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科技論文 > 地質論文 >

遼東凸起東營組砂巖儲層特征及控制因素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8-15 05:28

  本文關鍵詞:遼東凸起東營組砂巖儲層特征及控制因素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遼東凸起 東營組 沉積相 成巖作用 儲層特征


【摘要】:渤海灣盆地遼東灣地區(qū)是渤海海域最重要的油氣產區(qū)之一,近年來在東營組勘探開發(fā)過程中獲得較大突破,發(fā)現錦州9-3、金縣1-1、綏中36-1及旅大6-2等多個大油氣田。本次研究的遼東凸起正好位于遼東灣地區(qū)勘探程度相對較低的東部區(qū)域,該區(qū)鉆井相對較少,地質研究相對薄弱,對于油氣儲層特征、儲層類型及儲層控制因素等基本特征認識不夠深刻,嚴重的制約了該區(qū)域下一步的勘探。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次研究在前人成果的基礎上,通過鉆井巖心觀察、測井解釋并結合區(qū)域沉積背景等資料,確定了遼東凸起東營組儲層主要形成于三角洲和湖泊沉積環(huán)境,其骨架砂體由河口壩、水下分流河道、分支河道等微相沉積形成。借助巖心常規(guī)分析、巖石薄片分析、掃描電鏡等儲層微觀研究手段,識別儲層孔隙類型及孔隙結構特征,并利用壓汞實驗分析了儲層孔喉組合類型及孔喉分布特征。依據偏光顯微鏡、掃描電鏡、巖石熱解、X-衍射及包裹體測溫等現代測試分析技術,對儲層巖石學特征、成巖作用類型及成巖演化特征進行了詳細研究。發(fā)現研究區(qū)東營組儲層巖石類型主要為巖屑長石砂巖和長石巖屑砂巖;機械壓實(溶)作用、膠結作用是破壞儲層孔隙的主要成巖作用,溶蝕作用是改善儲層物性的重要成巖作用,本區(qū)儲層主要處于早成巖B期和中成巖A期,沉積作用決定了儲層原生孔隙的多少,成巖作用決定了儲層原生孔隙的改造程度及次生孔隙的發(fā)育程度。綜合研究區(qū)沉積、成巖、孔隙結構即物性特征,對區(qū)內儲層進行了分類評價并對有利區(qū)帶做了預測,本區(qū)儲層總體較好,以Ⅰ類優(yōu)質儲層為主,其次為Ⅱ類中等儲層,Ⅲ類較差儲層和Ⅳ類差儲層分布相對最少。對各段儲層分類評價,其中東二下段儲層相對最好,砂巖厚度大,物性好;其次為東三段,無論從砂體厚度,還是儲集物性均略遜色于東二下段;東二上段儲層相對較差,砂體累厚、孔隙度及滲透率均相對最差。
【關鍵詞】:遼東凸起 東營組 沉積相 成巖作用 儲層特征
【學位授予單位】:成都理工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P618.13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1章 引言9-17
  • 1.1 選題依據及意義9-10
  • 1.2 國內外研究現狀及存在的主要問題10-13
  • 1.2.1 國內外研究現狀10-12
  • 1.2.2 研究區(qū)研究現狀及存在的主要問題12-13
  • 1.3 主要研究內容13
  • 1.4 研究思路及技術線路13-15
  • 1.5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15
  • 1.6 取得的主要成果和認識15-17
  • 第2章 區(qū)域地質概況17-23
  • 2.1 地理概況17-18
  • 2.2 構造背景及特征18-20
  • 2.2.1 渤海灣地區(qū)構造背景18-19
  • 2.2.2 渤海灣地區(qū)構造特征19-20
  • 2.3 地層發(fā)育特征20-23
  • 第3章 沉積特征研究23-43
  • 3.1 沉積演化特征23-24
  • 3.2 沉積構造特征24-28
  • 3.3 測井相特征28-30
  • 3.4 沉積相類型30-31
  • 3.5 單井沉積相及連井剖面相特征31-43
  • 3.5.1 單井沉積相特征31-37
  • 3.5.2 連井剖面相特征37-43
  • 第4章 巖石學及成巖作用特征43-60
  • 4.1 巖石學特征43-47
  • 4.1.1 巖石類型特征43-45
  • 4.1.2 巖石結構特征45-47
  • 4.2 成巖作用特征47-60
  • 4.2.1 主要成巖作用類型47-53
  • 4.2.2 成巖演化特征53-60
  • 第5章 儲集物性特征60-68
  • 5.1 孔隙類型60-63
  • 5.1.1 原生孔隙60-61
  • 5.1.2 次生孔隙61-63
  • 5.2 孔隙結構特征63-66
  • 5.3 儲層物性特征66-68
  • 第6章 儲層評價與控制因素分析68-76
  • 6.1 儲層分類評價標準制定68
  • 6.2 重點層段儲層綜合評價68-69
  • 6.3 優(yōu)質儲層特征69-70
  • 6.4 儲層控制因素分析70-76
  • 6.4.1 沉積因素分析70-72
  • 6.4.2 成巖因素分析72-74
  • 6.4.3 構造因素分析74-76
  • 結論76-77
  • 致謝77-78
  • 參考文獻78-84
  • 攻讀學位期間取得學術成果84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白云風;張兵;王華;劉軍;廖遠濤;曹飛;;黃驊坳陷古近紀東營組物源方向研究[J];石油天然氣學報(江漢石油學院學報);2006年03期

