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科技論文 > 地質論文 >

吉林西部鹽堿地區(qū)稻田土壤有機碳礦化特征和動力學模擬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2-11-11 19:01
  在全球碳循環(huán)過程中,土壤呼吸是土壤和大氣碳通量交換的主要形式。相比無機碳,有機碳的周轉速率更快,土壤有機碳(SOC)較小的變化也會引起大氣CO2濃度的大幅改變,其地位對于全球碳循環(huán)來說至關重要。農田生態(tài)系統碳庫是全球碳庫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其中最活躍的部分。在全球氣候多變的情況下,一些極端的天氣變化或自然災害(如暴雨、干旱、洪水等)會加劇鹽堿地的形成和面積增大。我國是受土壤鹽堿化危害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土壤鹽堿化不僅對農作物生長發(fā)育產生影響,還會導致土壤的物理性質惡化,地下水礦化度上升,大面積土地荒蕪,農田減少。礦化過程分析是研究SOC特征的有效方法之一,SOC礦化是向大氣輸入CO2的重要過程,它與土壤有機質和CO2通量的變化有關,也與土壤質量和大氣溫室效應密切相關。SOC礦化也是微生物利用和降解土壤有機質的生物化學過程之一,其機制受SOC的化學組成、土壤溫度、濕度和質地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深入研究鹽堿化稻田土壤在碳循環(huán)過程中的呼吸作用對全球碳循環(huán)機制研究具有實踐性參考價值。本文研究依托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吉林西部鹽堿土... 

【文章頁數】:72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義
    1.3 國內外研究現狀
        1.3.1 土壤有機碳及土壤有機碳礦化
        1.3.2 土壤有機碳礦化影響因素
        1.3.3 土壤有機碳礦化的研究方法
    1.4 研究內容及技術路線
        1.4.1 研究內容
        1.4.2 技術路線
    1.5 創(chuàng)新點
第二章 研究區(qū)概況
    2.1 自然環(huán)境概況
        2.1.1 地理位置
        2.1.2 氣候條件
        2.1.3 地形地貌
        2.1.4 水文條件
        2.1.5 土地類型
        2.1.6 土壤鹽堿化現狀
        2.1.7 水稻生長和管理制度
    2.2 社會經濟概況
        2.2.1 人口現狀
        2.2.2 國民經濟
第三章 材料與方法
    3.1 采樣點設置及樣品采集
    3.2 研究方法
        3.2.1 樣品分析方法
        3.2.2 有機碳礦化室內培養(yǎng)
    3.3 數據處理
第四章 鹽堿水田土壤理化性質與堿化度含量分布
    4.1 鹽堿水田土壤基本理化性質
    4.2 鹽堿水田土壤堿化度分布特征
    4.3 本章小結
第五章 鹽堿水田土壤有機碳含量分布
    5.1 鹽堿水田土壤有機碳含量特征
        5.1.1 不同土壤深度土壤有機碳含量分布特征
        5.1.2 不同鹽堿化程度樣地土壤有機碳含量分布特征
    5.2 土壤深度和土壤鹽堿化對有機碳的影響
    5.3 本章小結
第六章 鹽堿水田土壤有機碳礦化的動態(tài)變化研究
    6.1 土壤有機碳礦化速率特征
        6.1.1 水田土壤有機碳礦化速率
        6.1.2 不同鹽堿化程度和深度土壤有機碳礦化速率
    6.2 鹽堿水田有機碳礦化累積量特征
        6.2.1 土壤有機碳礦化累積量
        6.2.2 不同鹽堿化程度及不同土壤深度的SOC累積礦化量特征
    6.3 不同鹽堿化程度及不同土壤深度對SOC礦化過程的影響
    6.4 本章小結
第七章 鹽堿水田土壤有機碳礦化的動力學模擬
    7.1 有機碳礦化動力學方程
    7.2 土壤有機碳可礦化潛力
    7.3 土壤固碳能力
    7.4 鹽堿化土壤的一級動力學模擬評價
    7.5 本章小結
第八章 結論與展望
    8.1 結論
    8.2 展望
參考文獻
作者簡介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周期性變溫對紫色土有機碳礦化的影響[J]. 曾蔓漫,慈恩,樊晶晶,李江文,翁昊璐,李松.  環(huán)境科學. 2019(05)
[2]喀斯特典型生態(tài)系統土壤有機碳積累特征與穩(wěn)定機制[J]. 陳香碧,何尋陽,胡亞軍,蘇以榮.  農業(yè)現代化研究. 2018(06)
[3]吉林西部鹽堿稻田土壤有機碳及活性組分時空分布特征[J]. 劉騫,湯潔,王靜靜,曲云柯.  東北農業(yè)大學學報. 2018(09)
[4]玉米秸稈不同構件混合分解的非加和效應及其對土壤有機碳礦化的影響[J]. 李英臣,侯翠翠,劉月皓,陳迎迎.  水土保持通報. 2018(03)
[5]寧夏東部荒漠草原灌叢引入下土壤水分空間異質性[J]. 趙亞楠,周玉蓉,王紅梅.  應用生態(tài)學報. 2018(11)
[6]川西高寒灌叢草地不同海拔梯度土壤化學計量特征[J]. 劉穎,宮淵波,李瑤,朱德雯,劉韓,帥偉.  四川農業(yè)大學學報. 2018(02)
[7]稻田土壤有機碳礦化及其激發(fā)效應對磷添加的響應[J]. 唐美玲,魏亮,祝貞科,李歡,周萍,葛體達,吳金水,王光軍.  應用生態(tài)學報. 2018(03)
[8]吉林西部鹽堿區(qū)農田土壤鹽堿程度與碳的穩(wěn)定同位素比值的關系[J]. 湯潔,榮廣智,張勇,李雪松.  科學技術與工程. 2018(07)
[9]長期持續(xù)秸稈還田對土壤理化特性、酶活性和產量性狀的影響[J]. 張聰,慕平,尚建明.  水土保持研究. 2018(01)
[10]生物炭對土壤有機碳礦化的激發(fā)效應及其機理研究進展[J]. 陳穎,劉玉學,陳重軍,呂豪豪,汪玉瑛,何莉莉,楊生茂.  應用生態(tài)學報. 2018(01)

