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科技論文 > 地質論文 >

繞墻底轉動擋土墻非極限狀態(tài)主動土壓力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6-28 19:14

  本文關鍵詞:繞墻底轉動擋土墻非極限狀態(tài)主動土壓力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隨著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各種基礎設施的建設如火如荼的進行。擋土墻作為一種支護結構,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然而當前,在擋土墻設計時使用的朗肯和庫侖土壓力計算方法有很大的缺陷。一是求解土壓力時土體必須處于極限狀態(tài),實際上墻后土體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處于非極限狀態(tài),尤其是主動情況下非極限土壓力比極限土壓力值大,因此主動時采用極限狀態(tài)土壓力往往會使擋土墻結構偏于危險;二是不能考慮擋土墻的位移量及不同位移模式對土壓力的影響;三是經(jīng)典土壓力理論中摩擦角一直被視為一個常數(shù),然而事實上墻土間摩擦及土體內(nèi)摩擦均是隨著土體變形的增加逐漸發(fā)揮的;四是經(jīng)典土壓力理論中土壓力沿墻高為線性分布,而大量試驗和現(xiàn)場實測數(shù)據(jù)證實了土壓力沿墻高為非線性分布。鑒于上面所述,本文運用ANSYS有限元建立擋土墻、地基及墻后回填土體彈塑性有限元模型,用分段位移約束模擬繞墻底轉動擋土墻的主動非極限狀態(tài),對墻后回填砂土位移場、塑性區(qū)、土壓力系數(shù)及主動土壓力的有限元計算結果進行分析,并提出了可以計算非極限狀態(tài)擋土墻土壓力的改進庫侖土壓力公式,最后將公式解與有限元解進行對比,驗證了改進庫侖土壓力公式的合理性,并得到以下結論:(1)非極限狀態(tài)墻后回填砂土相對位移區(qū)近似為扇形;相對位移區(qū)范圍隨墻體位移比、內(nèi)摩擦角、泊松比的增大而增大,隨墻土摩擦角、彈性模量的增大而減小。隨著墻體位移比的增大,緊鄰墻背上部的土體豎直位移增大,有坍塌趨勢;隨著土體內(nèi)摩擦角、墻土摩擦角、彈性模量和泊松比的增大,緊鄰墻背上部的土體豎直位移逐漸減小,發(fā)生坍塌的趨勢越來越不明顯。(2)非極限狀態(tài)墻后回填砂土塑性區(qū)近似為三角形;塑性區(qū)范圍隨著墻體位移比、回填砂土彈性模量的增大而增大,隨著回填砂土內(nèi)摩擦角、墻土摩擦角、泊松比的增大而減小。(3)有限元主動土壓力系數(shù),從墻頂?shù)綁Φ字饾u增大,在墻踵處由于土體與地基的摩擦作用,會有所減小;其隨墻體位移比、回填砂土內(nèi)摩擦角、墻土摩擦角、彈性模量的增大而減小;隨泊松比的增大而增大。(4)非極限狀態(tài)主動土壓力呈凹曲線分布;主動土壓力及合力隨墻體位移比、內(nèi)摩擦角、墻土摩擦角、彈性模量的增大逐漸減小,隨泊松比的增大逐漸增大;合力作用點高度隨著墻體位移比、內(nèi)摩擦角、彈性模量的增大而減小并逐漸趨于穩(wěn)定,隨著墻土摩擦角的減小而減小并逐漸趨于穩(wěn)定,隨著泊松比的增大而減小。(5)用改進庫侖土壓力公式計算得到非極限狀態(tài)土壓力分布、合力及作用點,并與有限元的結果進行對比,發(fā)現(xiàn)兩者整體上很一致,從而驗證了改進庫侖土壓力公式的合理性。
【關鍵詞】:非極限狀態(tài) 擋土墻 繞墻底轉動 ANSYS有限元 主動土壓力
【學位授予單位】:太原理工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TU476.4;TU432
【目錄】:
  • 摘要3-5
  • ABSTRACT5-12
  • 第一章 緒論12-20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義12
  • 1.2 擋土墻土壓力理論12-15
  • 1.2.1 朗肯土壓力理論12-14
  • 1.2.2 庫侖土壓力理論14-15
  • 1.3 國內(nèi)外擋土墻土壓力研究現(xiàn)狀15-18
