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科技論文 > 地質(zhì)論文 >

湖南蓮花洞全新世早期氣候變化石筍記錄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6-13 23:05

  本文關鍵詞:湖南蓮花洞全新世早期氣候變化石筍記錄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面對全球氣候變暖及極端氣候事件的頻繁發(fā)生,促使我們對全球氣候的變化進行研究。在現(xiàn)代氣候器測資料時間較短的情況下,研究古氣候的變化以獲取基礎資料對現(xiàn)代氣候的研究、預測未來氣候變化及氣候模擬具有重要意義。全新世是人類文明大爆發(fā)的時期,而全新世早期是人類文化從舊石器文化過渡到新石器文化的重要時期,全新世早期強烈的氣候波動對史前人類的生產(chǎn)和生活產(chǎn)生重要影響。且全新世早期各種地質(zhì)記錄對于冷干事件發(fā)生的時間存在差異(或沒有反映),對事件的機理也不明確。全新世早期亞洲季風區(qū)高分辨率記錄的建立,有利于揭示氣候事件的變化特征及成因機制,對亞洲季風-海洋-極地聯(lián)系研究有著重要的意義。本文以湖南龍山蓮花洞為研究地區(qū),該地區(qū)受南亞季風和東亞季風共同控制的,利用蓮花洞LHD5石筍所測得28個U/Th年齡和535個氧同位素數(shù)據(jù)重建了全新世亞洲季風演化特征,其中全新世早期分辨率達8年,主要得到以下結論:(1)LHD5石筍δ~(18)O值變化范圍為-7.82‰~-4.67‰,變幅為3.15‰,平均值為-6.61‰,指示的季風強度為先增強,在9-7 ka BP達到最強,后減弱。LHD石筍δ~(18)O值變化特征非常明顯。12.0-11.75 ka BPδ~(18)O值偏重,平均值為-5.18‰,為YD事件;11.75-11.68 ka BPδ~(18)O值從-4.84‰迅速偏輕至-6.69‰,波動幅度達1.85‰,為季風快速增強期(新仙女木事件向全新世轉(zhuǎn)換期);11.68-9.0 ka BPδ~(18)O值呈波動偏輕,為季風增強期;9.0-7.0 ka BPδ~(18)O值達到最輕,平均值為-7.26‰,為季風最強期;7.0-2.8 ka BP氧同位素值持續(xù)偏重,δ~(18)O的變化范圍是-7.26~-5.78‰,波動幅度為1.48‰,為季風減弱期;2.8-0.05 ka BP氧同位素波動較小且偏重,平均值為-5.79‰,為弱季風期。同時,在整個全新世存在多個弱季風事件。LHD5δ~(18)O值變化趨勢總體上與北半球太陽輻射一致,與65°N太陽輻射的吻合程度強于30°N,主要體現(xiàn)在LHD5δ~(18)O峰值與65°N太陽輻射峰值的年代差較小,兩者峰值相差約一千年。再者是7 ka BP以后LHD5δ~(18)O值的變化幾乎與65°N太陽輻射一致。LHD5δ~(18)O值的變化趨勢與亞洲季風區(qū)其它石筍δ~(18)O值基本一致,說明在軌道尺度上受控于太陽輻射的控制。(2)11.75-11.68 ka BP時段,LHD5石筍δ~(18)O值從-4.84‰迅速偏輕至-6.69‰,波動幅度為1.85‰,為YD事件向全新世轉(zhuǎn)換期。LHD5石筍記錄的YD結束時間為11748±30 a BP,全新世開始于11684±39 a BP,轉(zhuǎn)換時間約為64年,與格陵蘭冰芯gicc05記錄在誤差范圍內(nèi)具有一致性。LHD5石筍全新世的起始時間要比大多數(shù)地質(zhì)記錄早100年,且從新仙女木事件向全新世轉(zhuǎn)化的時間上各地質(zhì)記錄也不一致,這可能說明全新世起始點的標定及轉(zhuǎn)化時間的差異受測年誤差、氣候代用指標或局地環(huán)境等影響。(3)全新世早期LHD5石筍記錄的亞洲季風呈逐漸增強的趨勢,對比研究表明全新世早期南亞季風與東亞季風相位具有一致性,主要受北半球太陽輻射的增強推動熱帶輻合帶(ITCZ)北移影響。LHD5石筍δ~(18)O峰值滯后于太陽輻射峰值約2千年,但與NGRIP冰芯δ~(18)O記錄演變趨勢極為一致,表明全新世早期亞洲季風與高緯氣候變化密切相關。(4)全新世早期LHD5石筍記錄了6次弱季風事件,事件中心年齡分別為11461±34 a BP、10354±36 a BP、9957±25 a BP、9062±36 a BP、8744±23 a BP、8144±24 a BP,11461±34 a BP與8144±24 a BP弱季風事件δ~(18)O值波動幅度大于1‰,其它弱季風事δ~(18)O值波動幅度均小于1‰。這些弱季風事件持續(xù)時間約為100-200年,且均表現(xiàn)出快速進入,波動退出。11461±34 a、10354±36 a BP、8144±24 a BP弱季風事件具有區(qū)域尺度的氣候意義,9957±25 a BP、9062±36 a BP、8744±23 a BP弱季風事件,只有少數(shù)地質(zhì)記錄識別到該弱季風事件。LHD5石筍沒有記錄到9.2-9.3 ka BP弱季風事件,原因可能是受測年誤差或局地氣候的影響。此外通過對比研究發(fā)現(xiàn)除8.2 ka BP事件之外,10 ka BP之前的弱季風事件除了受到太陽活動的影響,還受到北大西洋IRD事件的影響,而之后更多地受到太陽活動和ITCZ南移的影響。
【關鍵詞】:全新世早期 弱夏季風事件 石筍 δ~(18)O 蓮花洞
【學位授予單位】:西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P532
【目錄】:
  • 摘要5-7
  • Abstract7-10
  • 第1章 緒論10-24
  • 1.1 石筍氧同位素研究進展11-12
  • 1.2 全新世氣候分期12
  • 1.3 全新世早期氣候研究進展12-21
  • 1.3.1 全新世早期氣候濕潤期12-15
  • 1.3.2 全新世早期冷干事件15-18
  • 1.3.3 全新世早期氣候演變機制18-21
  • 1.4 蓮花洞前人研究成果21-22
  • 1.5 科學問題及主要研究內(nèi)容22-24
  • 1.5.1 科學問題的提出22
  • 1.5.2 主要研究內(nèi)容22
  • 1.5.3 技術路線22-24
  • 第2章 實驗材料與方法24-30
  • 2.1 研究區(qū)概況24-27
  • 2.1.1 氣候特征24
  • 2.1.2 地質(zhì)構造24-25
  • 2.1.3 水文地質(zhì)25
  • 2.1.4 洞穴概況25-27
  • 2.2 石筍材料27
  • 2.3 研究方法27-30
  • 2.3.1 石筍的定年方法27
  • 2.3.2 氧同位素測試方法27-28
  • 2.3.3 XRD物相分析28-30
  • 第3章 石筍高精度時標的建立30-32
  • 3.1 石筍的U/Th年齡30-31
  • 3.2 石筍時標的建立31-32
  • 第4章 蓮花洞石筍氧同位素研究32-38
  • 4.1 XRD物相分析32-33
  • 4.2 氧同位素平衡分餾檢驗33-34
  • 4.3 氧同位素重現(xiàn)性檢驗34-35
  • 4.4 LHD5石筍氧同位素的氣候指示意義35-38
  • 第5章 全新世早期氣候變化38-50
  • 5.1 LHD5石筍氧同位素記錄38-39
  • 5.2 全新世早期季風演化特征39-45
  • 5.2.1 新仙女木—全新世轉(zhuǎn)期(11.75-11.68 ka BP)39-40
  • 5.2.2 季風波動增強期(11.68-8.0 ka BP)40-41
  • 5.2.3 全新世早期弱季風事件41-45
  • 5.3 全新世早期亞洲季風機制討論45-50
  • 第6章 結論與展望50-54
  • 6.1 結論50-51
  • 6.2 主要創(chuàng)新點51
  • 6.3 問題與展望51-54
  • 參考文獻54-67
  • 致謝67-69
  • 在校期間發(fā)表的論文69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洪杰;;全新世的中國犀類及其地理分布[J];動物學雜志;1993年06期

