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延吉縫合帶的構造屬性:中生代增生雜巖的制約
發(fā)布時間:2024-05-10 19:00
中國東北及其鄰近地區(qū)位于華北板塊和西伯利亞板塊之間,處于與太平洋板塊的疊加部位,同時受古亞洲洋和環(huán)太平洋兩大構造域的影響,演化歷史極為復雜,對這一地區(qū)大地構造背景的研究具有極高的科學價值。長春-延吉縫合帶(或長春-延吉增生雜巖帶),是由佳木斯-興凱地塊與華北板塊之間俯沖拼貼形成的增生雜巖帶,在大地構造位置上處于中亞-蒙古構造域與環(huán)太平洋構造域的疊加部位,可作為研究地體拼貼、兩大構造域疊加和轉換過程的關鍵地區(qū)。煙筒山雜巖作為長春-延吉縫合帶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巖相學,電子探針及鋯石U-Pb同位素年代學等研究方法來探討紅簾石片巖的形成溫壓條件及原巖時代,并結合已有的古生物學資料以及其他年代學資料來探索佳木斯-興凱板塊和華北板塊的最終閉合時間及其大地構造背景。野外地質調查顯示,巖石經(jīng)歷了強烈變形并具有無層序特點,表示該地區(qū)地層可能為構造混雜巖,不具備傳統(tǒng)的地層劃分和對比意義;紅簾石片巖呈構造透鏡體狀產(chǎn)出于大面積分布的綠片巖中,巖石遭受了強烈的褶曲變形及韌性變形作用。紅簾石片巖典型的變質礦物組合為:石英+白云母+紅簾石+石榴石+長石。其中白云母可以指示巖石壓力環(huán)境,通過電子探針分析表明,白云母...
【文章頁數(shù)】:136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緒論
1.1 概論
1.1.1 研究背景與選題依據(jù)
1.1.2 研究現(xiàn)狀與存在問題
1.2 研究內(nèi)容與研究意義
1.3 研究思路與擬解決的關鍵問題
1.3.1 研究思路
1.3.2 擬解決的關鍵問題
1.4 實驗測試方法
1.4.1 鋯石LA-MC-ICP-MS定年
1.4.2 全巖主量與微量元素分析方法
1.5 論文依托的科研項目與工作量
1.5.1 論文依托的科研項目
1.5.2 論文主要工作量
第2章 區(qū)域地質概況
2.1 中國東北區(qū)域構造格架
2.1.1 額爾古納地塊
2.1.2 興安地塊
2.1.3 松嫩-張廣才嶺地塊
2.1.4 佳木斯地塊
2.1.5 興凱地塊
2.2 研究區(qū)地質背景
2.3 研究區(qū)地層
2.4 區(qū)域構造
2.4.1 敦化-密山斷裂
2.4.2 吉林-蛟河斷裂
2.4.3 汪清-琿春斷裂
2.4.4 依蘭-伊通斷裂
第3章 煙筒山增生雜巖
3.1 區(qū)域地質概況
3.2 煙筒山雜巖的巖石學特征
3.3 紅簾石片巖的礦物組成及紅簾石的確認
3.4 鋯石U-Pb定年結果
3.4.1 綠泥石片巖(13JL-13)
3.4.2 綠泥石片巖(YTS-4)
3.4.3 紅簾石片巖(13JL-17)
3.4.4 長英質脈巖(13JL-16)
3.5 小結
第4章 色洛河群增生雜巖
4.1 區(qū)域地質概況
4.2 色洛河群巖相學特征
4.3 地球化學特征
4.3.1 綠泥石片巖
4.3.2 變質安山巖
4.4 鋯石U-Pb定年
4.4.1 綠泥石片巖
4.4.2 云母片巖
4.4.3 綠泥石片巖
4.5 小結
第5章 雙陽盆地大醬缸組磨拉石建造
5.1 區(qū)域地質概況
5.2 大醬缸組磨拉石的巖石學特征
5.3 碎屑鋯石地球化學和鋯石陰極發(fā)光特征
5.3.1 礫巖(13JL-08)
5.3.2 礫巖(13JL-09)
5.3.3 長石石英砂巖(13JL-11)
5.3.4 長石石英砂巖(13JL-12)
5.4 鋯石U-Pb定年結果
5.4.1 礫巖(13JL-08)
5.4.2 礫巖(13JL-09)
5.4.3 長石石英砂巖(13JL-11)
