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剪力墻基礎隔震結構地震響應及易損性分析
發(fā)布時間:2021-04-02 22:04
基礎隔震作為一種安全有效的建筑減震技術應用的最早,也最為成熟,不僅應用于新建工程的抗震設計,而且應用于歷史性建筑的抗震加固。大量振動臺實驗和理論研究表明,隔震建筑具有優(yōu)異的抗震性能,隔震建筑在近十幾年來的幾次大震中表現良好也證明了這一點。目前,隨著技術的進步和研究的深入,隔震技術已逐漸向高層建筑發(fā)展,因而,對這類隔震結構的地震反應展開研究對保護人們生命財產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文首先介紹了隔震技術的基本原理,建立了單質點基礎隔震體系的力學模型,并對其動力平衡方程進行了推導和求解,闡述了隔震支座的性能參數及力學模型。其次,利用有限元軟件SAP2000建立框架剪力墻基礎隔震結構,對其進行模態(tài)分析、多遇和罕遇地震下的動力時程分析,并將其計算結果與相應的傳統(tǒng)非隔震結構進行對比,以分析隔震結構的減震效果。最后,針對基礎隔震結構由于歷史震害資料較少等原因導致對該類結構體系在地震作用下損傷破壞數據記錄不多的問題,對基礎隔震結構進行了地震易損性分析,從概率的角度定量地描述隔震結構的抗震性能。通過以上分析得到如下結論:(1)采用隔震技術后,結構的自振周期明顯增大,結構周期延長后能夠有效的避開場地的卓...
【文章來源】:合肥工業(yè)大學安徽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102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隔震支座建筑各部分示意圖
膠隔震系統(tǒng)最主要的組成元件是疊層橡膠支座,它是一種橡膠制品。該支座是由橡膠和薄鋼板一層層相互疊加形成的,因而結構比較復雜,橡膠和鋼板需要采用專門的硫化工藝粘合而成。常用的橡膠隔震支座有:天然橡膠支座、鉛芯橡膠支座(見圖 1.2)、高阻尼橡膠支座等。圖 1.1 隔震支座建筑各部分示意圖Fig 1.1 the schematic drawing of each part of a isolated building
圖 1.3 隔震層組成示意圖 1.3 the 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formation of a isolation術原理基礎固結在地面上,地震發(fā)生時結構受到的地從而導致結構構件產生破壞,結構內部人員也(a)所示,這種抵抗地震的設計理念可以用 “設計理念在于“隔”字,采取“拒敵于門外”設置柔性隔震層,柔性隔震層在地震作用下產本身位移很小,從而減弱上部結構的地震作用靠性,如圖 1.4(b)所示?梢钥闯,抗震設結構設計的一次重大改變和飛躍。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基礎隔震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的性能水準劃分與量化分析[J]. 杜永峰,王光環(huán). 工程抗震與加固改造. 2013(06)
[2]復雜高層結構基于增量動力分析法的地震易損性分析[J]. 呂西林,蘇寧粉,周穎. 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 2012(05)
[3]考慮參數優(yōu)化的層間隔震結構振動臺試驗研究[J]. 祁皚,鄭國琛,閻維明. 建筑結構學報. 2009(02)
[4]基礎隔震結構的性能水準與設防目標[J]. 劉鵬飛,劉偉慶,王曙光. 工程抗震與加固改造. 2008(06)
[5]層間隔震結構工作機理研究[J]. 祁皚,林云騰,鄭國琛. 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 2006(04)
[6]基于可靠度和靈敏度的結構局部地震易損性分析[J]. 呂大剛,王光遠. 自然災害學報. 2006(04)
[7]底部二層框架上部多塔樓底隔震數值模擬與試驗研究[J]. 徐忠根,周福霖. 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 2005(01)
[8]層間隔震技術評述[J]. 祁皚. 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 2004(06)
[9]橡膠墊隔震支座結構高寬比限值研究[J]. 李宏男,吳香香. 建筑結構學報. 2003(02)
[10]結構偏心對基礎隔震結構地震反應的影響[J]. 吳香香,李宏男. 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 2003(01)
本文編號:3116042
【文章來源】:合肥工業(yè)大學安徽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102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隔震支座建筑各部分示意圖
膠隔震系統(tǒng)最主要的組成元件是疊層橡膠支座,它是一種橡膠制品。該支座是由橡膠和薄鋼板一層層相互疊加形成的,因而結構比較復雜,橡膠和鋼板需要采用專門的硫化工藝粘合而成。常用的橡膠隔震支座有:天然橡膠支座、鉛芯橡膠支座(見圖 1.2)、高阻尼橡膠支座等。圖 1.1 隔震支座建筑各部分示意圖Fig 1.1 the schematic drawing of each part of a isolated building
圖 1.3 隔震層組成示意圖 1.3 the 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formation of a isolation術原理基礎固結在地面上,地震發(fā)生時結構受到的地從而導致結構構件產生破壞,結構內部人員也(a)所示,這種抵抗地震的設計理念可以用 “設計理念在于“隔”字,采取“拒敵于門外”設置柔性隔震層,柔性隔震層在地震作用下產本身位移很小,從而減弱上部結構的地震作用靠性,如圖 1.4(b)所示?梢钥闯,抗震設結構設計的一次重大改變和飛躍。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基礎隔震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的性能水準劃分與量化分析[J]. 杜永峰,王光環(huán). 工程抗震與加固改造. 2013(06)
[2]復雜高層結構基于增量動力分析法的地震易損性分析[J]. 呂西林,蘇寧粉,周穎. 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 2012(05)
[3]考慮參數優(yōu)化的層間隔震結構振動臺試驗研究[J]. 祁皚,鄭國琛,閻維明. 建筑結構學報. 2009(02)
[4]基礎隔震結構的性能水準與設防目標[J]. 劉鵬飛,劉偉慶,王曙光. 工程抗震與加固改造. 2008(06)
[5]層間隔震結構工作機理研究[J]. 祁皚,林云騰,鄭國琛. 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 2006(04)
[6]基于可靠度和靈敏度的結構局部地震易損性分析[J]. 呂大剛,王光遠. 自然災害學報. 2006(04)
[7]底部二層框架上部多塔樓底隔震數值模擬與試驗研究[J]. 徐忠根,周福霖. 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 2005(01)
[8]層間隔震技術評述[J]. 祁皚. 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 2004(06)
[9]橡膠墊隔震支座結構高寬比限值研究[J]. 李宏男,吳香香. 建筑結構學報. 2003(02)
[10]結構偏心對基礎隔震結構地震反應的影響[J]. 吳香香,李宏男. 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 2003(01)
本文編號:311604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iqiudizhi/31160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