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蘆山7.0級地震前重力固體潮參數(shù)時空變化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2-01-19 00:07
以2013年蘆山7.0級地震為例,探討重力固體潮參數(shù)的時空分布特征與地震孕育的關系。收集分析蘆山震區(qū)附近17個臺站震前2 a的連續(xù)重力觀測數(shù)據(jù),采用VAV調(diào)和分析方法分析計算日波和半日波潮汐參數(shù),主要研究半日波M2波潮汐因子隨時間變化的趨勢及空間分布情況。結(jié)果表明,蘆山地震前M2波潮汐因子趨勢變化空間分布大體呈現(xiàn)上升與下降趨勢的四象限分布,蘆山地震處于四象限中心部位,可能是由震前存在的"閉鎖剪力"引起的區(qū)域介質(zhì)變形或密度擾動所致。
【文章來源】: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 2020,40(02)北大核心CSCD
【文章頁數(shù)】:6 頁
【部分圖文】:
圖1 臺站分布
利用VAV調(diào)和分析方法以月為單位對17個臺站的重力觀測數(shù)據(jù)(2011-06~2013-03)進行計算,得到一系列潮波的潮汐因子。圖3和4為17個連續(xù)重力臺站在蘆山MS7.0地震前(2011-06~2013-03)M2波潮汐因子隨時間變化的曲線。圖4 9個臺站M2波潮汐因子變化趨勢
圖3 8個臺站M2波潮汐因子變化趨勢從圖3可以看出,成都臺、格爾木臺、貴陽臺、松潘臺、甘孜臺、襄陽臺、宜昌臺、恩施臺等8個臺站的M2波潮汐因子整體隨時間呈現(xiàn)上升的趨勢。潮汐因子的變化反映了地殼彈性特征的變化,潮汐因子變化增大表明實際觀測的潮波振幅比平均潮波振幅要大,表明該區(qū)域的彈性特征增強;反之,則表明該區(qū)域的彈性特征較弱。根據(jù)歷史震例總結(jié)認為,當潮汐因子變化達到3%時,周邊30 km范圍內(nèi)存在發(fā)生6級以上地震的可能[11],圖3中M2波潮汐因子的變化大約在1%以內(nèi)。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重力場的地球動力學與內(nèi)部結(jié)構(gòu)應用研究進展[J]. 孫和平,徐建橋,崔小明. 測繪學報. 2017(10)
[2]蘆山地震科學考察觀測到的重力變化[J]. 郝洪濤,李輝,胡敏章,鄭兵,王同慶,梁偉鋒. 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 2015(02)
[3]2013年4月20日四川蘆山M7.0級地震介紹[J]. 劉杰,易桂喜,張致偉,官致君,阮祥,龍鋒,杜方. 地球物理學報. 2013(04)
[4]2009年姚安Ms6.0地震重力場前兆變化機理[J]. 申重陽,談洪波,郝洪濤,李輝,楊光亮,玄松柏. 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 2011(02)
[5]2008年于田Ms7.3地震前重力場動態(tài)變化特征分析[J]. 申重陽,李輝,孫少安,楊光亮,玄松柏,談洪波,劉少明. 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 2010(04)
[6]武漢重力固體潮長周期潮汐參數(shù)的確定[J]. 田桂娥,孫和平,陳曉東. 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 2005(04)
[7]蘭州形變臺水管傾斜儀映震能力的分析研究[J]. 沈旭章,常千軍,梅秀蘋. 西北地震學報. 2004(04)
[8]日月引潮力觸發(fā)地震的一個證據(jù)——論邢臺、河間和唐山地震的時間特性[J]. 黎凱武. 地震學報. 1998(05)
[9]麗江7.0級地震前后滇西實驗場的重力異常變化特征[J]. 吳國華,羅增雄,賴群. 地震研究. 1997(01)
[10]云龍臺固體潮觀測對地震監(jiān)測能力的評價[J]. 何翔. 高原地震. 1996(04)
本文編號:3595850
【文章來源】: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 2020,40(02)北大核心CSCD
【文章頁數(shù)】:6 頁
【部分圖文】:
圖1 臺站分布
利用VAV調(diào)和分析方法以月為單位對17個臺站的重力觀測數(shù)據(jù)(2011-06~2013-03)進行計算,得到一系列潮波的潮汐因子。圖3和4為17個連續(xù)重力臺站在蘆山MS7.0地震前(2011-06~2013-03)M2波潮汐因子隨時間變化的曲線。圖4 9個臺站M2波潮汐因子變化趨勢
圖3 8個臺站M2波潮汐因子變化趨勢從圖3可以看出,成都臺、格爾木臺、貴陽臺、松潘臺、甘孜臺、襄陽臺、宜昌臺、恩施臺等8個臺站的M2波潮汐因子整體隨時間呈現(xiàn)上升的趨勢。潮汐因子的變化反映了地殼彈性特征的變化,潮汐因子變化增大表明實際觀測的潮波振幅比平均潮波振幅要大,表明該區(qū)域的彈性特征增強;反之,則表明該區(qū)域的彈性特征較弱。根據(jù)歷史震例總結(jié)認為,當潮汐因子變化達到3%時,周邊30 km范圍內(nèi)存在發(fā)生6級以上地震的可能[11],圖3中M2波潮汐因子的變化大約在1%以內(nèi)。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重力場的地球動力學與內(nèi)部結(jié)構(gòu)應用研究進展[J]. 孫和平,徐建橋,崔小明. 測繪學報. 2017(10)
[2]蘆山地震科學考察觀測到的重力變化[J]. 郝洪濤,李輝,胡敏章,鄭兵,王同慶,梁偉鋒. 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 2015(02)
[3]2013年4月20日四川蘆山M7.0級地震介紹[J]. 劉杰,易桂喜,張致偉,官致君,阮祥,龍鋒,杜方. 地球物理學報. 2013(04)
[4]2009年姚安Ms6.0地震重力場前兆變化機理[J]. 申重陽,談洪波,郝洪濤,李輝,楊光亮,玄松柏. 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 2011(02)
[5]2008年于田Ms7.3地震前重力場動態(tài)變化特征分析[J]. 申重陽,李輝,孫少安,楊光亮,玄松柏,談洪波,劉少明. 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 2010(04)
[6]武漢重力固體潮長周期潮汐參數(shù)的確定[J]. 田桂娥,孫和平,陳曉東. 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 2005(04)
[7]蘭州形變臺水管傾斜儀映震能力的分析研究[J]. 沈旭章,常千軍,梅秀蘋. 西北地震學報. 2004(04)
[8]日月引潮力觸發(fā)地震的一個證據(jù)——論邢臺、河間和唐山地震的時間特性[J]. 黎凱武. 地震學報. 1998(05)
[9]麗江7.0級地震前后滇西實驗場的重力異常變化特征[J]. 吳國華,羅增雄,賴群. 地震研究. 1997(01)
[10]云龍臺固體潮觀測對地震監(jiān)測能力的評價[J]. 何翔. 高原地震. 1996(04)
本文編號:359585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iqiudizhi/359585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