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積介質(zhì)各向異性參數(shù)對三維沉積盆地地震動的影響
發(fā)布時間:2021-08-11 23:22
沉積風化作用使得天然土體表現(xiàn)出成層性和橫觀各向同性(TI),而基于TI層狀介質(zhì)模型的復雜場地地震效應研究尚處于起步階段.本文將間接邊界元方法(IBEM)模擬層狀半無限域地震波場的優(yōu)勢進一步拓展到TI介質(zhì)情況,結(jié)合"分區(qū)契合"技術研究了半空間中TI三維沉積盆地對地震波的散射問題.首先建立TI層狀場地的精確動力剛度矩陣,然后推導TI層狀半空間中均布斜面荷載動力格林函數(shù),接著以格林函數(shù)為基本解建立相應的IBEM.通過與已有文獻對比驗證了方法的正確性,并以基巖上單一土層中半球形TI沉積盆地為例,探討了沉積介質(zhì)各向異性參數(shù)對沉積盆地地震動的影響.研究表明:TI場地地震響應與等效的各向同性場地地震響應存在顯著差異; TI參數(shù)對三維沉積盆地對地震波散射的影響受入射波型、入射角度和入射頻率的影響; TI參數(shù)的改變使得場地動力特性發(fā)生變化,顯著影響了沉積盆地與層狀半空間的動力相互作用機制.
【文章來源】:應用基礎與工程科學學報. 2020,28(06)北大核心EICSCD
【文章頁數(shù)】:19 頁
【部分圖文】:
坐標系(x",y",z")與坐標系(x,y,z)相對關系
散射場通過在邊界的各斜面單元上施加虛擬均布斜面荷載產(chǎn)生的動力響應來模擬,即動力格林函數(shù)法.求解場地在均布斜面荷載作用下的動力響應包括兩部分:場地表面的位移響應;沉積邊界上各斜面單元的位移和應力響應.總體求解思路如下(如圖4所示),首先,在斜面單位荷載所在土層上下界面施加固定端約束,求得固定端的反力和土層內(nèi)部響應;然后,解除上下界面的約束并將上下固定端的反力反向施加到總體系上,使用直接剛度法求解土層交界面及土層內(nèi)部響應;最后,將上述兩種狀態(tài)疊加,即可求得場地在斜面荷載作用下的響應.作用于斜面上的任意方向均布荷載p0均可沿坐標軸分解,各方向的荷載幅值為px 0、py 0和pz 0,均布荷載px(x,y,z)、py(x,y,z)和pz(x,y,z)可表示為
1.1 計算模型如圖1所示,三維TI層狀半空間中存在一個任意形狀的沉積盆地.以沉積中心為坐標原點建立坐標系(圖1).平面q P、q SV和SH波從基巖露頭處入射,根據(jù)入射波平面與y軸的夾角ψy,入射方向和z軸的夾角ψz可唯一確定入射波方向.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橫觀各向同性沉積谷地對平面qP和qSV波的放大作用[J]. 巴振寧,喻志穎,梁建文. 地球物理學進展. 2018(06)
[2]基于TI介質(zhì)模型的沉積谷地對平面SH波的放大效應[J]. 巴振寧,張艷菊,梁建文. 振動工程學報. 2016(04)
[3]圓弧狀多層沉積谷地在Rayleigh波入射下動力響應的解析解[J]. 張郁山. 地球物理學報. 2010(09)
[4]汶川特大地震漢源烈度異常原因的初步分析[J]. 薄景山,齊文浩,劉紅帥,劉博,劉德東,孫有為. 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 2009(06)
[5]圓弧形層狀沉積谷地對入射平面SV波散射解析解[J]. 梁建文,嚴林雋,Vincent W Lee. 固體力學學報. 2003(02)
[6]圓弧形沉積河谷場地在平面P波入射下的響應[J]. 梁建文,嚴林雋,李軍偉,Vincent W.Lee. 巖土力學. 2001(02)
[7]有限尼TI層狀場地對平面入射SH波的響應分析[J]. 薛松濤,陳軍,陳,王遠功. 振動與沖擊. 2000(04)
本文編號:3337095
【文章來源】:應用基礎與工程科學學報. 2020,28(06)北大核心EICSCD
【文章頁數(shù)】:19 頁
【部分圖文】:
坐標系(x",y",z")與坐標系(x,y,z)相對關系
散射場通過在邊界的各斜面單元上施加虛擬均布斜面荷載產(chǎn)生的動力響應來模擬,即動力格林函數(shù)法.求解場地在均布斜面荷載作用下的動力響應包括兩部分:場地表面的位移響應;沉積邊界上各斜面單元的位移和應力響應.總體求解思路如下(如圖4所示),首先,在斜面單位荷載所在土層上下界面施加固定端約束,求得固定端的反力和土層內(nèi)部響應;然后,解除上下界面的約束并將上下固定端的反力反向施加到總體系上,使用直接剛度法求解土層交界面及土層內(nèi)部響應;最后,將上述兩種狀態(tài)疊加,即可求得場地在斜面荷載作用下的響應.作用于斜面上的任意方向均布荷載p0均可沿坐標軸分解,各方向的荷載幅值為px 0、py 0和pz 0,均布荷載px(x,y,z)、py(x,y,z)和pz(x,y,z)可表示為
1.1 計算模型如圖1所示,三維TI層狀半空間中存在一個任意形狀的沉積盆地.以沉積中心為坐標原點建立坐標系(圖1).平面q P、q SV和SH波從基巖露頭處入射,根據(jù)入射波平面與y軸的夾角ψy,入射方向和z軸的夾角ψz可唯一確定入射波方向.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橫觀各向同性沉積谷地對平面qP和qSV波的放大作用[J]. 巴振寧,喻志穎,梁建文. 地球物理學進展. 2018(06)
[2]基于TI介質(zhì)模型的沉積谷地對平面SH波的放大效應[J]. 巴振寧,張艷菊,梁建文. 振動工程學報. 2016(04)
[3]圓弧狀多層沉積谷地在Rayleigh波入射下動力響應的解析解[J]. 張郁山. 地球物理學報. 2010(09)
[4]汶川特大地震漢源烈度異常原因的初步分析[J]. 薄景山,齊文浩,劉紅帥,劉博,劉德東,孫有為. 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 2009(06)
[5]圓弧形層狀沉積谷地對入射平面SV波散射解析解[J]. 梁建文,嚴林雋,Vincent W Lee. 固體力學學報. 2003(02)
[6]圓弧形沉積河谷場地在平面P波入射下的響應[J]. 梁建文,嚴林雋,李軍偉,Vincent W.Lee. 巖土力學. 2001(02)
[7]有限尼TI層狀場地對平面入射SH波的響應分析[J]. 薛松濤,陳軍,陳,王遠功. 振動與沖擊. 2000(04)
本文編號:333709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iqiudizhi/333709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