  • 1.4 本文研究的假定條件、研究思路及預期目標18-20
  • 1.4.1 假定條件18
  • 1.4.2 研究思路18
  • 1.4.3 預期目標18-20
  • 第二章 ANSYS有限元理論及擋土墻模型的建立20-28
  • 2.1 ANSYS有限元理論20-23
  • 2.1.1 ANSYS有限元基本原理20-21
  • 2.1.2 ANSYS有限元分析的基本步驟21-22
  • 2.1.3 ANSYS有限元接觸分析22-23
  • 2.1.4 ANSYS有限元PLANNE42單元23
  • 2.2 擋土墻模型的建立23-28
  • 2.2.1 擋土墻模型的平面簡化23-24
  • 2.2.2 擋土墻模型的結構參數(shù)、材料參數(shù)及屈服準則24-25
  • 2.2.3 擋土墻模型網(wǎng)格劃分及接觸摩擦25-27
  • 2.2.4 擋土墻模型邊界條件、荷載施加、求解設置27-28
  • 第三章 擋土墻后回填砂土位移場、塑性區(qū)及土壓力系數(shù)分析28-52
  • 3.1 擋土墻后回填砂土位移場28-38
  • 3.1.1 位移場概述28
  • 3.1.2 豎直位移場28-33
  • 3.1.3 水平位移場33-38
  • 3.2 擋土墻后回填砂土塑性區(qū)38-45
  • 3.2.1 塑性區(qū)概述38-40
  • 3.2.2 墻體位移比對塑性區(qū)的影響40
  • 3.2.3 內(nèi)摩擦角對塑性區(qū)的影響40-41
  • 3.2.4 墻土摩擦角對塑性區(qū)的影響41-42
  • 3.2.5 彈性模量對塑性區(qū)的影響42-43
  • 3.2.6 泊松比對塑性區(qū)的影響43-45
  • 3.3 土壓力系數(shù)45-50
  • 3.3.1 不同墻體位移比下的土壓力系數(shù)45-47
  • 3.3.2 不同內(nèi)摩擦角下的土壓力系數(shù)47
  • 3.3.3 不同墻土摩擦角下的土壓力系數(shù)47-48
  • 3.3.4 不同彈性模量下的土壓力系數(shù)48-49
  • 3.3.5 不同泊松比下的土壓力系數(shù)49-50
  • 3.4 小結50-52
  • 第四章 繞墻底轉動擋土墻非極限狀態(tài)主動土壓力有限元解52-62
  • 4.1 土壓力分布52-56
  • 4.1.1 不同墻體位移下的主動土壓力分布52
  • 4.1.2 不同內(nèi)摩擦角下的主動土壓力分布52-53
  • 4.1.3 不同墻土摩擦角下的主動土壓力分布53-54
  • 4.1.4 不同彈性模量下的主動土壓力分布54-55
  • 4.1.5 不同泊松比下的主動土壓力分布55-56
  • 4.2 土壓力合力及作用點56-61
  • 4.2.1 墻體位移比對主動土壓力合力及作用點的影響56-57
  • 4.2.2 內(nèi)摩擦角對主動土壓力合力及作用點的影響57-58
  • 4.2.3 墻土摩擦角對主動土壓力合力及作用點的影響58-59
  • 4.2.4 彈性模量對主動土壓力合力及作用點的影響59-60
  • 4.2.5 泊松比對主動土壓力合力及作用點的影響60-61
  • 4.3 小結61-62
  • 第五章 繞墻底轉動擋土墻非極限狀態(tài)主動土壓力計算公式62-78
  • 5.1 擋土墻位移對土體摩擦角發(fā)揮值的影響62-63
  • 5.2 非極限狀態(tài)擋土墻主動土壓力計算公式63-65
  • 5.2.1 擋土墻模型基本假定63
  • 5.2.2 主動土壓力計算公式63-65
  • 5.3 公式解與有限元解對比分析65-77
  • 5.3.1 不同墻體位移比結果對比65-67
  • 5.3.2 不同內(nèi)摩擦角結果對比67-72
  • 5.3.3 不同墻土摩擦角結果對比72-77
  • 5.4 小結77-78
  • 第六章 結論與展望78-80
  • 6.1 結論78
  • 6.2 展望78-80
  • 參考文獻80-84
  • 致謝84-85
  •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公開發(fā)表的學術論文85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喻澤紅;王勇智;王代;;基于能量理論的主動土壓力的計算[J];西部探礦工程;2006年02期

