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構造巖漿流動與陸內環(huán)境中巖體侵位的差異性分析
發(fā)布時間:2021-11-26 01:29
在大陸的形成過程中,花崗質巖漿作用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近年來,前人對于華北北緣燕山地區(qū)構造變形、基本構造格架的分析等已經(jīng)做了大量研究,但是對于花崗巖體侵位的動力學環(huán)境卻研究較少。本論文選取華北陸塊北緣大光頂花崗閃長巖以及盤山花崗巖體為主要研究對象,通過野外地質調查與室內研究,詳細分析出兩種不同巖體在構造、礦物以及成因等特征上的差異。結合電子探針實驗分析,進行礦物學特征分析,獲得大光頂巖體在巖漿流動過程中的溫壓條件,從而反演華北北緣不同動力學背景下的構造環(huán)境。侵位于晚古生代的大光頂巖體露頭尺度上發(fā)育同構造變形特征,褶皺軸面傾向向北,主要為低角度向北傾斜。角閃石、黑云母等暗色礦物定向排列,包體和捕擄體的長軸平行于流動面理。顯微尺度上暗色礦物角閃石、黑云母等具有明顯的定向排列特征,礦物顆粒沒有發(fā)生塑性變形。巖漿的流動特征表明華北北緣當時處于強烈的由北向南的擠壓環(huán)境。局部發(fā)育后期韌性剪切作用的疊加。侵位于中生代的盤山巖體,在露頭尺度上,巖體中的捕擄體和包體沒有發(fā)生變形,侵位的巖體幾乎沒有受到區(qū)域擠壓應力的影響。顯微尺度下,盤山巖體中礦物排列無定向特征,為穩(wěn)定環(huán)境下侵位的花崗巖體。巖體與圍巖的...
【文章來源】: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8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技術路線圖
地理坐標范圍為:東經(jīng) 117°13′00″-117°41′,北緯 40°03′00″-41°18′00″,如圖2-1。圖 2-1 研究區(qū)地理位置圖(據(jù)河北省地質礦產局,1989)2.1.2 大地構造背景研究區(qū)位于華北地塊北緣,燕山造山帶東段,其北部為西伯利亞克拉通與蒙古-鄂霍茨克縫合帶,南部為華北板塊,東部為西太平洋板塊,研究區(qū)發(fā)生了多期次大規(guī)模的巖漿活動,是研究巖漿活動的重要位置(圖 2-2)。
9圖 2-2 燕山構造帶大地構造背景圖(Wang et al., 2018).2 地層系統(tǒng)華北克拉通自太古宙-古元古代的形成過程極其復雜,在古元古代時期得以(Zhao et al., 2001; Wilde et al., 2002)。華北克拉通古老基底由強烈變形變質古宙-古元古代變質巖構成,其上被中元古代-新元古代、寒武紀-奧陶紀、中-代沉積巖和火山巖所覆蓋(河北省地質礦產局,1989;王瑜,1996;Zhao et a001; Zhai and Liu, 2003; Zhai, 2005; Kusky et al., 2007)(圖 2-3)。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華北克拉通北緣晚古生代巖體的成因和意義:巖石學、鋯石U-Pb年齡、Nd-Sr同位素及鋯石原位Hf同位素證據(jù)[J]. 馬旭,陳斌,陳家富,牛曉露. 中國科學:地球科學. 2012(12)
[2]華北克拉通北緣早中生代巖體侵位與地殼變形——以盤山巖體周緣變形及年代學分析為例[J]. 趙麗君. 地質與勘探. 2010(01)
[3]燕山中段盤山花崗巖體鋯石SHRIMP U-Pb年齡測定及其構造意義[J]. 馬寅生,曾慶利,宋彪,杜建軍,楊富全,趙越. 巖石學報. 2007(03)
[4]北京西山房山巖體巖漿底辟構造及其地質意義[J]. 何斌,徐義剛,王雅玫,韋必則. 地球科學. 2005(03)
[5]花崗巖構造與侵位機制研究進展[J]. 楊坤光,劉強. 地球科學進展. 2002(04)
[6]燕山山脈隆升過程的熱年代學分析[J]. 吳珍漢,崔盛芹,吳淦國,朱大崗,馮向陽,馬寅生. 地質論評. 2000(01)
[7]燕山南緣盤山巖體的熱歷史與構造-地貌演化過程[J]. 吳珍漢,崔盛芹,朱大崗,馮向陽. 地質力學學報. 1999(03)
[8]北京房山花崗閃長巖裂變徑跡年齡測定和熱史的探討[J]. 陳祥高,張忠奎. 科學通報. 1983(06)
