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圖論多分辨率聚類分析的測井巖相識別研究——以阿姆河盆地臺內(nèi)灘氣田為例(英文)
本文關鍵詞:基于圖論多分辨率聚類分析的測井巖相識別研究——以阿姆河盆地臺內(nèi)灘氣田為例(英文)
更多相關文章: 基于圖論的多分辨率聚類分析法 測井相 巖相 臺內(nèi)灘氣田 阿姆河盆地
【摘要】:以阿姆河盆地右岸地區(qū)碳酸鹽巖臺內(nèi)灘氣田為例,運用基于圖論的多分辨率聚類分析法開展了以常規(guī)測井資料為基礎的測井相聚類及巖相定量預測研究。該方法不需要分析數(shù)據(jù)體的結(jié)構(gòu)及聚類數(shù)等先驗知識為指導,能夠自動優(yōu)選最佳聚類個數(shù),并允許按照實際需求控制聚類級別,進行聚類合并。依據(jù)巖芯資料巖相識別及測井相標定結(jié)果,本文最終建立了包含5個聚類的測井相劃分模型及巖相定量解釋圖版,其中,聚類測井相1~5分別對應于瀉湖泥、石膏坪、灘間、低能灘及高能灘,取芯段符合率達85%以上,能夠較好的運用于非取芯段巖相預測研究。據(jù)此,我們進行了連續(xù)的聚類測井相劃分及巖相預測,并對層序地層格架內(nèi)巖相分布及物性特征進行了分析。
【作者單位】: 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地球科學與測繪工程學院;中國石油勘探開發(fā)研究院;中國石油天然氣勘探開發(fā)公司;中國石油阿姆河天然氣公司;
【關鍵詞】: 基于圖論的多分辨率聚類分析法 測井相 巖相 臺內(nèi)灘氣田 阿姆河盆地
【基金】: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jor Project of China(No.2011ZX05029-003) CNPC Science Research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Project,China(No.2013D-0904)
【分類號】:P618.13;P631.81
【正文快照】: IntroductionLithofacies(LF)classifi cation is an important tool inpetroleum geology.Traditional LF studies are mainlybased on core data,and the observation of core andthin sections are used to identify the various LF types.However,due to cost and time co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文海;從鄂東南二疊系的巖相分布對淮陽古陸的質(zhì)疑[J];中國煤田地質(zhì);1992年01期
2 胡明毅,龔文平,肖傳桃,,朱忠德;湖北宜昌黃花場早奧陶世巖相和沉積環(huán)境[J];石油與天然氣地質(zhì);1996年04期
3 鄭毅,張慶云;降水設計與巖相[J];長春科技大學學報;2000年01期
4 撒利明,王天琦,師永民,魯明春,杜文博;油田開發(fā)中后期巖相單元的細分研究[J];沉積學報;2002年04期
5 岳信東;鄒孝成;;人工神經(jīng)網(wǎng)絡及其在巖相識別中的應用[J];吐哈油氣;2000年04期
6 付金華;鄧秀芹;楚美娟;張海峰;李士祥;;鄂爾多斯盆地延長組深水巖相發(fā)育特征及其石油地質(zhì)意義[J];沉積學報;2013年05期
7 張祥忠,熊琦華,蔡毅;應用多級序貫指示模擬方法模擬火燒山油田巖相[J];石油勘探與開發(fā);2003年06期
8 張晉言;;泥頁巖巖相測井識別及評價方法[J];石油天然氣學報;2013年04期
9 潘國強;;古火山構(gòu)造巖相圖及綜合地質(zhì)事件表的編制[J];中國區(qū)域地質(zhì);1982年02期
10 陸鳳根;巖相標志及其指相意義[J];測井技術(shù);1988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顧紅英;黃國騫;;應用測井資料定量識別單井巖相及沉積微相的方法研究[A];中國地球物理.2003——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十九屆年會論文集[C];2003年
2 張允白;;揚子陸塊中奧陶世早期鸚鵡螺多樣性與巖相的關系[A];加入WTO和中國科技與可持續(xù)發(fā)展——挑戰(zhàn)與機遇、責任和對策(下冊)[C];2002年
3 劉振峰;郝天珧;戴明剛;;Markov鏈模型在儲層巖相模擬中的應用[A];中國地球物理.2003——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十九屆年會論文集[C];2003年
4 張允白;;揚子陸塊中奧陶世早期鸚鵡螺多樣性與巖相的關系[A];中國古生物學會第22屆學術(shù)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3年
5 呂古賢;舒斌;郭濤;夏林;劉杜娟;鄧軍;魯安懷;張成江;修淑芝;丁益民;;膠東阜山金礦床構(gòu)造變形巖相形跡大比例尺填圖[A];“九五”全國地質(zhì)科技重要成果論文集[C];200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蒙啟安;松遼盆地徐家圍子地區(qū)晚中生代火山巖巖相及儲層意義[D];浙江大學;2006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劉爽;儲層巖相的分形識別[D];大慶石油學院;2005年
2 徐建強;多點統(tǒng)計在巖相預測中的應用[D];中南大學;2013年
3 李云廣;松遼盆地北部徐家圍子斷陷營城組一段火山巖巖相研究[D];大慶石油學院;2009年
4 張新;徐州地區(qū)饅頭組米級旋回層序和碳酸鹽巖巖相—微相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2014年
5 楊忠亮;高分辨率層序地層格架內(nèi)巖相特征精細研究[D];成都理工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63264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iqiudizhi/6326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