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三角洲南翼晚更新世硬粘土理化特征及其古環(huán)境意義
發(fā)布時間:2021-08-10 14:40
長江三角洲晚更新世地層中的硬質粘土層作為沿海和陸架區(qū)最具古環(huán)境研究潛力的層段,富含著豐富、多樣且互相疊加的古環(huán)境信息,對其研究有助于探索該區(qū)域氣候冷暖變化與海平面升降的相互作用機制,從而揭示在全球變化的背景下,位于中國東部地區(qū)的晚第四紀沉積地層在沉積環(huán)境演化方面所作出的區(qū)域響應。前人對其時代、成因、物源做了大量研究,但在研究方法上,缺少對硬粘土光釋光年代的測定,對硬粘土后期成土過程以及磁性特征的研究還不夠深入,而且不同區(qū)域的硬粘土對氣候變化的響應也存在差異。因此本文利用粒度、元素地球化學及環(huán)境磁學指標,對位于長江三角洲南翼的蘇州市吳中區(qū)葑亭大道FD孔、上海市奉賢區(qū)拓林鎮(zhèn)TL孔兩鉆孔硬粘土進行了理化特征的分析,結合光釋光測年結果,探討了長江三角洲南翼硬粘土層的成因、物源及其其古環(huán)境意義,主要取得以下幾點認識:(1)FD、TL鉆孔硬粘土樣品均以粉砂顆粒為主(463μm),屬于粘土質粉砂,>63μm的顆粒含量很少,以細顆粒為主。樣品整體分選較差,粒度分布為正偏態(tài),峰度值對應中等偏窄峰態(tài)。FD孔樣品粒度頻率分布曲線呈雙峰分布,TL孔樣品在TL-1及TL-2階段以雙峰...
【文章來源】:華東師范大學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91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技術路線框圖
圖 2-1 長江三角洲分區(qū)(李從先,1999);Ⅱ-南翼:Ⅱ1-南翼前緣,Ⅱ2-南翼后緣(太湖地區(qū));Ⅲ-北緣,Ⅲ2-北翼后緣(里下河地區(qū));Ⅳ-山丘地區(qū)Fig 2-1 Subdivision of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region (Li, 1999 southern flank:Ⅱ1-leading edge of the southern flank,Ⅱ2- traTaihu area);Ⅲ-the northern flank:Ⅲ1- leading edge of the nor
硬粘土分布圖(鄭祥民,1991)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南京周家山下蜀黃土石英顆粒特征及其物源意義[J]. 徐洪陽,鄭祥民,周立旻,任少芳,王小玉,玄曉娜. 沉積學報. 2016(06)
[2]鎮(zhèn)江下蜀土的巖石磁學特征及磁化率變化機制[J]. 陳英勇,李徐生,韓志勇,王曉勇,鹿化煜. 高校地質學報. 2015(04)
[3]末次冰期以來鄱陽湖東北緣下蜀黃土常量元素地球化學特征及其物源指示[J]. 龍進,賈玉連,張智,彭學敏,凌超豪,王朋嶺. 沉積學報. 2015(05)
[4]光釋光測年法——綜述及進展[J]. 張克旗,吳中海,呂同艷,馮卉. 地質通報. 2015(01)
[5]U-Pb ages of zircon grains reveal a proximal dust source of the Xiashu loess, Lower Yangtze River region, China[J]. Fei Liu,Gaojun Li,Jun Chen.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14(20)
[6]黃土中的碳酸鹽礦物特征與化學風化[J]. 梁蓮姬,孫有斌,Christiaan J.Beets,宋友桂. 第四紀研究. 2014(03)
[7]中國亞熱帶風塵沉積物磁學特征對比研究[J]. 葉瑋,朱麗東,李鳳全,陳渠,胡忠行,王天陽,滕飛,楊萍,張珊珊. 第四紀研究. 2013 (05)
[8]光釋光測年基本流程[J]. 賴忠平,歐先交. 地理科學進展. 2013(05)
[9]最近11萬年來東亞季風軌道與千年尺度氣候變率在南京下蜀黃土中的記錄[J]. 張茂恒,孟景聞,夏應菲,賴忠平,汪永進. 地層學雜志. 2011(03)
[10]“巫山黃土”粒度特征及其對成因的指示[J]. 李長安,張玉芬,袁勝元,邵磊,江華軍,周耀,牛志軍,趙小明,涂兵. 地球科學(中國地質大學學報). 2010(05)
碩士論文