[9]根據(jù)重力資料探討北京—天津及其鄰近地區(qū)的地殼構造[J]. 劉元龍,王謙身,趙建華. 地球物理學報. 1978(01)
博士論文
[1]典型構造環(huán)境下的巖漿流動及變形改造[D]. 周麗云.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2012
碩士論文
[1]冀北花崗閃長巖的巖漿流動特征及其地質意義[D]. 周麗云.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2009
本文編號:3519156
【文章來源】: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8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技術路線圖
地理坐標范圍為:東經(jīng) 117°13′00″-117°41′,北緯 40°03′00″-41°18′00″,如圖2-1。圖 2-1 研究區(qū)地理位置圖(據(jù)河北省地質礦產局,1989)2.1.2 大地構造背景研究區(qū)位于華北地塊北緣,燕山造山帶東段,其北部為西伯利亞克拉通與蒙古-鄂霍茨克縫合帶,南部為華北板塊,東部為西太平洋板塊,研究區(qū)發(fā)生了多期次大規(guī)模的巖漿活動,是研究巖漿活動的重要位置(圖 2-2)。
9圖 2-2 燕山構造帶大地構造背景圖(Wang et al., 2018).2 地層系統(tǒng)華北克拉通自太古宙-古元古代的形成過程極其復雜,在古元古代時期得以(Zhao et al., 2001; Wilde et al., 2002)。華北克拉通古老基底由強烈變形變質古宙-古元古代變質巖構成,其上被中元古代-新元古代、寒武紀-奧陶紀、中-代沉積巖和火山巖所覆蓋(河北省地質礦產局,1989;王瑜,1996;Zhao et a001; Zhai and Liu, 2003; Zhai, 2005; Kusky et al., 2007)(圖 2-3)。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華北克拉通北緣晚古生代巖體的成因和意義:巖石學、鋯石U-Pb年齡、Nd-Sr同位素及鋯石原位Hf同位素證據(jù)[J]. 馬旭,陳斌,陳家富,牛曉露. 中國科學:地球科學. 2012(12)
[2]華北克拉通北緣早中生代巖體侵位與地殼變形——以盤山巖體周緣變形及年代學分析為例[J]. 趙麗君. 地質與勘探. 2010(01)
[3]燕山中段盤山花崗巖體鋯石SHRIMP U-Pb年齡測定及其構造意義[J]. 馬寅生,曾慶利,宋彪,杜建軍,楊富全,趙越. 巖石學報. 2007(03)
[4]北京西山房山巖體巖漿底辟構造及其地質意義[J]. 何斌,徐義剛,王雅玫,韋必則. 地球科學. 2005(03)
[5]花崗巖構造與侵位機制研究進展[J]. 楊坤光,劉強. 地球科學進展. 2002(04)
[6]燕山山脈隆升過程的熱年代學分析[J]. 吳珍漢,崔盛芹,吳淦國,朱大崗,馮向陽,馬寅生. 地質論評. 2000(01)
[7]燕山南緣盤山巖體的熱歷史與構造-地貌演化過程[J]. 吳珍漢,崔盛芹,朱大崗,馮向陽. 地質力學學報. 1999(03)
[8]北京房山花崗閃長巖裂變徑跡年齡測定和熱史的探討[J]. 陳祥高,張忠奎. 科學通報. 1983(06)
[9]根據(jù)重力資料探討北京—天津及其鄰近地區(qū)的地殼構造[J]. 劉元龍,王謙身,趙建華. 地球物理學報. 1978(01)
博士論文
[1]典型構造環(huán)境下的巖漿流動及變形改造[D]. 周麗云.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2012
碩士論文
[1]冀北花崗閃長巖的巖漿流動特征及其地質意義[D]. 周麗云.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2009
本文編號:351915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iqiudizhi/35191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