈分異,HREE虧損且分異程度較低;高場強元素(Zr、Nb、Ta等)含量較低,而強相容元素(Cr、 Ni等)含量較高,特別是Cu含量最高可達1170×10-6,顯示了良好的銅、鎳礦成礦地質背景;在許多微量元素大地構造背景判別圖解中落入島弧、或火山弧玄武巖區(qū);獲鋯石U-Pb LA-ICP-MS年齡:268.8±8.8Ma、802.9±5.2Ma,前者為巖漿結晶年齡,后者可能為巖漿源區(qū)形成的年齡。從區(qū)域地質資料分析,在晚元古代青白口紀地史時期,隨著全球性Rodinia超大陸的匯聚,揚子板塊與華夏板塊碰撞拼接形成華南板塊,二者的結合帶普遍認為位于江-紹斷裂帶—彌勒-師宗斷裂帶一線。從早泥盆世晚期開始,研究區(qū)地殼開始裂解,發(fā)育了“南丹型”沉積、“象州”型沉積,至中—晚二疊世地史時期,隨著峨眉山地幔柱的發(fā)育,研究區(qū)的地殼裂解進一步加劇,沉積記錄上表現為晚二疊世領薅組、早—中三疊世石炮組、板納組的半深水沉積;巖漿活動記錄上表現為“半瓦型”巖體、“安定型”巖體的侵位。兩類巖體侵位的時間基本相同,但地球化學特征差異較大,應為同一大地構造背景下不同源區(qū)形成的巖漿;“半瓦型”巖體可能源于峨眉山地幔柱活動導致的上地幔低度部分熔融體經結晶分異后,上升、侵位的產物;“安定型”巖體可能起源于早期俯沖洋殼較高程度部分熔融體直接侵位的產物。
【關鍵詞】:半瓦型巖體 安定型巖體 結晶分異 部分熔融
【學位授予單位】:昆明理工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P588.12
【目錄】:
- 摘要6-8
- Abstract8-12
- 第一章 前言12-24
- 1.1 選題意義及研究意義12
- 1.2 研究現狀12-19
- 1.2.1 研究區(qū)基性巖研究現狀12-14
- 1.2.2 研究區(qū)地質礦產調查歷史及現狀14-19
- 1.3 研究思路、內容及方法19-21
- 1.3.1 研究思路19-20
- 1.3.2 研究內容20
- 1.3.3 研究方法20-21
- 1.4 研究區(qū)自然地理概況21-22
- 1.5 主要工作量22-23
- 1.6 論文的創(chuàng)新點23-24
- 第二章 區(qū)域地質背景24-33
- 2.1 大地構造背景24-26
- 2.2 區(qū)域地質概況26-29
- 2.2.1 地層26-28
- 2.2.2 巖漿巖28-29
- 2.3 區(qū)域構造29-33
- 2.3.1 構造單元29
- 2.3.2 研究區(qū)主要斷裂帶29-33
- 第三章 基性侵入巖巖石學特征33-47
- 3.1 基性侵入巖地質概況以及剖面情況33-44
- 3.1.1 半瓦型巖體33-39
- 3.1.2 安定型巖體39-44
- 3.2 基性侵入巖巖石學特征44-47
- 3.2.1 半瓦型巖體44-45
- 3.2.2 安定型巖體45-47
- 第四章 基性侵入巖地球化學特征與年代學特征47-60
- 4.1 樣品采集及分析方法47
- 4.2 基性侵入巖地球化學特征47-52
- 4.2.1 主量元素特征47-49
- 4.2.2 稀土元素特征49-50
- 4.2.3 微量元素特征50-52
- 4.3 基性侵入巖侵位時代52-60
- 4.3.1 半瓦型巖體侵位時代52-57
- 4.3.2. 安定型巖體侵位時代57-60
- 第五章 結論與討論60-67
- 5.1 巖漿的起源及演化60-64
- 5.2 巖漿活動與礦床的關系64-65
- 5.2.1 半瓦型-礦床關系64
- 5.2.2 安定型-礦床關系64-65
- 5.3 結論65-66
- 5.4 論文的不足之處66-67
- 致謝67-68
- 參考文獻68-71
- 附錄 攻讀碩士期間發(fā)表論文目錄及參與項目71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熊仁武;;富寧縣出臺新農村建設措施[J];云南科技管理;2006年05期
2 張玉蘭;李婧媛;;省級專家對富寧縣定點掛鉤對口幫扶開展科技培訓[J];云南科技管理;2008年03期
3 羅靖;龔富貴;;對富寧縣農業(yè)結構調整的一點思考[J];云南科技管理;2006年02期
4 陳云芬;趙在惠;;科學技術是打開農民致富門的“金鑰匙”——云南省科學技術廳真情幫扶富寧縣紀實[J];云南科技管理;2006年04期
5 程順榮;關于對富寧縣加速科技成果轉化的思考[J];云南科技管理;1999年03期
6 陳紹光;;富寧縣新農村建設開局良好[J];云南科技管理;2007年03期
7 熊仁武;;富寧縣實施“興邊富民”工程[J];云南科技管理;2006年03期
8 丁賢法;;富寧縣城鎮(zhèn)體系空間結構及水系的分形研究[J];文山學院學報;2011年03期
9 朱德厚;云南省富寧縣發(fā)生5.9(M_s)級地震[J];地震研究;1982年04期
10 熊仁武;富寧縣認真實施退耕還林[J];云南科技管理;2003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黃懿陸;;《富寧坡芽歌書》評析[A];云南省當代文學研究會文學評論選[C];2007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凌華敏;富寧縣工商局開展崗位大練兵[N];云南經濟日報;2008年
2 本報記者喻波;“通航設施”富寧港期盼的諧音[N];云南經濟日報;2010年
3 本報記者 段永華 李芳 馮劍;富寧港建設近乎停工[N];云南政協報;2010年
4 通訊員 王明吉;富寧縣首例組織他人偷越國(邊)境案成功宣判[N];云南經濟日報;2011年
5 王勇;紅云集團幫扶富寧見成效[N];中華合作時報;2007年
6 扈星漢;富寧構建區(qū)域性現代化交通網[N];云南經濟日報;2006年
7 唐仕明;富寧農民用上“致富通”[N];云南經濟日報;2006年
8 記者 楊麒鈺;富寧縣采取5措施防汛[N];云南經濟日報;2006年
9 龔朝偉;富寧某公司虛報出資被罰20萬元[N];云南經濟日報;2007年
10 凌華敏;富寧工商局禁止傳銷工作有力度[N];云南經濟日報;200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馮麗榮;云南壯族坡芽歌書美學研究[D];西南大學;201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3條
1 雷浩;滇東南富寧地區(qū)基性侵入巖的巖石學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16年
2 王鑓;云南富寧壯族坡芽歌書民俗文化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3年
3 段氏海順;工業(yè)化背景下廣南省富寧縣農村勞動力就業(yè)問題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70611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iqiudizhi/7061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