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科技論文 > 地質(zhì)論文 >

佳木斯地塊東緣二疊紀俯沖洋殼的發(fā)現(xiàn)及意義

發(fā)布時間:2022-07-19 13:32
  研究區(qū)位于我國黑龍江省東部,北隔黑龍江,東隔烏蘇里江與俄羅斯接壤。區(qū)域構造上,該區(qū)以北北東向展布的同江-密山斷裂為界劃分為佳木斯地塊和完達山(或那丹哈達)增生雜巖兩個構造單元。佳木斯地塊西以牡丹江-嘉蔭斷裂為界與松嫩地塊相鄰,北與俄羅斯境內(nèi)的布列亞地塊相連,統(tǒng)稱為“布列亞-佳木斯地塊”。完達山(或那丹哈達)增生雜巖為東側(cè)俄羅斯境內(nèi)錫霍特-阿林中生代增生雜巖的一部分。由于佳木斯地塊位于中亞構造帶最東端,東鄰西太平洋大陸邊緣,其大地構造意義一直為人們所關注。本文以佳木斯地塊東緣發(fā)現(xiàn)的二疊紀俯沖增生雜巖為重點,在野外地質(zhì)調(diào)查基礎上,對相關巖石樣品進行了巖石學、地球化學及LA-ICP-MS鋯石U-Pb年代學等研究,并結合前人資料的分析,對佳木斯地塊東緣二疊紀-早中生代的構造演化提出了新的認識。本文分析的巖石樣品均采自佳木斯地塊以東地區(qū),采樣位置分別位于北部的同江勤得利、中部的紅旗嶺-石場和南部的蛤蟆通-躍進山-東方紅等地。這些地區(qū)出露的巖石以往均被劃歸中生代增生雜巖。LA-ICP-MS鋯石U-Pb年代學測試結果表明,上述三個地區(qū)出露的玄武巖鋯石年齡均介于278-257 Ma之間,對應的地質(zhì)時代... 

