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類青田石藍星的微結構及寶石學特征新議
發(fā)布時間:2021-08-29 00:44
采用傅里葉變換顯微紅外光譜、X射線粉晶衍射、掃描電子顯微鏡結合X射線能量色散能譜首次就一類具有青黃色"地"的青田石藍星礦物組成、晶型及微結構形貌予以較系統(tǒng)地探究。結果表明:該類具有青黃色"地"的藍星主體礦物組成為絹云母,其鄰近的黃色圍巖主體礦物為葉蠟石,其中絹云母與葉蠟石存在較明顯的分區(qū)特征而非混生,該發(fā)現(xiàn)與前人所報道的藍星的"地"的主體物相為伊利石的結論迥異。同時,其中藍色"星"的礦物組成為藍線石,但其微觀形貌特征并非呈現(xiàn)為前人曾報道的柱狀或放射狀針形結構,紅外光譜表明該類藍星中的藍線石與標準的藍線石的特征吸收峰位存在一定的頻率位移。此外,首次發(fā)現(xiàn)在該類藍線石中含有重晶石相,其中的重晶石的形成機制有待分析。
【文章來源】:礦產(chǎn)與地質. 2020,34(03)
【文章頁數(shù)】:7 頁
【部分圖文】:
藍星原礦(a,b)與其中被包覆的藍線石(c)的光學照片
同時,對圖1中1#樣品的黃色區(qū)域P2處與青黃色區(qū)域P6處分別進行紅外透射光譜的分析,可見黃色區(qū)域為典型的葉蠟石相,其紅外特征吸收表現(xiàn)為3675cm-1、1121cm-1、1069cm-1、1052cm-1、949cm-1、853cm-1、835cm-1、812cm-1、574cm-1、540cm-1、483cm-1與418cm-1處的特征吸收[14-15]。相比之下,以P6處為代表的青黃色區(qū)域的紅外譜圖與P2區(qū)的紅外光譜迥異,其紅外特征吸收表現(xiàn):由OH振動引起的3630cm-1與829cm-1吸收譜帶及Si—O—Al振動引起的755cm-1等特征吸收,上述特征吸收與伊利石、絹云母的特征吸收譜帶較好吻合。但因伊利石的Si—O—Si伸縮振動峰位(900~600cm-1)相對簡單,僅現(xiàn)872cm-1與750cm-1處的吸收。相比之下,絹云母(細鱗片狀白云母)在上述區(qū)間的特征吸收略顯復雜,且可見876cm-1、801cm-1、750cm-1、723cm-1、690cm-1、630cm-1與613cm-1或829cm-1與750cm-1處的吸收[14-15]。因本樣品的紅外光譜在該區(qū)間的呈現(xiàn)較復雜的特征吸收(圖3b),初步將該區(qū)的主體礦物組成歸屬為絹云母類。此外,前人研究表明絹云母紅外譜圖中470cm-1、410cm-1峰位是研究絹云母八面體中Fe與Mg特征的敏感帶,且530cm-1、470cm-1的波數(shù)大小與絹云母八面體中Fe與Mg離子含量成線性反比關系,但410cm-1的波數(shù)大小則與八面體中Fe與Mg離子含量成線性正比關系[16]。圖3 1#樣品上P2與P6區(qū)主體礦物組成的紅外光譜
圖2 樣品表面不同顏色區(qū)域組成礦物的顯微紅外光譜進一步對1#號樣品的黃色區(qū)域(以P2處為例)與青黃色區(qū)域(以P6處為例)進行XRD物相對比分析,兩區(qū)的XRD譜圖見圖4,可見黃色區(qū)域主體礦物組成為典型的單斜晶系葉蠟石[5,16],與紅外檢測結論一致。對P6區(qū)進行物相分析,并與標準的伊利石(PDF#26-0911,PDF#24-0495)及絹云母進行物相比對。絹云母,長期以來被定義為細鱗片狀白云母,絹云母的多型多見2M1、1M與1Md等,利用其粉晶衍射的2θ=20°~35°區(qū)間的衍射特征(衍射峰強度、衍射峰峰位)予以區(qū)分[17-18],就本樣品XRD結果而言,伊利石在2θ約20.72°及21.66°未見衍射峰,但在本樣品中可見較弱的衍射峰位,經(jīng)比對分析,青黃色區(qū)域與絹云母的衍射特征更為接近[19]。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水晶中針狀藍線石的譜學特征研究[J]. 吳曉,吳曉玉,韓孝朕,王以群. 激光與光電子學進展. 2018(01)
[2]浙江青田周村雕刻石-葉蠟石礦床特征及工作方法[J]. 葉澤富,周立冰,袁靜. 礦產(chǎn)與地質. 2017(04)
[3]葉臘石微結構及其晶體結構缺陷的高分辨透射電鏡分析[J]. 嚴俊,張儉,胡仙超,姚程,方偉,盛嘉偉. 礦物學報. 2012(01)
[4]青田石、壽山石、昌化雞血石和巴林石的產(chǎn)地特征初步比較研究[J]. 朱選民. 礦產(chǎn)與地質. 2011(01)
[5]青田石品種的分類及其鑒別特征研究[J]. 朱選民. 寶石和寶石學雜志. 2010(04)
[6]青田石的礦物組成特征研究[J]. 業(yè)冬,趙旭剛,鄒妤,祖恩東,王蕾蕾. 巖石礦物學雜志. 2010(02)
[7]天津薊縣長城系串嶺溝組伊利石微結構特征[J]. 陳濤,王河錦. 中國科學(D輯:地球科學). 2007(07)
[8]浙江青田石礦物成分和成玉機理研究[J]. 朱選民. 巖石礦物學雜志. 2003(01)
