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安慶大龍山花崗巖類特征及成因
發(fā)布時間:2022-11-05 01:35
長江中下游成礦帶內(nèi)發(fā)育江北、江南兩條富堿花崗巖帶。對于這些富堿花崗巖類的研究將為正確認識長江中下游地區(qū)中生代巖漿成礦作用補充重要信息。大龍山巖體位于江北富堿花崗巖帶南端,出露面積較大,巖性組合復雜,在區(qū)內(nèi)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因此,本文選取大龍山巖體為研究對象,重點開展了巖石學、礦物學和地球化學的研究,并在此基礎上探討了大龍山富堿花崗巖類的成因。論文取得以下主要認識和成果。1.大龍山巖體主要由正長巖、石英正長巖和鉀長花崗巖組成。它們的主要礦物組合相似,淺色礦物以堿性長石、斜長石和石英為主,其中堿性長石占長石總量85%以上;暗色礦物由角閃石和黑云母組成,含量較少(<10%),從正長巖到石英正長巖,再到鉀長花崗巖暗色礦物組合為角閃石、角閃石-黑云母和黑云母。副礦物主要為鋯石、磁鐵礦和榍石等。2.電子探針分析結(jié)果表明,大龍山巖體中角閃石屬鈉透閃石-鐵鈉透閃石,黑云母屬鎂質(zhì)黑云母。3.地球化學分析結(jié)果顯示,大龍山花崗巖以富堿富鉀為特征,具有高的REE含量及10~4*Ga/Al比值,表現(xiàn)為富集Rb、Th、K等大離子親石元素,而Nb、Ta、Ti和Zr等高場強元素和Sr、P相對虧損,且銪的負異常明顯,...
【文章頁數(shù)】:51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長江中下游地區(qū)大地構(gòu)造剛要圖(據(jù)唐永成等,1998修編)
安徽廬樅盆地巖漿巖分布圖(據(jù)曹毅,2008修編)
大龍山地區(qū)地質(zhì)圖(據(jù)安徽省地礦局326地質(zhì)隊,1987)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長江中下游廬樅火山巖盆地南側(cè)鉀質(zhì)侵入巖帶的成因[J]. 薛懷民,馬芳,曹光躍,王一鵬,郭秀艷. 地質(zhì)學報. 2016(09)
[2]廬樅盆地侵入巖的時空格架及其對成礦的制約[J]. 周濤發(fā),范裕,袁峰,宋傳中,張樂駿,錢存超,陸三明,David RC. 巖石學報. 2010(09)
[3]廬樅盆地中生代火山巖的起源、演化及形成背景[J]. 袁峰,周濤發(fā),范裕,陸三明,錢存超,張樂駿,段超,唐敏慧. 巖石學報. 2008(08)
[4]長江中下游成礦帶成巖成礦作用研究進展[J]. 周濤發(fā),范裕,袁峰. 巖石學報. 2008(08)
[5]廬樅早白堊世火山巖的地球化學特征及其源區(qū)意義[J]. 謝智,李全忠,陳江峰,高天山. 高校地質(zhì)學報. 2007(02)
[6]安徽沿江地區(qū)中生代碰撞后到造山后巖漿活動和殼幔相互作用——來自火山-侵入雜巖和巖石包體的證據(jù)[J]. 杜楊松,曹毅,袁萬明,樓亞兒,李順庭,魯鑫. 巖石學報. 2007(06)
[7]安徽銅陵銅官山礦區(qū)中生代侵入巖的形成過程——巖漿底侵、同化混染和分離結(jié)晶[J]. 杜楊松,李順庭,曹毅,秦新龍,樓亞兒. 現(xiàn)代地質(zhì). 2007(01)
[8]溧水盆地兩類晚中生代中酸性火山巖的巖石成因[J]. 高曉峰,郭鋒,李超文,蔡觀強. 巖石礦物學雜志. 2007(01)
[9]A型花崗巖研究現(xiàn)狀及其述評[J]. 吳鎖平,王梅英,戚開靜. 巖石礦物學雜志. 2007(01)
[10]西藏過鋁花崗巖副礦物特征及巖石成因意義[J]. 廖忠禮,莫宣學,潘桂棠,朱弟成,王立全,趙志丹,江新勝. 地球?qū)W報. 2006(02)
碩士論文
[1]安徽廬樅地區(qū)中生代A型花崗巖類及其巖石包體研究[D]. 曹毅.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京) 2008
本文編號:3701676
【文章頁數(shù)】:51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長江中下游地區(qū)大地構(gòu)造剛要圖(據(jù)唐永成等,1998修編)
安徽廬樅盆地巖漿巖分布圖(據(jù)曹毅,2008修編)
大龍山地區(qū)地質(zhì)圖(據(jù)安徽省地礦局326地質(zhì)隊,1987)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長江中下游廬樅火山巖盆地南側(cè)鉀質(zhì)侵入巖帶的成因[J]. 薛懷民,馬芳,曹光躍,王一鵬,郭秀艷. 地質(zhì)學報. 2016(09)
[2]廬樅盆地侵入巖的時空格架及其對成礦的制約[J]. 周濤發(fā),范裕,袁峰,宋傳中,張樂駿,錢存超,陸三明,David RC. 巖石學報. 2010(09)
[3]廬樅盆地中生代火山巖的起源、演化及形成背景[J]. 袁峰,周濤發(fā),范裕,陸三明,錢存超,張樂駿,段超,唐敏慧. 巖石學報. 2008(08)
[4]長江中下游成礦帶成巖成礦作用研究進展[J]. 周濤發(fā),范裕,袁峰. 巖石學報. 2008(08)
[5]廬樅早白堊世火山巖的地球化學特征及其源區(qū)意義[J]. 謝智,李全忠,陳江峰,高天山. 高校地質(zhì)學報. 2007(02)
[6]安徽沿江地區(qū)中生代碰撞后到造山后巖漿活動和殼幔相互作用——來自火山-侵入雜巖和巖石包體的證據(jù)[J]. 杜楊松,曹毅,袁萬明,樓亞兒,李順庭,魯鑫. 巖石學報. 2007(06)
[7]安徽銅陵銅官山礦區(qū)中生代侵入巖的形成過程——巖漿底侵、同化混染和分離結(jié)晶[J]. 杜楊松,李順庭,曹毅,秦新龍,樓亞兒. 現(xiàn)代地質(zhì). 2007(01)
[8]溧水盆地兩類晚中生代中酸性火山巖的巖石成因[J]. 高曉峰,郭鋒,李超文,蔡觀強. 巖石礦物學雜志. 2007(01)
[9]A型花崗巖研究現(xiàn)狀及其述評[J]. 吳鎖平,王梅英,戚開靜. 巖石礦物學雜志. 2007(01)
[10]西藏過鋁花崗巖副礦物特征及巖石成因意義[J]. 廖忠禮,莫宣學,潘桂棠,朱弟成,王立全,趙志丹,江新勝. 地球?qū)W報. 2006(02)
碩士論文
[1]安徽廬樅地區(qū)中生代A型花崗巖類及其巖石包體研究[D]. 曹毅.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京) 2008
本文編號:370167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iqiudizhi/370167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