博士論文
[1]吉林西部鹽漬土區(qū)包氣帶水氮運移規(guī)律及模擬研究[D]. 聶思雨.吉林大學 2018
[2]鹽堿農田全年候土壤活性和惰性有機碳變化及其微生物作用研究[D]. 張豪.吉林大學 2017
[3]吉林西部蘇打鹽漬土區(qū)土壤水氮空間分布特征及行為模擬[D]. 劉彩虹.吉林大學 2016
[4]吉林西部鹽堿農田土壤酶和微生物對有機碳和無機碳變化的作用研究[D]. 梁爽.吉林大學 2016
[5]不同種植年限人工苜蓿地土壤碳氮儲量和溫室氣體排放通量研究[D]. 徐坤.寧夏大學 2014

碩士論文
[1]基于同位素技術的吉林松原鹽堿土區(qū)土壤碳變化及植物源增碳研究[D]. 榮廣智.吉林大學 2018
[2]典型櫟林土壤有機碳礦化特征及微生物影響機理研究[D]. 曹亞楠.濟南大學 2017
[3]基于DPSIR模型的松原市水資源可持續(xù)利用評價[D]. 李紅薇.吉林大學 2017
[4]不同封育年限荒漠草原土壤有機碳礦化特征[D]. 王國會.寧夏大學 2017
[5]吉林西部鹽堿水田不同土壤質地酶活性與有機碳的變化規(guī)律及關系研究[D]. 趙仁竹.吉林大學 2016
[6]長白山森林土壤有機碳空間分布及其礦化特征研究[D]. 姜澤宇.延邊大學 2016
[7]吉林前郭水田區(qū)不同水分管理條件下溫室氣體排放規(guī)律研究[D]. 方天儒.吉林大學 2015
[8]黃河三角洲典型濕地表觀土壤呼吸通量及有機碳礦化動態(tài)模擬[D]. 賈紅麗.中國海洋大學 2014
[9]吉林省西部土壤鹽堿特征和養(yǎng)分狀況分析[D]. 苑芷茜.東北師范大學 2010



本文編號:3705575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iqiudizhi/3705575.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5ba7d***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