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北砂巖質石窟地質病害區(qū)域特征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5-19 19:27
陜北石窟作為我國石窟文物的一個重要部分,其中延安的宋金石窟是我國宋金石窟的代表之作,具有特殊珍貴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陜北石窟本身的材質以脆弱的砂巖為主,同時經(jīng)過長年的自然環(huán)境和人為破壞等因素作用下,陜北石窟正遭受著嚴重的穩(wěn)定性破壞和風化破壞,因此,對陜北砂巖石窟的研究保護需求十分迫切,然而陜北地區(qū)石窟的調查研究主要側重于歷史信息角度出發(fā),對于保護現(xiàn)狀和病害狀況研究較為欠缺,需要對陜北砂巖石窟進行較為全面的病害相關調查與研究,為后續(xù)的研究和保護工作提供資料。本文以陜北石窟的考古學與歷史學調查工作為基礎,收集石窟的時代信息、地理位置信息及其保護等級資料,對該地區(qū)石窟分布特征進行整理。再從地質角度出發(fā),利用Arc GIS等軟件方法對區(qū)內石窟定位和地質巖性定位進行確定,從地質角度對石窟分布進行分布整理,從保護等級、地質信息、環(huán)境因素等多個角度綜合選取出具有代表性的的18個石窟作為代表點位石窟進行研究。經(jīng)過實地踏勘和實驗室分析實驗,記錄分類病害表現(xiàn)特征,從石窟賦存地質環(huán)境、自然環(huán)境、本體巖性等因素進行整理,分析其區(qū)域性特征,對整個區(qū)域內石窟病害進行分區(qū)。主要得到以下幾個結論:(1)陜北地區(qū)石窟...
【文章來源】:西北大學陜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77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及意義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義
1.2 研究現(xiàn)狀
1.3 研究內容、方法與技術路線
1.3.1 研究內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技術路線圖
第二章 陜北石窟分布與特征
2.1 陜北石窟分布總體概況
2.2 陜北石窟分布特征
2.3 研究點位選擇
2.3.1 研究點位選擇因素
2.3.2 研究點位確定
第三章 陜北石窟區(qū)域環(huán)境特征
3.1 地形地貌
3.2 地質構造
3.3 地層巖性
3.4 地表水系及水文地質條件
3.5 氣象
第四章 石窟巖石性能研究
4.1 巖石礦物成分
4.2 壓汞儀孔隙率分析
第五章 陜北砂巖石窟病害研究
5.1 白堊系石窟主要病害
5.1.1 石泓寺石窟
5.1.2 馬渠寺羅漢堂石窟
5.1.3 香坊石窟
5.1.4 城臺石窟
5.1.5 何家坬石窟
5.1.6 石寺河石窟
5.1.7 云巖寺石窟
5.1.8 白堊系石窟病害特征
5.2 侏羅系石窟主要病害
5.2.1 萬安禪院石窟
5.2.2 鐘山石窟
5.2.3 清涼山萬佛洞石窟
5.2.4 石窯石窟
5.2.5 狄青牢石窟
5.2.6 紅石峽
5.2.7 青云萬佛洞石窟
5.2.8 真武洞大佛寺石窟
5.2.9 侏羅系石窟病害特征
5.3 三疊系石窟主要病害
5.3.1 懸空寺石窟
5.3.2 米脂萬佛洞石窟
5.3.3 七里村石窟
5.3.4 三疊系石窟病害特征
5.4 病害形式分類及分區(qū)
第六章 結論與展望
6.1 結論與討論
6.2 不足與展望
參考文獻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巖礦鑒定現(xiàn)狀淺談[J]. 王艷琴,王浩. 內蒙古石油化工. 2018(10)
[2]延安宋金石窟僧伽造像內涵探析——以清涼山第11窟和石泓寺第7窟僧伽造像為中心[J]. 石建剛,萬鵬程. 藝術設計研究. 2018(03)
[3]巖石礦物鑒定方法綜述[J]. 宋穎. 化工管理. 2018(23)
[4]陜西富縣柳園石窟調查及相關內容分析[J]. 張華. 考古與文物. 2018(03)
[5]北宋沿邊黨項熟戶的凈土殿堂(二)——陜西志丹縣何家坬石窟的思想內涵與民族屬性分析[J]. 石建剛. 西夏研究. 2018(02)
[6]砂巖類石窟寺保護新進展——以云岡石窟保護研究新成果為例[J]. 黃繼忠,王金華,高峰,王逢睿,齊揚,劉紹軍. 東南文化. 2018(01)
[7]我國石窟寺保護現(xiàn)狀及發(fā)展探析[J]. 王金華,陳嘉琦. 東南文化. 2018(01)
[8]北宋沿邊黨項熟戶的凈土殿堂(一)——陜西志丹縣何家坬石窟調查與初步研究[J]. 石建剛,楊軍. 西夏研究. 2018(01)
[9]彬縣大佛寺砂巖質文物風化機理及保護對策[J]. 戎巖. 咸陽師范學院學報. 2017(02)