2 胡曉軍;;粘性土主動土壓力庫侖精確解的改進[J];巖土工程學報;2006年08期

3 李富盈;王勇智;;能量理論法計算主動土壓力探討[J];河南科學;2006年06期

4 陳素清;王巖法;;懸臂支護結構主動土壓力分析研究[J];浙江水利科技;2006年06期

5 秦四清;李曉;;非線性庫侖主動土壓力分析理論[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06年12期

6 官盛飛;凌建明;趙鴻鐸;;剛性擋墻主動土壓力的有限元分析[J];勘察科學技術;2007年06期

7 劉福臣;邵慧;;考慮開挖情況主動土壓力計算[J];水運工程;2008年12期

8 吳愛民;江全勝;肖兵;張尚根;;主動土壓力與位移關系試驗研究[J];常州工學院學報;2008年S1期

9 陳興亮;段德貴;熊傳祥;;基坑工程樁墻結構主動土壓力研究[J];巖土工程界;2009年01期

10 王作偉;楊小禮;;水平地震力對非線性主動土壓力上限解的影響[J];礦業(yè)工程研究;2009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秦四清;李曉;;非線性庫侖主動土壓力分析理論[A];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2006年論文摘要集[C];2007年

2 張永進;陳永輝;;懸臂支護結構上主動土壓力受位移影響分析[A];巖土力學的理論與實踐——第三屆全國青年巖土力學與工程會議論文集[C];1998年

3 賈萍;趙均海;馮紅波;楊青順;;空間主動土壓力簡化計算及參數(shù)分析[A];第16屆全國結構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第Ⅱ冊)[C];2007年

4 陳賀;蔣明鏡;張望城;肖俞;;剛性擋土墻平移模式下主動土壓力的理論分析[A];第十一屆全國土力學及巖土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1年

5 柯才桐;陳奕柏;高洪波;謝洪波;;條形荷載下黏性土主動土壓力計算[A];《巖土力學》vol.34 增刊1 2013[C];2013年

6 張年學;李曉;;極限平衡平頂垂直坡的新公式[A];第八屆全國工程地質大會論文集[C];2008年

7 章瑞文;徐日慶;郭印;;考慮土層剪力作用的擋土墻主動土壓力分布研究[A];第一屆中國水利水電巖土力學與工程學術討論會論文集(下冊)[C];2006年

8 張永興;陳林;陳建功;;地震作用下?lián)跬翂χ鲃油翂毫Ψ植寂c側壓力系數(shù)[A];自主創(chuàng)新與持續(xù)增長第十一屆中國科協(xié)年會論文集(1)[C];2009年

9 葉建科;麥遠儉;;重力式岸壁碼頭位移調查與分析[A];中國土木工程學會港口工程分會第七屆港口工程技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1年

10 宋飛;張建民;;超固結土的主動土壓力求解方法[A];第二屆全國巖土與工程學術大會論文集(上冊)[C];2006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章瑞文;擋土墻主動土壓力理論研究[D];浙江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東陽;基于土拱效應和剪應力作用的擋土墻主動土壓力分析[D];鄭州大學;2015年

2 李云鳳;考慮擋土墻位移模式和位移大小的主動土壓力研究[D];安徽建筑大學;2015年

3 何小花;主動土壓力分析方法改進和擋土墻相關設計標準研究[D];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2015年

4 王河;繞墻底轉動擋土墻非極限狀態(tài)主動土壓力研究[D];太原理工大學;2016年

5 胡小剛;基坑主動土壓力與支護結構位移的關系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6年

6 姜玉平;基于塑性極限分析的主動土壓力研究[D];南京大學;2012年

7 賈朋;基于楔體單元法的主動土壓力非線性分布分析[D];重慶大學;2014年

8 黃東;臨近既有地下室擋土墻主動土壓力研究[D];浙江大學;2010年

9 邱佳榮;考慮墻后成層填土的主動土壓力研究[D];南京大學;2014年

10 王志凱;擋土墻后地震主動土壓力的擬動力學分析[D];浙江大學;2011年


  本文關鍵詞:繞墻底轉動擋土墻非極限狀態(tài)主動土壓力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

本文編號:495014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iqiudizhi/495014.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f57a4***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