2 魏樂軍,鄭綿平,蔡克勤;西藏洞錯發(fā)現(xiàn)全新世第一次冷期的證據(jù)[J];地學前緣;2000年02期

3 趙景波,岳應利,黃春長,郝利民;西安地區(qū)全新世土壤的演變[J];中國歷史地理論叢;2002年03期

4 陳銳;克里雅河流域全新世綠洲環(huán)境變遷[J];第四紀研究;2002年03期

5 付淑清,陳淑娥,魏明建,李英,李勇;天水謝家灣全新世環(huán)境變遷及人地關系演化[J];地球科學與環(huán)境學報;2004年02期

6 周群英;西安地區(qū)全新世環(huán)境變遷與土壤的形成演化[J];陜西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03期

7 張小詠,李永化,劉耕年,尹懷寧;遼西北地區(qū)全新世中期以來環(huán)境變遷[J];海洋地質(zhì)與第四紀地質(zhì);2004年04期

8 李小強,趙宏麗,閆敏華,王升忠;東北三江平原全新世火演化及其與植被和氣候的關系[J];地理科學;2005年02期

9 李菁;袁源;;長江流域全新世古洪水研究進展[J];固原師專學報;2006年03期

10 史威;朱誠;王富葆;田曉四;;渝東峽江區(qū)全新世環(huán)境考古與環(huán)境變遷研究現(xiàn)狀[J];長江流域資源與環(huán)境;2007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發(fā)虎;安成邦;;西部全新世環(huán)境快速變化與西部開發(fā)[A];西部大開發(fā) 科教先行與可持續(xù)發(fā)展——中國科協(xié)2000年學術年會文集[C];2000年