[1]植硅體碳十四(14C)測年初探[D]. 楊雪.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 2013
[2]蘇州澄湖湖底暗綠色硬粘土成因機制探討[D]. 梁麗.華東師范大學 2011
[3]蘇州澄湖地區(qū)晚更新世沉積記錄與環(huán)境變遷[D]. 付苗苗.華東師范大學 2009
[4]長江三角洲地區(qū)晚新生代沉積物磁性特征及其沉積環(huán)境、物源與古氣候意義[D]. 陶士康.華東師范大學 2007
[5]東海浪崗山島嶼風塵沉積環(huán)境信息[D]. 曹希強.華東師范大學 2005
本文編號:3334245
【文章來源】:華東師范大學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91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技術路線框圖
圖 2-1 長江三角洲分區(qū)(李從先,1999);Ⅱ-南翼:Ⅱ1-南翼前緣,Ⅱ2-南翼后緣(太湖地區(qū));Ⅲ-北緣,Ⅲ2-北翼后緣(里下河地區(qū));Ⅳ-山丘地區(qū)Fig 2-1 Subdivision of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region (Li, 1999 southern flank:Ⅱ1-leading edge of the southern flank,Ⅱ2- traTaihu area);Ⅲ-the northern flank:Ⅲ1- leading edge of the nor
硬粘土分布圖(鄭祥民,1991)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南京周家山下蜀黃土石英顆粒特征及其物源意義[J]. 徐洪陽,鄭祥民,周立旻,任少芳,王小玉,玄曉娜. 沉積學報. 2016(06)
[2]鎮(zhèn)江下蜀土的巖石磁學特征及磁化率變化機制[J]. 陳英勇,李徐生,韓志勇,王曉勇,鹿化煜. 高校地質學報. 2015(04)
[3]末次冰期以來鄱陽湖東北緣下蜀黃土常量元素地球化學特征及其物源指示[J]. 龍進,賈玉連,張智,彭學敏,凌超豪,王朋嶺. 沉積學報. 2015(05)
[4]光釋光測年法——綜述及進展[J]. 張克旗,吳中海,呂同艷,馮卉. 地質通報. 2015(01)
[5]U-Pb ages of zircon grains reveal a proximal dust source of the Xiashu loess, Lower Yangtze River region, China[J]. Fei Liu,Gaojun Li,Jun Chen.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14(20)
[6]黃土中的碳酸鹽礦物特征與化學風化[J]. 梁蓮姬,孫有斌,Christiaan J.Beets,宋友桂. 第四紀研究. 2014(03)
[7]中國亞熱帶風塵沉積物磁學特征對比研究[J]. 葉瑋,朱麗東,李鳳全,陳渠,胡忠行,王天陽,滕飛,楊萍,張珊珊. 第四紀研究. 2013 (05)
[8]光釋光測年基本流程[J]. 賴忠平,歐先交. 地理科學進展. 2013(05)
[9]最近11萬年來東亞季風軌道與千年尺度氣候變率在南京下蜀黃土中的記錄[J]. 張茂恒,孟景聞,夏應菲,賴忠平,汪永進. 地層學雜志. 2011(03)
[10]“巫山黃土”粒度特征及其對成因的指示[J]. 李長安,張玉芬,袁勝元,邵磊,江華軍,周耀,牛志軍,趙小明,涂兵. 地球科學(中國地質大學學報). 2010(05)
碩士論文
[1]植硅體碳十四(14C)測年初探[D]. 楊雪.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 2013
[2]蘇州澄湖湖底暗綠色硬粘土成因機制探討[D]. 梁麗.華東師范大學 2011
[3]蘇州澄湖地區(qū)晚更新世沉積記錄與環(huán)境變遷[D]. 付苗苗.華東師范大學 2009
[4]長江三角洲地區(qū)晚新生代沉積物磁性特征及其沉積環(huán)境、物源與古氣候意義[D]. 陶士康.華東師范大學 2007
[5]東海浪崗山島嶼風塵沉積環(huán)境信息[D]. 曹希強.華東師范大學 2005
本文編號:333424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iqiudizhi/3334245.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