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新平縣那板箐泥石流發(fā)育特征及風險評價
發(fā)布時間:2024-04-20 05:05
2007年8月4日云南省新平縣漠沙鎮(zhèn)那板箐發(fā)生泥石流災害,造成重大人員、經(jīng)濟損失。通過調查該泥石流的形成條件并分析其發(fā)育特征,明確了災害危害的重點范圍及原因,結合危險性與易損性評價形成了全流域風險性分區(qū)。結果表明:那板箐具備良好的泥石流地形、物源、水源發(fā)育條件,流域范圍內人類活動劇烈,道路建設、電站引水、占用河道等是形成和加大泥石流災害的原因,尤其是擠占河道的鄉(xiāng)鎮(zhèn)建筑溝段形成了危險與損失均在中等以上程度的高風險區(qū)。對泥石流發(fā)育特征進行分析與風險性評價,為該類泥石流的預防治理與鄉(xiāng)鎮(zhèn)后期建設規(guī)劃提供指導。
【文章頁數(shù)】:6 頁
【部分圖文】:
本文編號:3958918
【文章頁數(shù)】:6 頁
【部分圖文】:
圖1流域全貌
研究區(qū)位于哀牢山東麓和紅河西岸之間,地勢南西高、北東低。區(qū)內地貌由構造剝蝕高中山、山麓斜坡堆積過渡至河流侵蝕堆積:海拔由最高2141m的營盤山梁子,往下游起伏遞減至最低430m的馬龍河與紅河交匯處。海拔1300m以上溝床呈“V”型,縱坡達553‰,兩岸多為凸形坡;中游....
圖2那板箐泥石流分區(qū)
據(jù)訪問,“2007.8.4”那板箐泥石流流體含粘、細顆粒物質多,含少量巨礫,粒徑最大約1m,呈漿湖狀或粥狀,密度高,浮托力強,具單相層流等速整體運動,有鋪床作用和陣流現(xiàn)象,彎道爬坡明顯,流體直進性強,屬典型的粘性泥石流,破壞力強。2.3泥石流沖淤
圖3泥石流流體
由于漠沙客運站附近河道彎曲,縱坡變緩,擠壓堵塞嚴重,2007年泥石流穿過房屋密集區(qū),邊沖邊淤(圖3),最終堆積在公路附近的開闊地帶,堆積物近南北向展布,形似柳葉,長400m,寬約100m,面積40000m2,最厚1.0m,平均厚0.4m,一次沖出固體物16000m....
圖4沖毀溝道附近房屋
2007年8月4日,新平縣境內普降暴雨,引發(fā)了全縣境內不同程度的滑坡、泥石流災害。漠沙鎮(zhèn)當日降雨量達89mm,在強降雨的激發(fā)下,上午11~12時左右,那板箐暴發(fā)泥石流,造成溝口曼滝村托滝小組(新車站附近三叉路口)民房倒塌11間,1人死亡,1人失蹤,1人重傷,218省道交通中斷,....
本文編號:395891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iqiudizhi/3958918.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