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16日新疆庫車5.6級地震總結
發(fā)布時間:2022-02-14 16:33
系統(tǒng)梳理了2020年1月16日新疆庫車5.6級地震前出現的地震活動和地球物理觀測等異常,結果如下:①地震活動:震前存在地震平靜、地震高頻、帶狀分布、地震窗等中短期異常;②地球物理觀測:震中350 km范圍內均為形變異常,分別體現在固體潮、地傾斜、鉆孔應變測項;③綜合方法主要識別出年尺度異常。對庫車5.6級地震序列進行分析,可知主震震源機制為走滑型破裂,余震不豐富,序列衰減不明顯,序列發(fā)展過程中地震活動起伏變化明顯。綜合分析認為,此次地震前地震活動中短期異常較為突出,地球物理觀測異常相對較少,發(fā)震前2年異常數量出現先增加后減少的現象,對地震的發(fā)震時間具有一定指示意義。
【文章來源】:地震地磁觀測與研究. 2020,41(03)
【文章頁數】:15 頁
【部分圖文】:
天山中部4級地震平靜打破空間分布
(2)庫米什地震窗。庫米什地震窗與天山中部地區(qū)5.5級以上地震具有一定相關性,2017年精河6.6級和庫車5.7級地震前庫米什地震窗均出現異常(張琳琳等,2017)。據統(tǒng)計,2008年以來庫米什地震窗小震月頻度超過54次,其后6個月天山中部存在發(fā)生5.5級左右地震的比例為6/8,優(yōu)勢發(fā)震區(qū)域為北天山西段(據新疆地震局會商資料)。2019年9月庫米什地震窗小震月頻度達61次,分析認為后續(xù)6個月天山中部存在發(fā)生5.5級左右地震的可能性,此次庫車5.6級地震即發(fā)生在高值達到后4個月內(圖2)。(3)天山中部3級地震條帶。地震條帶是大震前區(qū)域地震活動由凌亂分散分布轉為集中成帶的現象(劉蒲雄,1992)。2019年12月至2020年1月,在天山中部地區(qū)快速形成NNE向3級地震條帶,條帶長約500 km,顯示天山中部地區(qū)應力狀態(tài)由分散轉變?yōu)榧小8鶕䲢l帶起始震級與后續(xù)主震的一般關系(李瑩甄等,2011),分析認為,其后條帶內及周邊短期內存在發(fā)生5級以上地震的可能。實際上,該條帶形成后8天,在條帶南端即發(fā)生此次庫車5.6級地震(圖3)。
(4)天山中部小震調制比異常。小震固體潮調制比時空掃描高值異常集中地區(qū)與后續(xù)強震具有一定相關性(韓顏顏等,2017)。2019年9月在天山中部地區(qū)逐漸出現小范圍的固體潮調制比高值異常區(qū)域,發(fā)震前2.5個月,該異常范圍逐漸增大并向震中靠近,但隨后向北部移動,同時調制比異常顯著程度有所增強,調制比異常區(qū)域與本次庫車地震震中位置存在一定距離,但仍可作為天山中部地區(qū)異常持續(xù)跟蹤(圖4)。(5)天山中部Benioff應變比異常。利用Reasenberg鏈式方法(Kanamori et al,1975;Bakun,1984)去除余震,計算不同時段新疆地區(qū)的Benioff應變比(楊文等,2014),可知2019年9—11月天山中部地區(qū)出現顯著的應變比高值異常,2019年12月高值區(qū)域消失,庫車5.6級地震即發(fā)生在之前的高值區(qū)域內部(圖5),體現了此次地震前天山中部地區(qū)應變能加速釋放的過程。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2020年1月19日新疆伽師MS 6.4地震總結[J]. 孟令媛,苑爭一,宋治平,楊文,姜祥華,王博,周志華,于晨,姚麗,解滔,黎明曉,姚琪,馬未宇,馬亞偉,解孟雨,臧陽. 地震地磁觀測與研究. 2020(02)
[2]2014年魯甸MS6.5地震形變高頻信息異常與前兆機理淺析[J]. 龔麗文,劉琦,張治廣,武善藝,陳麗娟. 地震. 2019(01)
[3]九寨溝MS7.0地震的前兆異常時空演化特征及其分析[J]. 張小濤,宋治平,李綱. 中國地震. 2018(04)
[4]汶川地震前地震活動特征的普遍性及其機理探討[J]. 薛艷,劉杰,宋治平,黎明曉. 地球物理學報. 2018(05)
[5]汶川地震前的b值變化[J]. 史海霞,孟令媛,張雪梅,,,楊振濤,謝蔚云,服部克巳,韓鵬. 地球物理學報. 2018(05)
[6]汶川MS8.0地震的前兆異常時空演化過程及其力學分析[J]. 張小濤,劉杰,宋治平,薛艷,張永仙,晏銳,苑爭一. 地震. 2018(02)
[7]2017年精河6.6級、庫車5.7級地震前“庫米什地震窗”異常特征分析[J]. 張琳琳,敖雪明,聶曉紅. 中國地震. 2017(04)
[8]西北地區(qū)中強震前固體潮調制比時空特征分析[J]. 韓顏顏,孟令媛,劉桂萍,周龍泉,臧陽,李智超. 地震學報. 2017(05)
