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世全球溫度千年尺度變化的特征與成因分析
發(fā)布時間:2021-12-19 08:26
本文利用通用氣候系統(tǒng)模式第三版本(The Community Climate System Model version 3,簡稱CCSM3)模擬的過去21000年的氣候模擬結果TraCE-21ka(Transient Climate Evolution of the last 21000 years,簡稱 TraCE-21ka)進行 了全新世千年尺度溫度變化的研究。在驗證模擬資料模擬性能的基礎上,分析了全新世全球、北半球中高緯度地區(qū)(30°N-90°N)、熱帶地區(qū)(30°S-30°N)和南半球中高緯度地區(qū)(30°S-90°S)(下面將這三個區(qū)域簡稱為三個緯度帶)的溫度千年尺度的變化特征,以及這些地區(qū)溫度在千年尺度變化上對單個因子的響應,并比較了不同單因子敏感性試驗中溫度千年變化的線性組合與全強迫試驗中千年尺度溫度變化曲線的相關關系,更好的認識了不同因子對于全新世千年尺度溫度變化的影響。首先將TraCE-21ka全強迫試驗中三個緯度帶的溫度序列與重建的溫度序列進行對比,發(fā)現模式對全新世溫度的模擬均處于重建結果的不確定性范圍內;另外模式能夠較好地模擬出重建資料中出現的全球7次千年尺度冷事件...
【文章來源】:南京師范大學江蘇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95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圖2.1?TraCE-21ka單因子試驗種的外強迫序列變化??(a)軌道(b)淡水注入(c)溫室氣體(d)冰蓋??表2.1?TraCE-21ka的5個模擬試驗簡介??
同位素的溫度重建序列在7-0?ka?BP期間變化同樣穩(wěn)定,但是同位素重建變化幅度較模擬結果大。Vinther等人[89]的冰芯溫度重建序列,北太平洋重建序列以及Marcott等人[6]重建的北半球中高緯度重建序列在7-0?ka?BP呈現逐步下降趨勢,這可能與代用指標實際表示的是夏季溫度而非全年溫總體看來,丁〇^£-211^模擬的溫度在溫度重建的不確定性范圍之內,可E-21ka對于北半球中高緯度地區(qū)溫度的模擬結果較為合理。??表2.2北半球中高緯度地區(qū)重建資料簡介??區(qū)域?時間(yrBP)?平均分辨率(yr)?代用資料類型?參考文格陵蘭島?-43-11512?1?冰芯?Kobashi[1格陵蘭島?40-11170?20?冰芯?Vinther【89北極?95-12029?13?冰芯?Alley_??北太平洋?-40-10970?20?烯酮化合物?Isono[23]??北美歐洲大陸?0-10900?100?孢粉?Marsicek[北半球中高緯度?10-11290?20?集成重建?Marcott[6
?0??Time?(ka?BP)??圖2.2北半球中高緯度重建序列與TraCE-21ka全強迫溫度序列對比??在對比熱帶地區(qū)全新世溫度變化時使用了?4條重建序列,其中兩條來自于熱帶西??太平洋,一條來自于中國南海地區(qū),一條為集成了多條序列的熱帶地區(qū)重建(表2.3)。??15??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IPCC第五次評估報告對古氣候的新認識[J]. 張永香,陳克垚,邵雪梅. 氣候變化研究進展. 2014(01)
[2]中國全新世氣溫變化特征[J]. 侯光良,方修琦. 地理科學進展. 2011(09)
[3]中國全新世氣溫序列的集成重建[J]. 方修琦,侯光良. 地理科學. 2011(04)
[4]歲差對亞洲夏季風氣候變化影響研究進展[J]. 劉曉東,石正國. 科學通報. 2009(20)
[5]全新世氣候[J]. 王紹武. 氣候變化研究進展. 2009(04)
[6]全新世初期氣候的數值模擬研究[J]. 劉艷,孫穎,S. P. Harrison. 地球物理學報. 2007(05)
[7]末次間冰期以來地球氣候系統(tǒng)的突變[J]. 秦蘊珊,李鐵剛,蒼樹溪. 地球科學進展. 2000(03)
本文編號:3544091
【文章來源】:南京師范大學江蘇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95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圖2.1?TraCE-21ka單因子試驗種的外強迫序列變化??(a)軌道(b)淡水注入(c)溫室氣體(d)冰蓋??表2.1?TraCE-21ka的5個模擬試驗簡介??
同位素的溫度重建序列在7-0?ka?BP期間變化同樣穩(wěn)定,但是同位素重建變化幅度較模擬結果大。Vinther等人[89]的冰芯溫度重建序列,北太平洋重建序列以及Marcott等人[6]重建的北半球中高緯度重建序列在7-0?ka?BP呈現逐步下降趨勢,這可能與代用指標實際表示的是夏季溫度而非全年溫總體看來,丁〇^£-211^模擬的溫度在溫度重建的不確定性范圍之內,可E-21ka對于北半球中高緯度地區(qū)溫度的模擬結果較為合理。??表2.2北半球中高緯度地區(qū)重建資料簡介??區(qū)域?時間(yrBP)?平均分辨率(yr)?代用資料類型?參考文格陵蘭島?-43-11512?1?冰芯?Kobashi[1格陵蘭島?40-11170?20?冰芯?Vinther【89北極?95-12029?13?冰芯?Alley_??北太平洋?-40-10970?20?烯酮化合物?Isono[23]??北美歐洲大陸?0-10900?100?孢粉?Marsicek[北半球中高緯度?10-11290?20?集成重建?Marcott[6
?0??Time?(ka?BP)??圖2.2北半球中高緯度重建序列與TraCE-21ka全強迫溫度序列對比??在對比熱帶地區(qū)全新世溫度變化時使用了?4條重建序列,其中兩條來自于熱帶西??太平洋,一條來自于中國南海地區(qū),一條為集成了多條序列的熱帶地區(qū)重建(表2.3)。??15??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IPCC第五次評估報告對古氣候的新認識[J]. 張永香,陳克垚,邵雪梅. 氣候變化研究進展. 2014(01)
[2]中國全新世氣溫變化特征[J]. 侯光良,方修琦. 地理科學進展. 2011(09)
[3]中國全新世氣溫序列的集成重建[J]. 方修琦,侯光良. 地理科學. 2011(04)
[4]歲差對亞洲夏季風氣候變化影響研究進展[J]. 劉曉東,石正國. 科學通報. 2009(20)
[5]全新世氣候[J]. 王紹武. 氣候變化研究進展. 2009(04)
[6]全新世初期氣候的數值模擬研究[J]. 劉艷,孫穎,S. P. Harrison. 地球物理學報. 2007(05)
[7]末次間冰期以來地球氣候系統(tǒng)的突變[J]. 秦蘊珊,李鐵剛,蒼樹溪. 地球科學進展. 2000(03)
本文編號:354409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iqiudizhi/35440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