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嶺諸廣山地區(qū)中生代花崗巖成因及其對鈾成礦作用的啟示
發(fā)布時間:2023-03-13 21:33
花崗巖的形成與大陸地殼的形成和演化,以及多種稀有和有色金屬礦床的形成密切相關。華南地塊上分布了大規(guī)模的中生代花崗巖,即三疊紀花崗巖(也稱印支期花崗巖)、侏羅紀花崗巖(也稱燕山早期花崗巖)和白堊紀花崗巖(也稱燕山晚期花崗巖)。對這些花崗巖成因的研究可以幫助我們了解中生代時期華南地塊的構造演化過程和地球動力學機制。位于華南腹地的南嶺地區(qū),因發(fā)育大量中生代花崗巖及與之相關的金屬礦床而聞名于世。它是世界上最大的鎢、錫、鈮、鉭的成礦區(qū),同時也是我國花崗巖型鈾礦床集中分布的區(qū)域。因此,對南嶺地區(qū)中生代花崗巖的研究可進一步增進我們對華南地塊內中生代的構造演化及其與相關成礦作用之間關系的認識。位于南嶺中段的諸廣山地區(qū),其內中生代巖漿活動發(fā)育。同時,該地區(qū)也是我國花崗巖型鈾礦床的重要礦集區(qū)之一。本文選取諸廣山地區(qū)的多個中生代花崗巖作為研究對象,包括了坪田二長花崗巖、棉土窩黑云母花崗巖、靈溪花崗閃長巖,以及諸廣山復式花崗巖體內部的樂洞二云母花崗巖、寨地二云母花崗巖、白云黑云母花崗巖、龍華山黑云母花崗巖、江南黑云母花崗巖、九峰黑云母花崗巖、三江口二云母花崗巖和長江黑云母花崗巖。本文通過對上述巖體開展系統(tǒng)的巖...
【文章頁數】:192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及選題依據
1.2 國內外研究現狀
1.3 研究內容和目的
1.4 論文工作量
1.5 論文主要創(chuàng)新點
第二章 區(qū)域地質概況
2.1 大地構造格架
2.2 南嶺地區(qū)地質背景
2.3 南嶺中段巖漿活動概況
第三章 分析方法
3.1 鋯石原位U-Pb年代學、微量元素和Hf同位素
3.2 斜長石和白云母的電子探針分析
3.3 全巖主、微量元素和Sr-Nd同位素
第四章 印支期花崗巖成因及其地球動力學意義
4.1 諸廣山外圍印支期A型花崗巖成因
4.1.1 巖體地質與巖相學
4.1.2 鋯石U-Pb同位素年代學
4.1.3 地球化學特征
4.1.4 巖漿初始溫度、水含量和壓力
4.1.5 巖石類型歸屬
4.1.6 源區(qū)特征
4.1.7 巖漿活動的熱源
4.2 諸廣山印支期花崗巖成因
4.2.1 巖體概況和巖相學
4.2.2 鋯石U-Pb同位素年代學
4.2.3 地球化學特征
4.2.4 對巖漿穩(wěn)壓條件的限定
4.2.5 源區(qū)特征及巖石成因
4.3 對南嶺地區(qū)構造環(huán)境(從中-晚二疊世到三疊紀)的約束
4.3.1 中-晚二疊世
4.3.2 晚二疊世末-三疊紀
4.4 本章小結
附本章分析數據表格
第五章 燕山期花崗巖成因及其地球動力學意義
5.1 諸廣山燕山早期花崗巖成因
5.1.1 巖體概況及巖相學特征
5.1.2 鋯石U-Pb年代學
5.1.3 地球化學特征
5.1.4 巖石成因
5.2 諸廣山南側燕山晚期靈溪埃達克質巖成因及其意義
5.2.1 巖體概況及巖相學特征
5.2.2 鋯石U-Pb年代學
5.2.3 地球化學特征
5.2.4 巖石成因
5.2.5 地球動力學意義
5.3 本章小結
附本章分析數據表格
第六章 研究區(qū)花崗巖性質對鈾成礦作用的啟示
6.1 諸廣山產鈾花崗巖特征對鈾成礦的制約
6.1.1 花崗巖源巖組成對產鈾能力的制約
6.1.2 花崗巖地球化學特征對產鈾能力的制約
6.2 華南印支期A型花崗巖產鈾潛力分析
6.3 本章小結
第七章 主要結論
致謝
參考文獻
已發(fā)表論文情況
本文編號:3762425
【文章頁數】:192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及選題依據
1.2 國內外研究現狀
1.3 研究內容和目的
1.4 論文工作量
1.5 論文主要創(chuàng)新點
第二章 區(qū)域地質概況
2.1 大地構造格架
2.2 南嶺地區(qū)地質背景
2.3 南嶺中段巖漿活動概況
第三章 分析方法
3.1 鋯石原位U-Pb年代學、微量元素和Hf同位素
3.2 斜長石和白云母的電子探針分析
3.3 全巖主、微量元素和Sr-Nd同位素
第四章 印支期花崗巖成因及其地球動力學意義
4.1 諸廣山外圍印支期A型花崗巖成因
4.1.1 巖體地質與巖相學
4.1.2 鋯石U-Pb同位素年代學
4.1.3 地球化學特征
4.1.4 巖漿初始溫度、水含量和壓力
4.1.5 巖石類型歸屬
4.1.6 源區(qū)特征
4.1.7 巖漿活動的熱源
4.2 諸廣山印支期花崗巖成因
4.2.1 巖體概況和巖相學
4.2.2 鋯石U-Pb同位素年代學
4.2.3 地球化學特征
4.2.4 對巖漿穩(wěn)壓條件的限定
4.2.5 源區(qū)特征及巖石成因
4.3 對南嶺地區(qū)構造環(huán)境(從中-晚二疊世到三疊紀)的約束
4.3.1 中-晚二疊世
4.3.2 晚二疊世末-三疊紀
4.4 本章小結
附本章分析數據表格
第五章 燕山期花崗巖成因及其地球動力學意義
5.1 諸廣山燕山早期花崗巖成因
5.1.1 巖體概況及巖相學特征
5.1.2 鋯石U-Pb年代學
5.1.3 地球化學特征
5.1.4 巖石成因
5.2 諸廣山南側燕山晚期靈溪埃達克質巖成因及其意義
5.2.1 巖體概況及巖相學特征
5.2.2 鋯石U-Pb年代學
5.2.3 地球化學特征
5.2.4 巖石成因
5.2.5 地球動力學意義
5.3 本章小結
附本章分析數據表格
第六章 研究區(qū)花崗巖性質對鈾成礦作用的啟示
6.1 諸廣山產鈾花崗巖特征對鈾成礦的制約
6.1.1 花崗巖源巖組成對產鈾能力的制約
6.1.2 花崗巖地球化學特征對產鈾能力的制約
6.2 華南印支期A型花崗巖產鈾潛力分析
6.3 本章小結
第七章 主要結論
致謝
參考文獻
已發(fā)表論文情況
本文編號:376242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iqiudizhi/37624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