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科技論文 > 地質論文 >

鮮水河-小江斷裂系和紅河斷裂帶交切關系的地震學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3-30 06:52
  青藏高原東南緣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內部應力場特征復雜,是現(xiàn)今地震和構造劇烈活動的區(qū)域。目前,主要有兩種關于青藏高原東南緣現(xiàn)今動力學模式:一是紅河斷裂帶的右旋作用下,塊體橫向擠出產(chǎn)生的區(qū)域斷裂活動和走滑斷裂;二是鮮水河-小江斷裂系作用下,川滇地塊繞東喜馬拉雅構造結順時針旋轉運動。兩種模式的關鍵在于鮮水河-小江斷裂系是否穿過紅河斷裂帶后形成了一條貫穿青藏高原東南緣的東邊界。本文的研究區(qū)域位于青藏高原東南緣的滇緬地區(qū),是認識和研究青藏高原東南緣順時針旋轉模式的關鍵區(qū)域。區(qū)內主要發(fā)育有奠邊府斷裂帶、瀾滄-耿馬斷裂帶、紅河斷裂帶和小江斷裂帶等。根據(jù)GPS數(shù)據(jù)及早期建立的川滇旋鈕構造體系可知:鮮水河-小江斷裂系自上新世(約5.3Ma)以來,和奠邊府斷裂帶的左旋活動開始作為分割北部川滇塊體和南部思茅塊體擠出的逃逸邊界,該時間約與紅河斷裂帶開始右旋的時間相近。然而,第四紀以來,紅河斷裂帶及其右旋剪切作用活動相對較弱,其調節(jié)作用也隨之下降,鮮水河-小江斷裂系沿著青藏高原東南緣邊界的左旋作用相對提高。在前人研究結果的基礎上,本文試圖從地震學角度探討紅河斷裂帶和鮮水河-小江斷裂系的交切關系,小江斷裂帶南段... 

【文章來源】: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北京市

【文章頁數(shù)】:97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鮮水河-小江斷裂系和紅河斷裂帶交切關系的地震學研究


研究區(qū)概況及主要斷裂帶(修改自徐錫偉等,2016和ShiXetal.,2018)

地震目錄,統(tǒng)計特征


圖 2.1 原始地震目錄統(tǒng)計特征a 時間-震級圖;b 時間-深度圖;c 震源深度分布圖;d 震級-累積頻度關系(黃色星號為 2014 年 10 月景谷地震,下同)圖 2.1(d)分別給出了累積與非累積的震級-頻度分布。震級頻度關系為:logN=5.165-0.76M 藍色倒三角形箭頭標出了 Mc=1.3 的位置。研究區(qū)最小完整震級在下文研究中地震目錄的合理運用及震級下限的選取提供了參考依據(jù)。2.2 小震精定位地震定位是地震發(fā)生的時空強要素的確定其本質是地球物理反演,絕對位置的精確程度受臺站布局、震相精度和地殼速度結構等因素影響。高精度的地震定位在認識板塊構造、斷層區(qū)域構造、地震破裂機制以及尋找隱伏斷層方面有重要

地震定位,雙差


圖 2.2 雙差地震定位法圖解(據(jù) Waldhauser F., et al, 2000).2 中實心圓和空心圓代表實驗震源,它們通過互相關(實線))與相鄰事件相連?招膱A是地震事件i和 j 的初始定位位置慢度, x 為地震事件i和 j 定位前后偏移位移量,dt為在臺站事件i和 j 的走時差(Waldhauser F., et al, 2000)。結果及分析地震定位算法(WaldhauserandEllsworth,2000,2001)是由主來,但不依賴主事件的相對定位方法。該方法由于使用地震對,當震中分布比較密集,地震對之間的距離相較于地震對到臺則可以認為每次地震事件到同一臺站以相同路徑傳播,最大限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同一地震多個震源機制中心解的確定[J]. 萬永革.  地球物理學報. 2019(12)
[2]帕米爾—興都庫什地區(qū)構造應力場反演及拆離板片應力形因子特征研究[J]. 崔華偉,萬永革,黃驥超,盛書中,靳志同.  地球物理學報. 2019(05)
[3]2017年精河MS6.6地震鄰區(qū)構造應力場特征與發(fā)震斷層性質的厘定[J]. 劉兆才,萬永革,黃驥超,靳志同,楊帆,李瑤.  地球物理學報. 2019(04)
[4]由震源機制解分析華北地區(qū)構造應力場[J]. 劉麗,劉檀,董一兵,朱音杰.  華北地震科學. 2017(04)
[5]青藏高原東南緣及鄰區(qū)地殼介質非均勻性譜結構[J]. 范小平,何奕成,阮祥.  地震地質. 2017(05)
[6]小江斷裂帶及鄰區(qū)巖石圈磁場變化特征分析[J]. 張忠龍,趙育飛,顧健.  地震研究. 2017(03)
[7]2014年云南景谷MS 6.6地震序列雙差定位及震源機制解特征研究[J]. 李丹寧,高洋,朱慧宇,秦敏,張會苑,徐彥.  地震研究. 2017(03)
[8]利用現(xiàn)代小震分布和區(qū)域應力場確定1654年天水南8級地震斷層面參數(shù)[J]. 董宗明,劉白云.  甘肅科技. 2017(12)
[9]奠邊府斷裂與南北地震帶若干問題討論[J]. 張建國,丁志峰.  地震研究. 2016(04)
[10]The Grid Search Algorithm of Tectonic Stress Tensor Based on Focal Mechanism Data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he Boundary Zone of China, Vietnam and Laos[J]. Yongge Wan,Shuzhong Sheng,Jichao Huang,Xiang Li,Xin Chen.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2016(05)

博士論文
[1]鄂爾多斯塊體周緣地殼應力場與斷層面參數(shù)的研究[D]. 盛書中.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2015
[2]中越紅河斷裂活動性研究[D]. 張建國.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2009

碩士論文
[1]雙差地震定位法及其應用研究[D]. 趙云峰.長安大學 2011



本文編號:3109082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iqiudizhi/3109082.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04d47***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