【文章頁數(shù)】:7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與選題依據(jù)
    1.2 研究思路及擬解決的關鍵問題
        1.2.1 研究思路
        1.2.2 擬解決的關鍵問題
    1.3 本文所依托的科研項目、工作進展及主要工作量
        1.3.1 本文所依托的科研項目
        1.3.2 工作進展
        1.3.3 主要工作量
第2章 區(qū)域地質(zhì)概況
    2.1 區(qū)域地質(zhì)背景及研究現(xiàn)狀
        2.1.1 佳木斯地塊
        2.1.2 完達山(或那丹哈達)增生雜巖
    2.2 區(qū)域地層
        2.2.1 晚古生代地層發(fā)育特征
        2.2.2 中生代地層發(fā)育特征
        2.2.3 新生代地層發(fā)育特征
    2.3 區(qū)域巖漿巖
第3章 研究區(qū)巖石組合特征
    3.1 佳木斯地塊東緣巖石組合特征
        3.1.1 北部同江-勤得利地區(qū)
        3.1.2 中部紅旗嶺-石場地區(qū)
        3.1.3 南部蛤蟆通-躍進山-東方紅地區(qū)
    3.2 完達山(或那丹哈達)增生雜巖中硅質(zhì)巖巖石特征
        3.2.1 西部紅旗嶺-石場地區(qū)
        3.2.2 西北部部勤得利地區(qū)
        3.2.3 東部勝利農(nóng)場地區(qū)
第4章 佳木斯地塊東緣巖石年代學特征
    4.1 樣品制備及測試方法
    4.2 佳木斯東緣巖石定年結果
        4.2.1 北部勤得利地區(qū)
        4.2.2 中部紅旗嶺-石場地區(qū)
        4.2.3 南部蛤蟆通-躍進山-東方紅一帶
第5章 巖石地球化學特征
    5.1 分析方法
    5.2 全巖主量和微量元素特征
        5.2.1 佳木斯東緣巖石地球化學特征
        5.2.2 完達山(或那丹哈達)增生雜巖中硅質(zhì)巖的地球化學特征
第6章 佳木斯地塊東緣二疊紀-三疊紀構造演化
    6.1 佳木斯地塊與二疊紀俯沖增生雜巖的關系
    6.2 俯沖增生雜巖與中生代雜巖的關系
        6.2.1 中生代雜巖的性質(zhì)
        6.2.2 中生代雜巖的形成環(huán)境
        6.2.3 中生代雜巖的逆沖時間
    6.3 佳木斯地塊東緣構造演化
結論
參考文獻
作者簡介及科研成果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躍進山雜巖中二疊紀變玄武巖的鋯石U-Pb年代學、地球化學及其地質(zhì)意義[J]. 曾振,張興洲,周建波,張宏濤,劉洋,崔維龍.  大地構造與成礦學. 2018(02)
[2]躍進山雜巖中二疊紀輝長巖的鋯石U-Pb年代學、地球化學及其地質(zhì)意義[J]. 曾振,張興洲,周建波.  地質(zhì)論評. 2017(S1)
[3]東北三江盆地始新世花崗閃長巖的發(fā)現(xiàn)及其地質(zhì)意義:鋯石U-Pb年代學、地球化學和Sr-Nd-Hf同位素證據(jù)[J]. 王智慧,楊浩,葛文春,畢君輝,張彥龍,許文良.  巖石學報. 2016(06)
[4]俄羅斯遠東崗仁地體金銅礦床地質(zhì)、地球化學特征及其LA-ICP-MS鋯石U-Pb年齡[J]. 張國賓,楊言辰,Khomich V G,葉松青,李海洋,王林,郝明,王慶雙.  地質(zhì)通報. 2015(04)
[5]黑龍江省躍進山銅金礦床花崗斑巖鋯石U-Pb定年及地質(zhì)意義[J]. 韋延蘭,楊言辰,劉娜,韓世炯,王慶雙.  中國地質(zhì). 2015(01)
[6]東北地區(qū)中—新生代盆地群形成演化的動力學背景[J]. 張興洲,郭冶,曾振,付秋林,蒲建彬.  地學前緣. 2015(03)
[7]佳木斯地塊東部二疊紀錦山花崗雜巖體的成因及其地質(zhì)意義[J]. 畢君輝,葛文春,張彥龍,楊浩,王智慧.  地球科學與環(huán)境學報. 2014(04)
[8]佳木斯地塊中部二疊紀永清花崗閃長巖的鋯石U-Pb年齡、地球化學特征及其地質(zhì)意義[J]. 張磊,李秋根,史興俊,童英,侯繼堯,張建軍,王濤.  巖石礦物學雜志. 2013(06)
[9]佳木斯地塊東北緣早二疊世六連巖體的巖漿混合成因:巖相學、年代學和地球化學證據(jù)[J]. 于介江,侯雪剛,葛文春,張彥龍,柳佳成.  巖石學報. 2013(09)
[10]東北及內(nèi)蒙古東部地區(qū)顯生宙構造演化的有關問題[J]. 張興洲,馬玉霞,遲效國,張鳳旭,孫躍武,郭冶,曾振.  吉林大學學報(地球科學版). 2012(05)

博士論文
[1]佳木斯地塊與完達山雜巖的構造性質(zhì)及其演化[D]. 曾振.吉林大學 2017
[2]佳木斯地塊新元古代—早古生代構造—巖漿事件研究[D]. 楊浩.吉林大學 2017
[3]黑龍江省東部躍進山雜巖的性質(zhì)及構造演化[D]. 郭冶.吉林大學 2016
[4]黑龍江省東部完達山地塊區(qū)域成礦系統(tǒng)研究[D]. 張國賓.吉林大學 2014
[5]佳木斯地塊構造演化—來自晚古生代沉積—火山巖的制約[D]. 董策.吉林大學 2013
[6]中國東北佳木斯地塊及鄰區(qū)晚中生代巖漿作用和構造意義[D]. 孫明道.浙江大學 2013

碩士論文
[1]完達山地體構造特征、結構及增生過程[D]. 萬闊.吉林大學 2017
[2]佳木斯地塊東緣上三疊統(tǒng)與二疊紀花崗巖角度不整合的構造意義[D]. 蒲建彬.吉林大學 2016
[3]佳木斯地塊東部早古生代花崗巖的成因及其構造意義[D]. 畢君輝.吉林大學 2015
[4]黑龍江省東部饒河地區(qū)花崗巖時代及其成因[D]. 程瑞玉.吉林大學 2006



本文編號:3663505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iqiudizhi/3663505.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40d34***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