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里格氣田蘇59井區(qū)山西組致密砂巖儲層特征
本文關鍵詞:蘇里格氣田蘇59井區(qū)山西組致密砂巖儲層特征,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蘇里格氣田位于伊陜斜坡西北部,勘探面積約4×104km2,其主力產層為二疊系下石盒子組和山西組。蘇59區(qū)塊位于蘇里格氣田西部,其山西組砂巖平均孔隙度7.37%,滲透率0.17mD,是典型的致密儲層,由于烴源巖厚度相對較薄,生氣強度弱,具有低效充注的特征。因此優(yōu)質儲層的控制因素與分布規(guī)律是該區(qū)有利區(qū)域預測的基礎。本論文研究目的層段為山西組山1段,該段具有3個小層。此次研究以石油地質學、沉積巖石學和礦物巖石學為理論基礎,綜合應用地球物理測井、油礦地質學等各科知識,通過巖心觀察、掃描電鏡、X衍射分析等手段對蘇59井區(qū)山1段的巖石學特征、孔隙發(fā)育類型及結構、儲層物性、四性關系、成巖作用等進行了研究。研究結果表明:(1)研究區(qū)山1段為三角洲平原沉積相,屬于曲流河三角洲平原亞相沉積。巖相及電性特征的對應關系明顯,巖相對研究區(qū)的巖石類型,物性特征有明顯的控制作用。(2)山1段的巖石類型主要為巖屑石英砂巖和巖屑砂巖,砂巖結構成熟度一般,成分成熟度較高;碎屑顆粒大多具有粗粒結構,填隙物以泥質雜基、方解石、石英膠結物為主;主要孔隙類型有次生粒間溶孔、粒內溶孔和微裂縫;(3)物性特征上,砂巖平均孔隙度7.37%,滲透率0.17mD,孔隙度與滲透率總體呈正相關趨勢,從巖性上看,粒度越粗,其儲集物性越好。根據壓汞實驗分析,總體將孔隙結構分為了三類,其中以中、小孔-細喉結構為主;儲層的巖性、電性、物性以及含氣性關系密切。(4)成巖作用上,火山物質溶蝕作用是研究區(qū)主要的建設性成巖作用,碳酸鹽礦物以及硅質膠結作用為主要的破壞性成巖作用?傮w來看,蘇59井區(qū)山1段屬于典型的低孔-低滲儲層,儲層質量受沉積、成巖等作用共同控制,非均質性較強。(5)根據以上分析認識,對蘇59井區(qū)山1段儲層進行多因素綜合分類評價,將研究區(qū)劃分為3類儲層。其中Ⅰ類和Ⅱ類儲層的儲集物性較好,孔隙度位于大于8%和4%-8%,滲透率大于0.1mD和0.01-0.1mD,Ⅲ類儲層儲集物性較差,孔隙度小于4%,滲透率不足0.01mD。
【關鍵詞】:蘇里格氣田 巖相 河道寬深比 致密砂巖 儲層
【學位授予單位】:成都理工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P618.13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1章 緒論9-16
- 1.1 選題依據及目的意義9-10
- 1.2 國內外研究現狀及存在的主要問題10-13
- 1.2.1 致密砂巖氣藏的定義10
- 1.2.2 國內外致密砂巖氣藏研究現狀10-11
- 1.2.3 中國致密砂巖氣藏的主要類型11-12
- 1.2.4 研究區(qū)存在主要問題12-13
- 1.3 論文主要研究內容13
- 1.4 研究思路及技術路線13-14
- 1.5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14-15
- 1.6 主要成果與認識15-16
- 第2章 氣田概況和基本地質特征16-20
- 2.1 氣田概況16
- 2.2 研究區(qū)基本地質特征16-20
- 2.2.1 區(qū)域構造背景16-17
- 2.2.2 晚古生代沉積背景17-19
- 2.2.3 地層發(fā)育及巖性特征19-20
- 第3章 儲層沉積特征20-29
- 3.1 巖相類型20-21
- 3.2 測井相類型21-23
- 3.3 沉積相類型與特征23-25