[10]延安石窟概述[J]. 張華. 文博. 2016(04)
博士論文
[1]黃土高原歷史時期地貌與土壤侵蝕演變研究[D]. 桑廣書.陜西師范大學 2003
碩士論文
[1]陜西省石窟寺時空分布及其影響因素研究[D]. 李政委.陜西師范大學 2018
[2]砂巖類文物的鹽破壞及保護研究[D]. 丁薇.云南大學 2016
[3]陜北侏羅紀煤田水文地質特征及水文地質單元劃分[D]. 牟來艷.西安科技大學 2014
[4]紅石峽摩崖石刻保護及加固研究[D]. 秦立科.西安建筑科技大學 2007
[5]基于GIS的陜北黃土高原地貌分形特征研究[D]. 李軍鋒.西北大學 2006
本文編號:3196316
【文章來源】:西北大學陜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77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及意義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義
1.2 研究現(xiàn)狀
1.3 研究內容、方法與技術路線
1.3.1 研究內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技術路線圖
第二章 陜北石窟分布與特征
2.1 陜北石窟分布總體概況
2.2 陜北石窟分布特征
2.3 研究點位選擇
2.3.1 研究點位選擇因素
2.3.2 研究點位確定
第三章 陜北石窟區(qū)域環(huán)境特征
3.1 地形地貌
3.2 地質構造
3.3 地層巖性
3.4 地表水系及水文地質條件
3.5 氣象
第四章 石窟巖石性能研究
4.1 巖石礦物成分
4.2 壓汞儀孔隙率分析
第五章 陜北砂巖石窟病害研究
5.1 白堊系石窟主要病害
5.1.1 石泓寺石窟
5.1.2 馬渠寺羅漢堂石窟
5.1.3 香坊石窟
5.1.4 城臺石窟
5.1.5 何家坬石窟
5.1.6 石寺河石窟
5.1.7 云巖寺石窟
5.1.8 白堊系石窟病害特征
5.2 侏羅系石窟主要病害
5.2.1 萬安禪院石窟
5.2.2 鐘山石窟
5.2.3 清涼山萬佛洞石窟
5.2.4 石窯石窟
5.2.5 狄青牢石窟
5.2.6 紅石峽
5.2.7 青云萬佛洞石窟
5.2.8 真武洞大佛寺石窟
5.2.9 侏羅系石窟病害特征
5.3 三疊系石窟主要病害
5.3.1 懸空寺石窟
5.3.2 米脂萬佛洞石窟
5.3.3 七里村石窟
5.3.4 三疊系石窟病害特征
5.4 病害形式分類及分區(qū)
第六章 結論與展望
6.1 結論與討論
6.2 不足與展望
參考文獻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巖礦鑒定現(xiàn)狀淺談[J]. 王艷琴,王浩. 內蒙古石油化工. 2018(10)
[2]延安宋金石窟僧伽造像內涵探析——以清涼山第11窟和石泓寺第7窟僧伽造像為中心[J]. 石建剛,萬鵬程. 藝術設計研究. 2018(03)
[3]巖石礦物鑒定方法綜述[J]. 宋穎. 化工管理. 2018(23)
[4]陜西富縣柳園石窟調查及相關內容分析[J]. 張華. 考古與文物. 2018(03)
[5]北宋沿邊黨項熟戶的凈土殿堂(二)——陜西志丹縣何家坬石窟的思想內涵與民族屬性分析[J]. 石建剛. 西夏研究. 2018(02)
[6]砂巖類石窟寺保護新進展——以云岡石窟保護研究新成果為例[J]. 黃繼忠,王金華,高峰,王逢睿,齊揚,劉紹軍. 東南文化. 2018(01)
[7]我國石窟寺保護現(xiàn)狀及發(fā)展探析[J]. 王金華,陳嘉琦. 東南文化. 2018(01)
[8]北宋沿邊黨項熟戶的凈土殿堂(一)——陜西志丹縣何家坬石窟調查與初步研究[J]. 石建剛,楊軍. 西夏研究. 2018(01)
[9]彬縣大佛寺砂巖質文物風化機理及保護對策[J]. 戎巖. 咸陽師范學院學報. 2017(02)
[10]延安石窟概述[J]. 張華. 文博. 2016(04)
博士論文
[1]黃土高原歷史時期地貌與土壤侵蝕演變研究[D]. 桑廣書.陜西師范大學 2003
碩士論文
[1]陜西省石窟寺時空分布及其影響因素研究[D]. 李政委.陜西師范大學 2018
[2]砂巖類文物的鹽破壞及保護研究[D]. 丁薇.云南大學 2016
[3]陜北侏羅紀煤田水文地質特征及水文地質單元劃分[D]. 牟來艷.西安科技大學 2014
[4]紅石峽摩崖石刻保護及加固研究[D]. 秦立科.西安建筑科技大學 2007
[5]基于GIS的陜北黃土高原地貌分形特征研究[D]. 李軍鋒.西北大學 2006
本文編號:319631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iqiudizhi/3196316.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