2 譚先鋒;田景春;孟萬兵;林小兵;張小兵;聶永生;林會喜;彭傳圣;周庭全;林紅梅;;孤北~樁海地區(qū)古近系東營組層序劃分及特征研究[J];物探化探計算技術;2007年05期

3 沈凱;;東營地區(qū)凹陷地層特點分析[J];中國石油和化工標準與質量;2013年24期

4 田海芹,馬玉新,趙勇生,于文芹,劉克奇,畢義泉,沈國華,謝鳳猛;東營凹陷尚南斷塊東營組沉積層序研究[J];古地理學報;2000年02期

5 張英凱;譚紅霞;李慶紅;;東營凹陷的主要斷裂活動性分析[J];山東國土資源;2009年07期

6 符永江;;雙臺子油田東營組低阻油氣層識別方法[J];新疆石油天然氣;2009年03期

7 胡明卿;劉少峰;;高柳地區(qū)東營組高分辨率層序地層分析[J];石油天然氣學報;2010年04期

8 袁競;辛仁臣;宋修艷;;遼西凹陷Z區(qū)東營組層序地層格架[J];海洋石油;2013年01期

9 葉興樹;王偉鋒;陳世悅;戴俊生;;東營凹陷斷裂活動特征及其對沉積的控制作用[J];西安石油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年05期

10 陳義才;羅小平;沈忠民;常振恒;胡玉杰;;東濮凹陷文留構造東營組油藏油-源對比及注入史研究[J];石油與天然氣地質;2008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5條

1 ;東營凹陷成烴成藏定量研究[A];2008年度中國地質科技新進展和地質找礦新成果資料匯編[C];2008年

2 廖遠濤;王華;王家豪;;黃驊坳陷中區(qū)東營組沉積體系特征研究[A];第九屆全國古地理學及沉積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6年

3 賈紅義;楊長春;于建國;王金鐸;;濟陽坳陷東營凹陷早始新世構造體制轉換與油氣成藏[A];紀念中國地球物理學會成立60周年專輯[C];2007年

4 賈紅義;楊長春;于建國;王金鐸;;濟陽坳陷東營凹陷早始新世構造體制轉換與油氣成藏[A];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2007學術論文匯編(第六卷)[C];2008年

5 趙衛(wèi)衛(wèi);查明;楊劍萍;尹兵祥;;東營凹陷永安鎮(zhèn)油田沙二、沙三段砂體沉積特征及控制因素[A];第三屆全國沉積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4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4條

1 本報記者 孫東輝 蓋海燕;東營加快城市轉型[N];中國經濟時報;2010年

2 魯勝利;山東東營油田勘探獲突破[N];中國礦業(yè)報;2005年

3 特約記者 林勇;勝利海上老區(qū)冒出6口日產油百噸井[N];東營日報;2010年

4 特約記者 林勇;勝利油田海上中深層油藏成功投入開發(fā)[N];東營日報;2013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8條

1 陳樹光;東營凹陷古近紀構造體制轉換及其動力學背景分析[D];中國地質大學;2015年

2 曹中宏;冀東油田老爺廟地區(qū)東營組低成巖演化階段潛在儲層的控制因素[D];中國地質大學;2013年

3 李云平;東營凹陷深層構造綜合地球物理聯合反演[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5年

4 張英芳;南堡凹陷古近系東營組孢粉植物群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0年

5 趙延江;東營凹陷古近系盆地結構與充填特征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2007年

6 趙勇;東營凹陷北帶構造—層序—成藏動力學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2005年

7 周振柱;東營凹陷“鹽下”深層溫壓場演化與油氣成藏[D];中國石油大學;2011年

8 劉立安;東營凹陷古近系孔一段—沙四下亞段碎屑巖沉積特征與成因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李杰;冀中坳陷W20油田東營組沉積相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5年

2 舒麗娟;遼河東部凹陷馬19塊東營組剩余油分布研究與挖潛措施[D];東北石油大學;2015年

3 王殿舉;南堡5號構造東營組地震資料解釋與儲層預測[D];東北石油大學;2015年

4 常澗峰;埕島油田東斜坡斷階帶東營組儲層預測研究[D];中國石油大學(華東);2013年

5 高曦龍;勝利海域埕島油田東部地區(qū)東營組沉積特征研究[D];中國石油大學(華東);2014年

6 劉勇;霸縣凹陷文安斜坡古近系沙一段—東營組層序沉積特征[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6年

7 朱曉曦;W區(qū)東營組沉積相展布規(guī)律與儲層有利區(qū)預測[D];東北石油大學;2016年

8 孫長程;興隆臺油田東營組氣藏地質特征及挖潛研究[D];東北石油大學;2016年

9 張文凱;遼東凸起東營組砂巖儲層特征及控制因素研究[D];成都理工大學;2016年

10 朱政源;遼東灣坳陷東北部古近系東營組層序—巖相古地理特征[D];成都理工大學;2016年



本文編號:676485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iqiudizhi/676485.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b7acd***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