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科技論文 > 地質論文 >

末次冰期以來日本海西部陸坡物源演化及古氣候意義

發(fā)布時間:2022-08-10 12:16
  日本海是西北太平洋封閉程度最高的一個邊緣海,位于東亞季風氣候區(qū),橫跨溫帶和寒帶兩個氣候帶并以高“海檻”、發(fā)育季節(jié)性海冰、深層水和紋層沉積為顯著特征,是研究東亞古環(huán)境和古氣候演化的關鍵海區(qū)之一。目前日本海接受來自河流、風塵、海冰輸運的陸源碎屑和火山物質。本文通過對日本海西部沉積巖心LV53-18-2的沉積學、元素地球化學和同位素研究,闡述了末次冰期以來研究區(qū)沉積物的主要來源和搬運動力,分析了控制碎屑物質來源的主要因素,探討了物源演化所指示的古氣候意義。本文建立了LV53-18-2巖心3萬年以來的年代地層框架,分析了393個沉積物粒度(全樣)、132個主微量元素樣品(<63μm)和31個Sr-Nd同位素樣品(<63μm),采用主成分分析、端元分析等統(tǒng)計方法,重建了3萬年以來日本海西部海冰、底流活動和陸源碎屑的演化歷史。LV53-18-2沉積巖心的變化總體上可分為30~15 ka、15~8 ka和8~0 ka三個變化階段。在30~15 ka,與海冰活動相關的粒度端元(40~160μm)含量及其沉積通量逐漸降低,這也與元素因子F3(Zr和Hf)含量變化相似,指示研究區(qū)海冰活動不活躍... 

【文章頁數(shù)】:81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末次冰期以來日本海西部陸坡物源演化及古氣候意義


圖2-1日本海地形地勢圖

末次冰期以來日本海西部陸坡物源演化及古氣候意義


圖2-2日本海水文環(huán)流示意圖(據文獻[53]改繪)

末次冰期以來日本海西部陸坡物源演化及古氣候意義


LV53-18-2巖心沉積物組成、線性沉積速率、年齡-深度關系和相關的粒度參數(shù)剖面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探索南海深部的回顧與展望[J]. 汪品先,翦知湣.  中國科學:地球科學. 2019(10)
[2]日本海末次冰期以來沉積作用和環(huán)境演化及其控制要素[J]. 石學法,鄒建軍,姚政權,豆汝席,Gorbarenko Sergey.  海洋地質與第四紀地質. 2019(03)
[3]末次冰盛期以來東亞季風變化歷史——中國北方的地質記錄[J]. 楊石嶺,董欣欣,肖舉樂.  中國科學:地球科學. 2019(08)
[4]日本海中部60ka以來的風塵沉積對西風環(huán)流演化的指示[J]. 董智,石學法,葛晨東,鄒建軍,姚政權,GORBARENKO Sergey,王成龍,宗嫻.  科學通報. 2017(11)
[5]日本海第四紀沉積記錄及其海陸聯(lián)系的研究進展[J]. 沈興艷,萬世明.  海洋地質與第四紀地質. 2015(06)
[6]粒級-標準偏差法和主成分因子分析法在粒度敏感因子提取中的對比[J]. 陳橋,劉東艷,陳穎軍,申旭紅,蔣金杰,李欣,姜曉華.  地球與環(huán)境. 2013(03)
[7]日本海南部48ka以來的環(huán)境磁學記錄及其反映的千年尺度環(huán)境變化[J]. 葛淑蘭,劉建興,石學法,劉焱光,王昆山,閆仕娟,楊剛,鄒建軍.  第四紀研究. 2012 (04)
[8]亞洲風塵系統(tǒng)地球化學示蹤研究[J]. 陳駿,李高軍.  中國科學:地球科學. 2011(09)
[9]48ka以來日本海古生產力和古氧化還原環(huán)境變化的地球化學記錄[J]. 鄒建軍,石學法,劉焱光,劉季花.  海洋學報(中文版). 2010(04)
[10]48ka以來日本海Ulleung海盆南部的海洋沉積環(huán)境演化[J]. 劉焱光,石學法,SUK Bong-Chool,李朝新,王昆山,李小艷.  海洋學報(中文版). 2010(01)



本文編號:3673623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iqiudizhi/3673623.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3f53b***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