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2次江西早期中強地震的甄別與復核
發(fā)布時間:2021-10-24 09:28
按照最大化利用有限地震資料的研究思路,充分發(fā)掘可利用信息,綜合文史記載、人文歷史、地震研究成果等資料,對2次江西早期中強地震進行甄別和參數(shù)復核,得到結(jié)果如下:304年吉水-永豐間地震的震中約為27.3°N、115.2°E,震級5.0級左右; 455年余干地震的震中約為28.7°N、116.7°E,震級5?級左右。該結(jié)果可為江西早期地震研究和潛在震源區(qū)劃分提供新的資料。
【文章來源】:中國地震. 2020,36(03)北大核心
【文章頁數(shù)】:8 頁
【部分圖文】:
《江西通志》中304年石陽地震事件記載文獻
(1)余干地處鄱陽湖盆地南側(cè),位于揚子準地臺東南緣,豐城-婺源斷裂和鷹潭-余干斷裂在此處交匯(圖4)。根據(jù)近年來該地區(qū)地震地質(zhì)專題研究成果(2),豐城-婺源斷裂主體走向為NE向,傾向SE,為第四紀早-中期斷裂;鷹潭-余干斷裂走向N55°W,傾向NE,在余干縣城東南發(fā)現(xiàn)其為第四紀早-中期斷裂的直接證據(jù)。余干地區(qū)具有發(fā)生中強地震的地質(zhì)背景。圖3《江西通志》中關(guān)于455年余干地震事件記載文獻
圖2 304年石陽地震震中及其附近地區(qū)地震構(gòu)造(2)康熙《江西通志》中關(guān)于455年余干地震的記載源自明朝刊本,最原始可追溯至宋書本記,而從表1可看出各地方志書大多為影印的明清代各自的地方志書,因此該地震記載為傳承有序的歷史記載,可信度高。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江西通志述略[J]. 劉柏修. 中國典籍與文化. 1999(02)
[2]明嘉靖《江西通志》版本考[J]. 余日蓉. 江西社會科學. 1998(12)
[3]福建省歷史強震目錄的復核與評述[J]. 袁定強,陳光桐. 中國地震. 1998(03)
[4]歷史地震目錄修訂問題[J]. 時振梁,曹學鋒. 中國地震. 1998(03)
[5]江西省志概述[J]. 黃源海. 江西社會科學. 1982(06)
本文編號:3455032
【文章來源】:中國地震. 2020,36(03)北大核心
【文章頁數(shù)】:8 頁
【部分圖文】:
《江西通志》中304年石陽地震事件記載文獻
(1)余干地處鄱陽湖盆地南側(cè),位于揚子準地臺東南緣,豐城-婺源斷裂和鷹潭-余干斷裂在此處交匯(圖4)。根據(jù)近年來該地區(qū)地震地質(zhì)專題研究成果(2),豐城-婺源斷裂主體走向為NE向,傾向SE,為第四紀早-中期斷裂;鷹潭-余干斷裂走向N55°W,傾向NE,在余干縣城東南發(fā)現(xiàn)其為第四紀早-中期斷裂的直接證據(jù)。余干地區(qū)具有發(fā)生中強地震的地質(zhì)背景。圖3《江西通志》中關(guān)于455年余干地震事件記載文獻
圖2 304年石陽地震震中及其附近地區(qū)地震構(gòu)造(2)康熙《江西通志》中關(guān)于455年余干地震的記載源自明朝刊本,最原始可追溯至宋書本記,而從表1可看出各地方志書大多為影印的明清代各自的地方志書,因此該地震記載為傳承有序的歷史記載,可信度高。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江西通志述略[J]. 劉柏修. 中國典籍與文化. 1999(02)
[2]明嘉靖《江西通志》版本考[J]. 余日蓉. 江西社會科學. 1998(12)
[3]福建省歷史強震目錄的復核與評述[J]. 袁定強,陳光桐. 中國地震. 1998(03)
[4]歷史地震目錄修訂問題[J]. 時振梁,曹學鋒. 中國地震. 1998(03)
[5]江西省志概述[J]. 黃源海. 江西社會科學. 1982(06)
本文編號:345503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iqiudizhi/345503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