[9]浙江青田石的寶石學研究[J]. 陳濤. 寶石和寶石學雜志. 2001(03)
[10]藍線石的礦物學特征[J]. 彭卓倫. 礦物巖石地球化學通報. 1998(03)
碩士論文
[1]青田石中若干凍石的礦物學特征研究[D]. 商亮節(jié).浙江大學 2013
本文編號:3369552
【文章來源】:礦產(chǎn)與地質. 2020,34(03)
【文章頁數(shù)】:7 頁
【部分圖文】:
藍星原礦(a,b)與其中被包覆的藍線石(c)的光學照片
同時,對圖1中1#樣品的黃色區(qū)域P2處與青黃色區(qū)域P6處分別進行紅外透射光譜的分析,可見黃色區(qū)域為典型的葉蠟石相,其紅外特征吸收表現(xiàn)為3675cm-1、1121cm-1、1069cm-1、1052cm-1、949cm-1、853cm-1、835cm-1、812cm-1、574cm-1、540cm-1、483cm-1與418cm-1處的特征吸收[14-15]。相比之下,以P6處為代表的青黃色區(qū)域的紅外譜圖與P2區(qū)的紅外光譜迥異,其紅外特征吸收表現(xiàn):由OH振動引起的3630cm-1與829cm-1吸收譜帶及Si—O—Al振動引起的755cm-1等特征吸收,上述特征吸收與伊利石、絹云母的特征吸收譜帶較好吻合。但因伊利石的Si—O—Si伸縮振動峰位(900~600cm-1)相對簡單,僅現(xiàn)872cm-1與750cm-1處的吸收。相比之下,絹云母(細鱗片狀白云母)在上述區(qū)間的特征吸收略顯復雜,且可見876cm-1、801cm-1、750cm-1、723cm-1、690cm-1、630cm-1與613cm-1或829cm-1與750cm-1處的吸收[14-15]。因本樣品的紅外光譜在該區(qū)間的呈現(xiàn)較復雜的特征吸收(圖3b),初步將該區(qū)的主體礦物組成歸屬為絹云母類。此外,前人研究表明絹云母紅外譜圖中470cm-1、410cm-1峰位是研究絹云母八面體中Fe與Mg特征的敏感帶,且530cm-1、470cm-1的波數(shù)大小與絹云母八面體中Fe與Mg離子含量成線性反比關系,但410cm-1的波數(shù)大小則與八面體中Fe與Mg離子含量成線性正比關系[16]。圖3 1#樣品上P2與P6區(qū)主體礦物組成的紅外光譜
圖2 樣品表面不同顏色區(qū)域組成礦物的顯微紅外光譜進一步對1#號樣品的黃色區(qū)域(以P2處為例)與青黃色區(qū)域(以P6處為例)進行XRD物相對比分析,兩區(qū)的XRD譜圖見圖4,可見黃色區(qū)域主體礦物組成為典型的單斜晶系葉蠟石[5,16],與紅外檢測結論一致。對P6區(qū)進行物相分析,并與標準的伊利石(PDF#26-0911,PDF#24-0495)及絹云母進行物相比對。絹云母,長期以來被定義為細鱗片狀白云母,絹云母的多型多見2M1、1M與1Md等,利用其粉晶衍射的2θ=20°~35°區(qū)間的衍射特征(衍射峰強度、衍射峰峰位)予以區(qū)分[17-18],就本樣品XRD結果而言,伊利石在2θ約20.72°及21.66°未見衍射峰,但在本樣品中可見較弱的衍射峰位,經(jīng)比對分析,青黃色區(qū)域與絹云母的衍射特征更為接近[19]。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水晶中針狀藍線石的譜學特征研究[J]. 吳曉,吳曉玉,韓孝朕,王以群. 激光與光電子學進展. 2018(01)
[2]浙江青田周村雕刻石-葉蠟石礦床特征及工作方法[J]. 葉澤富,周立冰,袁靜. 礦產(chǎn)與地質. 2017(04)
[3]葉臘石微結構及其晶體結構缺陷的高分辨透射電鏡分析[J]. 嚴俊,張儉,胡仙超,姚程,方偉,盛嘉偉. 礦物學報. 2012(01)
[4]青田石、壽山石、昌化雞血石和巴林石的產(chǎn)地特征初步比較研究[J]. 朱選民. 礦產(chǎn)與地質. 2011(01)
[5]青田石品種的分類及其鑒別特征研究[J]. 朱選民. 寶石和寶石學雜志. 2010(04)
[6]青田石的礦物組成特征研究[J]. 業(yè)冬,趙旭剛,鄒妤,祖恩東,王蕾蕾. 巖石礦物學雜志. 2010(02)
[7]天津薊縣長城系串嶺溝組伊利石微結構特征[J]. 陳濤,王河錦. 中國科學(D輯:地球科學). 2007(07)
[8]浙江青田石礦物成分和成玉機理研究[J]. 朱選民. 巖石礦物學雜志. 2003(01)
[9]浙江青田石的寶石學研究[J]. 陳濤. 寶石和寶石學雜志. 2001(03)
[10]藍線石的礦物學特征[J]. 彭卓倫. 礦物巖石地球化學通報. 1998(03)
碩士論文
[1]青田石中若干凍石的礦物學特征研究[D]. 商亮節(jié).浙江大學 2013
本文編號:336955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iqiudizhi/3369552.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