2 甘枝茂;桑廣書;甘銳;岳大鵬;;全新世渭河西安段河道變遷與土壤侵蝕[A];地理教育與學科發(fā)展——中國地理學會2002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2年

3 何元慶;姚檀棟;沈永平;張忠林;龐洪喜;盧愛剛;;中國全新世氣候變化研究的回顧與討論[A];認識地理過程 關注人類家園——中國地理學會2003年學術年會文集[C];2003年

4 龐獎勵;黃春長;;黃土地層記錄的關中地區(qū)全新世時期重要水文事件研究[A];認識地理過程 關注人類家園——中國地理學會2003年學術年會文集[C];2003年

5 范淑賢;吉云平;;河南平原全新世古植被變遷[A];中國古生物學會微體學分會第十五次學術年會中國古生物學會化石藻類專業(yè)委員會第八屆會員代表大會暨第十六次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14年

6 朱湘元;王長炎;張誠;黃長水;;福建長樂全新世磁性地層的研究[A];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研究所論文摘要集(1985)[C];1989年

7 溫銳林;肖舉樂;常志剛;翟大有;周朗;許清海;李月從;S.Itoh;;全新世呼倫湖區(qū)植被和氣候變化的孢粉記錄[A];中國科學院地質(zhì)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第十屆(2010年度)學術年會論文集(下)[C];2011年

8 金章東;王蘇民;沈吉;;全新世單一湖泊流域化學風化及其對氣候事件的響應[A];認識地理過程 關注人類家園——中國地理學會2003年學術年會文集[C];2003年

9 馬保起;李克;吳衛(wèi)民;盛小青;;大青山山前斷裂全新世古地震研究[A];中國地震學會第八次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0年

10 趙艷;于子成;陳發(fā)虎;劉秀菊;;青藏高原東北部克魯克湖區(qū)全新世湖水位與植被變化[A];中國孢粉學分會七屆一次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王紹武;全新世的氣候突變[N];中國氣象報;2007年

2 記者 陳惠玲;北部灣海洋環(huán)境海上聯(lián)合調(diào)查全面完成[N];中國國土資源報;2012年

3 楊睿;劉莉:中國北方全新世早期生計形態(tài)[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7年

4 記者 柴海亮;中國人的“臉”在變小[N];人民日報;2006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俊輝;中亞干旱區(qū)高山泥炭磁性特征變化機制與古環(huán)境[D];蘭州大學;2013年

2 張肖劍;全新世亞洲季風區(qū)與內(nèi)陸區(qū)濕度變化位相關系及其驅(qū)動機制[D];蘭州大學;2016年

3 張彥;新疆阿爾泰山區(qū)全新世泥炭發(fā)育特征及區(qū)域環(huán)境演變[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東北地理與農(nóng)業(yè)生態(tài)研究所);2016年

4 陶士臣;新疆東部湖泊沉積花粉記錄的全新世植被與環(huán)境[D];蘭州大學;2011年

5 查小春;汾渭盆地全新世古洪水和侵蝕沉積事件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5年

6 孫惠玲;六盤山天池巖芯記錄與中晚全新世氣候變化研究[D];蘭州大學;2011年

7 趙傳湖;全新世東亞地區(qū)氣候時空演變及古氣候定量重建[D];南京大學;2009年

8 楊前進;臨汾盆地全新世成壤環(huán)境演變及人類活動影響[D];陜西師范大學;2004年

9 李瑜琴;涇河流域全新世環(huán)境演變及特大洪水水文學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9年

10 魏明建;全新世黑壚土中千年尺度的全球變化記錄[D];中國地質(zhì)科學院;1996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姜雅娟;內(nèi)蒙古鄂爾多斯高原泊江海子全新世植被和氣候變化研究[D];內(nèi)蒙古大學;2014年

2 呂曉楠;巴丹吉林沙漠全新世湖泊沉積物分析與環(huán)境重建[D];蘭州大學;2014年

3 徐軍強;北疆阿爾泰山地泥炭記錄的全新世大氣粉塵變化[D];蘭州大學;2014年

4 曹文紅;中晚全新世臺灣海峽西側(cè)物源演化及其對洋流的指示[D];華東師范大學;2016年

5 白雪莘;江蘇南通NT鉆孔全新世沉積物磁學特征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6年

6 江俊;埃及北部Faiyum盆地全新世環(huán)境演變過程及其與尼羅河的聯(lián)系[D];華東師范大學;2016年

7 張華生;湖南蓮花洞全新世早期氣候變化石筍記錄研究[D];西南大學;2016年

8 王岳;河西走廊東西段全新世古湖泊演化對比研究[D];蘭州大學;2016年

9 胡亞楠;泥河灣盆地籍箕灘剖面全新世孢粉記錄的氣候環(huán)境變化[D];河北師范大學;2016年

10 李曉麗;定西地區(qū)全新世以來的氣候變化與人地關系演變研究[D];蘭州大學;2008年


  本文關鍵詞:湖南蓮花洞全新世早期氣候變化石筍記錄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447820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iqiudizhi/447820.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5f320***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