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陸緣
發(fā)布時間:2017-08-17 19:17
本文關(guān)鍵詞:“海南陸緣弧”體系的構(gòu)建與“特提斯南!钡淖R別:一個關(guān)于“古南!毖莼履J降奶接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晚中生代 海南陸緣弧 特提斯南海 古南海
【摘要】:應(yīng)用近期在瓊南、廣東、湘南和越南芽莊、大叻等地的研究成果,綜合區(qū)域地質(zhì)資料,從巖漿巖性質(zhì)、組合與地化特征、沉積序列特征和碎屑巖組分、年代學和地層學等方面進行分析,構(gòu)建起以海南島中南部的巖漿-沉積組合為典型標志、以東西向延伸為基本特征、演化過程與浙閩活動陸緣帶明顯有別的海南陸緣弧體系。該陸緣弧晚中生代處于華南大陸的南端,在構(gòu)造地理格局上從屬于特提斯域。筆者主張向北俯沖于海南陸緣弧下的"古南海"應(yīng)正名為"特提斯南海",它是特提斯多島洋北部的邊緣海,西段可能與緬、馬等地的海域溝通,東段則與太平洋域相接。海南陸緣弧具有廣闊的弧后區(qū),各弧后盆地的演化進程可以對比。該弧最初似發(fā)育于晚侏羅世,早白堊世晚期和晚白堊世初期巖漿弧與俯沖造山活動達到高峰,晚白堊世發(fā)生弧后拉張,但近弧地帶擠壓條件下的巖漿-沉積作用一直延續(xù)至晚白堊世后期(約70 Ma)。海南陸緣弧的活動時間表實際上是特提斯南海消減過程的真實反映。由于消減過程及隨后發(fā)生的中南半島在早新生代的擠出逃逸運動和現(xiàn)代南海的擴張作用,特提斯南海的地質(zhì)記錄受到極其嚴重的破壞,恢復特提斯南海的原貌仍是一項有待開展的艱巨工作。
【作者單位】: 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京)海洋學院;
【關(guān)鍵詞】: 晚中生代 海南陸緣弧 特提斯南海 古南海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1276047,41572207,41030853)
【分類號】:P542;P736
【正文快照】: FANG NianqiaoSchool of Ocean Sciences,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Beijing),Beijing100083,ChinaFANG Nianqiao.A new model on the Mesozoic“South China Sea”(SCS):Reconstructing the Hainan marginal arc and recogniz-ing the Tethyan SCS.Earth Science Fron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魏玉帥,王成善;土耳其—高加索—喜馬拉雅一線白堊紀大洋紅層對比[J];地學前緣;2005年02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薛友辰;原特提斯北界東—西段交接轉(zhuǎn)換過程:秦嶺—祁連—賀蘭構(gòu)造關(guān)系[D];中國海洋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69064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iqiudizhi/69064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