[9]2013年蘆山MS7.0地震前后姑咱臺四分量鉆孔應變時頻特征分析[J]. 劉琦,張晶,池順良,閆偉. 地震學報. 2014(05)
[10]新疆于田兩次7.3級地震之后南北地震帶Benioff應變比分布特征研究[J]. 楊文,周龍泉,劉杰,程佳. 中國地震. 2014(02)
本文編號:3624899
【文章來源】:地震地磁觀測與研究. 2020,41(03)
【文章頁數】:15 頁
【部分圖文】:
天山中部4級地震平靜打破空間分布
(2)庫米什地震窗。庫米什地震窗與天山中部地區(qū)5.5級以上地震具有一定相關性,2017年精河6.6級和庫車5.7級地震前庫米什地震窗均出現異常(張琳琳等,2017)。據統(tǒng)計,2008年以來庫米什地震窗小震月頻度超過54次,其后6個月天山中部存在發(fā)生5.5級左右地震的比例為6/8,優(yōu)勢發(fā)震區(qū)域為北天山西段(據新疆地震局會商資料)。2019年9月庫米什地震窗小震月頻度達61次,分析認為后續(xù)6個月天山中部存在發(fā)生5.5級左右地震的可能性,此次庫車5.6級地震即發(fā)生在高值達到后4個月內(圖2)。(3)天山中部3級地震條帶。地震條帶是大震前區(qū)域地震活動由凌亂分散分布轉為集中成帶的現象(劉蒲雄,1992)。2019年12月至2020年1月,在天山中部地區(qū)快速形成NNE向3級地震條帶,條帶長約500 km,顯示天山中部地區(qū)應力狀態(tài)由分散轉變?yōu)榧小8鶕䲢l帶起始震級與后續(xù)主震的一般關系(李瑩甄等,2011),分析認為,其后條帶內及周邊短期內存在發(fā)生5級以上地震的可能。實際上,該條帶形成后8天,在條帶南端即發(fā)生此次庫車5.6級地震(圖3)。
(4)天山中部小震調制比異常。小震固體潮調制比時空掃描高值異常集中地區(qū)與后續(xù)強震具有一定相關性(韓顏顏等,2017)。2019年9月在天山中部地區(qū)逐漸出現小范圍的固體潮調制比高值異常區(qū)域,發(fā)震前2.5個月,該異常范圍逐漸增大并向震中靠近,但隨后向北部移動,同時調制比異常顯著程度有所增強,調制比異常區(qū)域與本次庫車地震震中位置存在一定距離,但仍可作為天山中部地區(qū)異常持續(xù)跟蹤(圖4)。(5)天山中部Benioff應變比異常。利用Reasenberg鏈式方法(Kanamori et al,1975;Bakun,1984)去除余震,計算不同時段新疆地區(qū)的Benioff應變比(楊文等,2014),可知2019年9—11月天山中部地區(qū)出現顯著的應變比高值異常,2019年12月高值區(qū)域消失,庫車5.6級地震即發(fā)生在之前的高值區(qū)域內部(圖5),體現了此次地震前天山中部地區(qū)應變能加速釋放的過程。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2020年1月19日新疆伽師MS 6.4地震總結[J]. 孟令媛,苑爭一,宋治平,楊文,姜祥華,王博,周志華,于晨,姚麗,解滔,黎明曉,姚琪,馬未宇,馬亞偉,解孟雨,臧陽. 地震地磁觀測與研究. 2020(02)
[2]2014年魯甸MS6.5地震形變高頻信息異常與前兆機理淺析[J]. 龔麗文,劉琦,張治廣,武善藝,陳麗娟. 地震. 2019(01)
[3]九寨溝MS7.0地震的前兆異常時空演化特征及其分析[J]. 張小濤,宋治平,李綱. 中國地震. 2018(04)
[4]汶川地震前地震活動特征的普遍性及其機理探討[J]. 薛艷,劉杰,宋治平,黎明曉. 地球物理學報. 2018(05)
[5]汶川地震前的b值變化[J]. 史海霞,孟令媛,張雪梅,,,楊振濤,謝蔚云,服部克巳,韓鵬. 地球物理學報. 2018(05)
[6]汶川MS8.0地震的前兆異常時空演化過程及其力學分析[J]. 張小濤,劉杰,宋治平,薛艷,張永仙,晏銳,苑爭一. 地震. 2018(02)
[7]2017年精河6.6級、庫車5.7級地震前“庫米什地震窗”異常特征分析[J]. 張琳琳,敖雪明,聶曉紅. 中國地震. 2017(04)
[8]西北地區(qū)中強震前固體潮調制比時空特征分析[J]. 韓顏顏,孟令媛,劉桂萍,周龍泉,臧陽,李智超. 地震學報. 2017(05)
[9]2013年蘆山MS7.0地震前后姑咱臺四分量鉆孔應變時頻特征分析[J]. 劉琦,張晶,池順良,閆偉. 地震學報. 2014(05)
[10]新疆于田兩次7.3級地震之后南北地震帶Benioff應變比分布特征研究[J]. 楊文,周龍泉,劉杰,程佳. 中國地震. 2014(02)
本文編號:362489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iqiudizhi/36248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