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層組份分析模型組合軟件開發(fā)與應用研究
本文關鍵詞:地層組份分析模型組合軟件開發(fā)與應用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隨著整個社會的發(fā)展,能源消費的增長和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石油作為能源的重要性越來越大,然而我國復雜儲層的油氣儲量占總油氣儲量的比例很大,隨著常規(guī)儲層開采的效率的下降和油氣勘探的發(fā)展,對于復雜巖性儲層的測井解釋評價技術備受關注。復雜巖性儲層由于特定的地質條件導致地層中的礦物成分及其復雜,可能包含多種礦物:石灰?guī)r、白云巖、砂巖、硬石膏、煤、鹽巖、黃鐵礦、石膏及火成巖等。由于部分骨架成分的物理特性相接近,造成常規(guī)的測井方法難以有效的區(qū)分骨架成分,造成復雜巖性儲層的孔隙度和滲透率模型確定困難,難以取得好的解釋效果,不能為開發(fā)提供準確的指導。傳統(tǒng)的測井解釋方法及常規(guī)測井解釋程序通常只能利用有限的測井資料,由于采用固定的解釋模型導致常規(guī)測井解釋程序只能計算有限個數的地層組分,而且計算組分是確定的。如:POR程序只能用于沙泥巖測井解釋,CLASS程序利用W-S模型評價沙泥巖,CRA程序適用于復雜的碳酸巖測井解釋。要提高對于復雜巖性儲層解釋的準確性,對復雜巖性儲層進行解釋需要有效利用測井資料,包括巖心分析資料、錄井資料、試井資料,同時對于復雜巖性儲層建立合適的物理模型,對地層的組分進行合理的簡化,根據簡化后的模型和測井儀器的響應特征建立相應方程組。通過對地層的組分的物理約束和地區(qū)約束,根據地球物理學廣義反演理論求取滿足地層條件的最優(yōu)解釋結果,為復雜儲層的測井解釋評價提供了有效途徑。對于含有多種礦物骨架的復雜儲層單一的解釋模型可能不能滿足實際地層的需要,得到的解釋結論不準確。為了提高對含有多種礦物骨架的儲層的解釋的準確性,在實際資料的處理中可以采用模型組合的方式。模型組合即對不同的物理模型以適當的加權平均形式組合起來,其核心問題是求出權系數。通過對地層組分分析程序的深入研究,通過對地層組分分析程序的理論曲線的計算方法的研究,分析了理論曲線和實際曲線誤差對反演計算結果的影響,研究了組合過程中對組合結果產生影響的因素。通過對理論曲線和實測曲線誤差的歸一化處理,消除了不同測井曲線數量級的影響,同時給孔隙度曲線賦予不同的權重,消除測井儀器和測井曲線質量的影響。本文確定了兩種組合方式:模型誤差法和給定權系數法。其中模型誤差法利用測井曲線理論值與實測值誤差、測井曲線個數、組分個數確立權系數,給定權系數法則通過對巖心分析資料的統(tǒng)計和整理,根據地區(qū)測井解釋的經驗,給定模型的權系數。通過對編程軟件運行穩(wěn)定性和應用平臺的研究,確立VC6.0編寫地層組份分析模型組合軟件,并完成對軟件運行穩(wěn)定性的測試。通過對井資料的處理,研究組合程序在不同巖性井資料處理過程中的應用效果,驗證組合程序在不同巖性和不同深度的井的處理效果,實際處理井資料表明地層模型組分分析組合軟件組合效果好。
【關鍵詞】:測井資料處理 地層組分 模型組合 模型誤差
【學位授予單位】:長江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P618.13;P631.81
【目錄】:
- 摘要4-6
- Abstract6-9
- 第1章 緒論9-14
- 1.1 研究目的和意義9-10
- 1.2 國內外研究現狀10-11
- 1.3 研究內容及思路11-12
- 1.4 創(chuàng)新點12-14
- 第2章 地層組分分析原理14-22
- 2.1 地層組分分析物理模型14-15
- 2.2 數學模型15-16
- 2.3 響應方程16-17
- 2.4 約束條件17
- 2.5 測井響應方程17-22
- 第3章 地層組分分析模型組合方法研究22-28
- 3.1 模型組合的提出22-23
- 3.2 組合權系數確定的方法23-24
- 3.3 地層組分分析模型組合的原理24-28
- 第4章 模型組合軟件開發(fā)與實際應用28-41
- 4.1 Windows操作系統(tǒng)簡介28-29
- 4.2 模型組合軟件開發(fā)29-30
- 4.3 模型組合軟件的實際應用30-38
- 4.4 模型組合軟件地質應用效果38-41
- 第5章 認識與結論41-42
- 致謝42-43
- 參考文獻43-46
- 個人簡介46-47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冷云飛;段宏臻;阿太忠;;東坪-牛東地區(qū)復雜巖性儲層錄井識別方法[J];青海石油;2013年04期
2 楊立強,王志章,熊琦華;復雜巖性儲層參數評價中神經網絡技術的應用[J];地球物理學進展;2003年01期
3 何希鵬;;昌圖凹陷復雜巖性儲層測井分析與評價[J];石油地質與工程;2006年05期
4 康德權,黃德利,高興友,姚榛榛;大慶薄層復雜巖性儲層地震預測[J];中國石油勘探;2001年02期
5 張審琴;張慶堯;張詠梅;李曉茹;;新技術測井在復雜巖性儲層研究中的應用[J];青海石油;2007年03期
6 李俊艷;;成像測井資料在復雜巖性儲層中的應用[J];青海石油;2010年01期
7 劉俊華;金云智;龔時雨;;最優(yōu)化方法在復雜巖性儲層測井解釋中的應用[J];測井技術;2008年06期
8 寧匯勇;范曉敏;程洪亮;;利用斯通利波評價復雜巖性儲層滲透性[J];吉林大學學報(地球科學版);2007年S1期
9 齊士龍;尚立濤;邢麗波;;海拉爾盆地復雜巖性儲層地應力剖面解釋技術[J];內蒙古石油化工;2010年14期
10 魏斌,盧毓周,喬德新,王曉鋒,孫寶喜;裂縫寬度的定量計算及儲層流體類型識別[J];物探與化探;2003年03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陳高攀;地層組份分析模型組合軟件開發(fā)與應用研究[D];長江大學;2016年
本文關鍵詞:地層組份分析模型組合軟件開發(fā)與應用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5831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iqiudizhi/3583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