5.4.4 長石石英砂巖(13JL-12)
5.5 小結
第6章 長春-延吉縫合帶的構造屬性
6.1 長春-延吉縫合帶構造單元
6.1.1 吉林-紅旗嶺段
6.1.2 樺甸-兩江段
6.1.3 延吉-開山屯段
6.2 長春-延吉縫合帶的原巖組成與時代
6.3 長春-延吉縫合帶的就位時代
6.4 長春-延吉縫合帶形成的動力學背景
第7章 結論與問題
7.1 主要結論
7.2 主要創(chuàng)新點
7.3 存在問題與建議
參考文獻
作者簡介及在學期間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謝
本文編號:3968882
【文章頁數(shù)】:136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緒論
1.1 概論
1.1.1 研究背景與選題依據(jù)
1.1.2 研究現(xiàn)狀與存在問題
1.2 研究內(nèi)容與研究意義
1.3 研究思路與擬解決的關鍵問題
1.3.1 研究思路
1.3.2 擬解決的關鍵問題
1.4 實驗測試方法
1.4.1 鋯石LA-MC-ICP-MS定年
1.4.2 全巖主量與微量元素分析方法
1.5 論文依托的科研項目與工作量
1.5.1 論文依托的科研項目
1.5.2 論文主要工作量
第2章 區(qū)域地質概況
2.1 中國東北區(qū)域構造格架
2.1.1 額爾古納地塊
2.1.2 興安地塊
2.1.3 松嫩-張廣才嶺地塊
2.1.4 佳木斯地塊
2.1.5 興凱地塊
2.2 研究區(qū)地質背景
2.3 研究區(qū)地層
2.4 區(qū)域構造
2.4.1 敦化-密山斷裂
2.4.2 吉林-蛟河斷裂
2.4.3 汪清-琿春斷裂
2.4.4 依蘭-伊通斷裂
第3章 煙筒山增生雜巖
3.1 區(qū)域地質概況
3.2 煙筒山雜巖的巖石學特征
3.3 紅簾石片巖的礦物組成及紅簾石的確認
3.4 鋯石U-Pb定年結果
3.4.1 綠泥石片巖(13JL-13)
3.4.2 綠泥石片巖(YTS-4)
3.4.3 紅簾石片巖(13JL-17)
3.4.4 長英質脈巖(13JL-16)
3.5 小結
第4章 色洛河群增生雜巖
4.1 區(qū)域地質概況
4.2 色洛河群巖相學特征
4.3 地球化學特征
4.3.1 綠泥石片巖
4.3.2 變質安山巖
4.4 鋯石U-Pb定年
4.4.1 綠泥石片巖
4.4.2 云母片巖
4.4.3 綠泥石片巖
4.5 小結
第5章 雙陽盆地大醬缸組磨拉石建造
5.1 區(qū)域地質概況
5.2 大醬缸組磨拉石的巖石學特征
5.3 碎屑鋯石地球化學和鋯石陰極發(fā)光特征
5.3.1 礫巖(13JL-08)
5.3.2 礫巖(13JL-09)
5.3.3 長石石英砂巖(13JL-11)
5.3.4 長石石英砂巖(13JL-12)
5.4 鋯石U-Pb定年結果
5.4.1 礫巖(13JL-08)
5.4.2 礫巖(13JL-09)
5.4.3 長石石英砂巖(13JL-11)
5.4.4 長石石英砂巖(13JL-12)
5.5 小結
第6章 長春-延吉縫合帶的構造屬性
6.1 長春-延吉縫合帶構造單元
6.1.1 吉林-紅旗嶺段
6.1.2 樺甸-兩江段
6.1.3 延吉-開山屯段
6.2 長春-延吉縫合帶的原巖組成與時代
6.3 長春-延吉縫合帶的就位時代
6.4 長春-延吉縫合帶形成的動力學背景
第7章 結論與問題
7.1 主要結論
7.2 主要創(chuàng)新點
7.3 存在問題與建議
參考文獻
作者簡介及在學期間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謝
本文編號:396888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iqiudizhi/39688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