- 3.4 河道寬深比研究25-29
- 第4章 儲層基礎地質特征29-41
- 4.1 儲層巖石學特征29-32
- 4.1.1 巖石類型29-30
- 4.1.2 巖石填隙物特征30-31
- 4.1.3 巖石結構特征31-32
- 4.2 孔隙類型及結構特征32-38
- 4.2.1 孔隙類型及特征32-35
- 4.2.2 孔隙結構特征35-38
- 4.3 儲層物性特征38-41
- 4.3.1 常規(guī)物性特征38-39
- 4.3.2 覆壓物性特征39-41
- 第5章 砂體四性關系研究41-48
- 5.1 巖性與物性關系41-42
- 5.2 巖性與電性關系42-46
- 5.2.1 粒度與電性42-44
- 5.2.2 成分與電性44-46
- 5.3 物性與電性關系46-47
- 5.4 含氣性與物性關系47-48
- 第6章 成巖作用特征48-56
- 6.1 成巖作用類型和特征48-53
- 6.1.1 壓實作用48-49
- 6.1.2 膠結作用49-51
- 6.1.3 溶蝕作用51-52
- 6.1.4 構造破裂作用52-53
- 6.2 成巖作用階段劃分53-56
- 第7章 儲層物性影響因素和儲層評價及預測56-67
- 7.1 儲層物性影響因素分析56-60
- 7.1.1 成巖作用對儲層物性的影響56-58
- 7.1.2 巖相對儲層物性的影響58-60
- 7.2 儲層評價及優(yōu)質儲層分布預測60-67
- 7.2.1 儲層綜合分類及評價60-62
- 7.2.2 優(yōu)質儲層分布預測62-67
- 結論67-69
- 參考文獻69-72
- 致謝72-73
- 攻讀學位期間取得學術成果73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朋巖;劉鳳軒;馬鋒;楊勉;林益康;盧沖;;致密砂巖氣藏儲層物性上限界定與分布特征[J];石油與天然氣地質;2014年02期
2 郭迎春;龐雄奇;陳冬霞;姜福杰;湯國民;;致密砂巖氣成藏研究進展及值得關注的幾個問題[J];石油與天然氣地質;2013年06期
3 魏國齊;張春林;張福東;李劍;李君;劉銳娥;;中國大氣田勘探領域與前景[J];天然氣工業(yè);2013年01期
4 時卓;石玉江;張海濤;劉天定;楊小明;;低滲透致密砂巖儲層測井產能預測方法[J];測井技術;2012年06期
5 王國亭;冀光;程立華;龐正練;唐海發(fā);劉群明;李朝曾;;鄂爾多斯盆地蘇里格氣田西區(qū)氣水分布主控因素[J];新疆石油地質;2012年06期
6 戴金星;倪云燕;吳小奇;;中國致密砂巖氣及在勘探開發(fā)上的重要意義[J];石油勘探與開發(fā);2012年03期
7 郭秋麟;陳寧生;胡俊文;謝紅兵;閆偉;高日麗;;致密砂巖氣聚集模型與定量模擬探討[J];天然氣地球科學;2012年02期
8 王澤明;魯寶菊;段傳麗;王茂琴;胡順江;;蘇里格氣田蘇20區(qū)塊氣水分布規(guī)律[J];天然氣工業(yè);2010年12期
9 王軍杰;楊仁超;樊愛萍;趙娟;;鄂爾多斯盆地靖邊氣田砂巖儲層成巖作用[J];科技導報;2010年21期
10 鄒才能;陶士振;袁選俊;朱如凱;董大忠;李偉;王嵐;高曉輝;公言杰;賈進華;侯連華;張光亞;李建忠;徐春春;楊華;;“連續(xù)型”油氣藏及其在全球的重要性:成藏、分布與評價[J];石油勘探與開發(fā);2009年06期
本文關鍵詞:蘇里格氣田蘇59井區(qū)山西組致密砂巖儲層特征,,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45730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iqiudizhi/4573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