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盆地中更新世中晚期沉積環(huán)境與氣候變化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8-06 04:06
本文關鍵詞:臨汾盆地中更新世中晚期沉積環(huán)境與氣候變化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臨汾盆地 中更新世中晚期 粒度 磁化率 氣候變化
【摘要】:中更新世是第四紀一個重要時期。研究第四紀環(huán)境演變,是認識現(xiàn)在環(huán)境變化和預測今后環(huán)境演變趨勢的基礎。以往臨汾盆地第四紀環(huán)境演變研究,多集中在晚更新世(Q3)和全新世(Q4),對于中更新世(Q2)研究甚少,尤其對中更新世中晚期沉積環(huán)境方面的研究目前仍是空白。本文主要做了兩方面的工作一:是對剖面年代的確定;二是對磁化率和粒度這兩個代用指標的測定結(jié)果進行分析與探討,并重建臨汾盆地古氣候環(huán)境。 (1)根據(jù)臨汾郭家莊地震臺剖面(DZT)鉆孔巖芯、4um的粘土含量和磁化率等資料,綜合前人成果,對剖面進行深度與年代之間的轉(zhuǎn)化。在臨紛郭家莊的剖面深度和LR04深海氧同位素的年代之間找控制點,得出剖面的中更新世中晚期的上界為130kaB. P.,剖面的底層定為715kaB. P。 (2)對樣品進行粒度和磁化率測量,在測量過程中發(fā)現(xiàn)不同的處理方法對粗細顆粒的含量有很大的影響。一般的虹吸法會造成超細顆粒的減少。對粒度進行分析時按Udden-Wentworth將粒度分為411m、4-16ym、16-6.3um、63u m及中值粒徑(Md)。對樣品分別進行高頻、低頻的測量,頻率磁化率由低頻和高頻磁化率計算得出。在氣候暖濕期,黃土沉積中4A m和4-16y m的細顆粒增加;在干冷氣候期,黃土沉積16-6.3_u m和63u m的粗顆粒增加,磁化率也與其相對應發(fā)生變化。湖湘沉積在暖期,氣溫升高,降7jC量大,攜帶粗顆粒含量多,磁化率低,干冷期相反。臨汾盆地的沉積環(huán)境在715-130kaB. P.的中更新世中晚期一共經(jīng)歷了5次冷期5次暖期。在425_370kaB。P.期間汾河下切形成階地,之后進入冷期,形成湖泊沉積。這樣使臨汾盆地DZT剖面在中更新世的晚期為黃土沉積,中期是河湖相沉積。 為了更好地了解臨汾盆地的環(huán)境變化,將郭家莊剖面與西峰、長武兩個典型剖面的磁化率及粒度進行對比,發(fā)現(xiàn)西峰、長武和郭家莊剖面的氣候環(huán)境變化基本遵循曖濕-干冷-曖濕的規(guī)律,表現(xiàn)出氣候變化的全球性特征。由于剖面巖性和區(qū)域環(huán)境的不 為了更好地了解臨汾盆地的環(huán)境變化,,將郭家莊剖面與西峰、長武兩個典型剖面的磁化率及粒度進行對比,發(fā)現(xiàn)西峰、長武和郭家莊剖面的氣候環(huán)境變化基本遵循暖濕-干冷-暖濕的規(guī)律,表現(xiàn)出氣候變化的全球性特征。由于剖面巖性和區(qū)域環(huán)境的不同,臨汾郭家莊剖面與典型剖面不一樣的氣候波動。
【關鍵詞】:臨汾盆地 中更新世中晚期 粒度 磁化率 氣候變化
【學位授予單位】:山西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P534.631;P532
【目錄】: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1 引言10-16
- 1.1 選題背景及意義10-11
- 1.2 國內(nèi)外研究動態(tài)11-14
- 1.2.1 冰芯研究11
- 1.2.2 深海沉積研究11-12
- 1.2.3 黃土沉積研究12-13
- 1.2.4 湖泊沉積研究13
- 1.2.5 臨汾盆地研究動態(tài)13-14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14-15
- 1.3.1 研究思路14
- 1.3.2 研究方法14-15
- 1.3.3 技術路線15
- 1.4 創(chuàng)新點15-16
- 2 臨汾盆地第四紀環(huán)境概況16-18
- 3 臨汾盆地沉積特征及年代序列的建立18-24
- 3.1 剖面樣品的采集18
- 3.2 臨汾剖面巖性特征18-19
- 3.3 剖面年代序列的建立19-24
- 4 氣候代用指標分析24-44
- 4.1 臨汾盆地剖面粒度分析及古環(huán)境變化24-35
- 4.1.1 粒度分析原理與方法24-26
- 4.1.2 粒度特征分析26-28
- 4.1.3 地震臺剖面粒度組成與分析28-32
- 4.1.4 研究區(qū)剖面與西峰粒度的對比32-33
- 4.1.5 研究區(qū)剖面粒度的氣候指示意義33-35
- 4.2 臨汾盆地剖面磁化率分析及古氣候變化35-44
- 4.2.1 磁化率測試的理論基礎和方法35-37
- 4.2.2 磁化率測定結(jié)果分析37-40
- 4.2.3 地震臺剖面磁化率與典型剖面對比及古氣候意義40-44
- 5 臨汾盆地中更新世中晚期的古環(huán)境與古氣候特征及討論44-52
- 5.1 臨汾盆地地震臺鉆孔剖面的沉積特征44-47
- 5.2 臨汾盆地中更新世中晚期古氣候變化特征分析47-50
- 5.3 小結(jié)50-52
- 6 結(jié)論52-54
- 6.1 研究結(jié)論52-53
- 6.2 不足53-54
- 致謝54-56
- 參考文獻56-60
- 附錄60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孫東懷,鹿化煜,David Rea,孫有斌,吳勝光;中國黃土粒度的雙峰分布及其古氣候意義[J];沉積學報;2000年03期
2 陳滿榮,俞立中,韓曉非;環(huán)境磁學樣品干燥過程中的磁性效應[J];沉積學報;2001年04期
3 柏春廣,王建;一種新的粒度指標:沉積物粒度分維值及其環(huán)境意義[J];沉積學報;2003年02期
4 徐樹建;潘保田;李瓊;高紅山;王均平;胡春生;;隴西盆地末次冰期黃土粒度特征及其環(huán)境意義[J];沉積學報;2005年04期
5 雷國良;張虎才;張文翔;牛潔;楊明生;陳s
本文編號:62826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iqiudizhi/62826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