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黑兩省東部地區(qū)金礦床地球化學找礦模型
發(fā)布時間:2021-02-25 14:00
吉-黑兩省東部地區(qū)是我國重要的黃金生產(chǎn)地之一。本文選擇該區(qū)黑龍江嘉蔭團結溝金礦床、東寧金廠金礦床和吉林省樺甸夾皮溝金礦床作為研究對象,通過研究這三個礦床各自的地質特征和勘查地球化學特征,采用全國礦產(chǎn)資源潛力評價中典型礦床地球化學建模技術方法,分別建立三個典型金礦床的地球化學找礦模型,進而歸納總結建立吉-黑兩省東部地區(qū)金礦床地球化學找礦模型。團結溝金礦床賦礦地層為中元古界黑龍江群片巖和下白堊統(tǒng)寧遠村組火山巖。礦體處于出露狀態(tài),受斷裂控制明顯,成礦與團結溝斜長花崗斑巖體有關,成礦年齡約102Ma,礦化與硅化最為密切。區(qū)域地球化學勘查階段的找礦指示元素共4項,包括As、Au、Li、Sb,可能是找礦指示元素的有Hg、Be、U;巖石地球化學勘查階段的找礦指示元素共7項,包括Ag、As、Au、Cr、Hg、Mo、Sb,可能是找礦指示元素的有Cd、F、U;團結溝金礦床通用找礦指示元素共4項,包括As、Au、Hg、Sb。金廠金礦床賦礦巖體為印支期-燕山期中酸性侵入巖體。礦體處于出露狀態(tài),受斷裂控制明顯,成礦與花崗斑巖關系密切,成礦年齡約113Ma。區(qū)域地球化學勘查階段的找礦指示元素共10項,包括Ag、A...
【文章來源】: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66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選題背景及意義
1.2 研究現(xiàn)狀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1.4 完成工作量
2 吉-黑兩省東部地區(qū)區(qū)域成礦背景
2.1 研究區(qū)范圍
2.2 大地構造背景
2.3 區(qū)域地層
2.3.1 元古界
2.3.2 古生界
2.3.3 中生界
2.3.4 新生界
2.4 區(qū)域巖漿巖
2.5 區(qū)域構造
2.6 區(qū)域礦產(chǎn)
3 黑龍江嘉蔭團結溝金礦床
3.1 地質特征
3.1.1 區(qū)域地質特征
3.1.2 礦區(qū)地質特征
3.1.3 礦體地質特征
3.1.4 勘查開發(fā)概況
3.2 勘查地球化學特征
3.2.1 區(qū)域地球化學勘查
3.2.2 巖石地球化學
3.2.3 通用找礦指示元素
3.3 找礦模型
4 黑龍江東寧金廠金礦床
4.1 地質特征
4.1.1 區(qū)域地質特征
4.1.2 礦區(qū)地質特征
4.1.3 礦體地質特征
4.1.4 勘查開發(fā)狀況
4.2 勘查地球化學特征
4.2.1 區(qū)域地球化學勘查
4.2.2 巖石地球化學
4.2.3 通用找礦指示元素
4.3 找礦模型
5 吉林樺甸夾皮溝金礦床
5.1 地質特征
5.1.1 區(qū)域地質特征
5.1.2 礦區(qū)地質特征
5.1.3 礦體地質特征
5.1.4 勘查開發(fā)狀況
5.2 勘查地球化學特征
5.2.1 區(qū)域地球化學勘查
5.2.2 巖石地球化學
5.2.3 通用找礦指示元素
5.3 找礦模型
6 吉-黑兩省東部地區(qū)金礦床地球化學找礦模型
6.1 典型金礦床地質特征
6.2 吉-黑兩省東部地區(qū)金礦通用找礦指示元素
6.2.1 定性分析
6.2.2 定量分析
6.3 吉-黑兩省東部地區(qū)金礦床地球化學找礦模型
7 結論
參考文獻
致謝
附錄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團結溝金礦礦床地質特征及控礦因素[J]. 李濤,毛一峰,朵雪蓮. 西部資源. 2017(02)
[2]滇西南墨江金廠金鎳礦床金、鎳賦存狀態(tài)及成礦過程探討[J]. 熊伊曲,楊立強,邵擁軍,趙凱,李坡,盧宜冠,杜達洋. 巖石學報. 2015(11)
[3]應用鋯石裂變徑跡方法研究夾皮溝本區(qū)金礦成礦時代[J]. 馮云磊,袁萬明,曹建輝,郝娜娜,陳小寧,段宏偉. 原子能科學技術. 2015(02)
[4]簡述夾皮溝金礦區(qū)地質特征[J]. 王坤. 西部探礦工程. 2014(04)
[5]黑龍江金廠金礦床構造控巖控礦規(guī)律及找礦方向[J]. 肖力,湯媛媛,趙玉鎖,卿敏,王艷忠,張景海,王美娟. 黃金. 2013(11)
[6]吉黑東部延邊-東寧成礦帶成礦規(guī)律及成礦預測[J]. 閆家盼,趙玉鎖,謝博,李光琪,張文華,趙由之. 礦物學報. 2013(S2)
[7]造山型金礦成礦流體來源與演化的氫-氧同位素示蹤:夾皮溝金礦帶例析[J]. 楊利亞,楊立強,袁萬明,張闖,趙凱,于海軍. 巖石學報. 2013(11)
[8]黑龍江金廠金礦區(qū)J0號礦體閃長巖角礫的鋯石U-Pb測年及其地質意義[J]. 王連國,韓吉龍,柴鵬. 世界地質. 2013(03)
[9]夾皮溝八家子金礦地質特征成礦規(guī)律及礦石加工技術[J]. 王昕,隋錫佳,曲光,姜亞潔. 吉林地質. 2013(01)
[10]中國東北中生代構造體制與區(qū)域成礦背景:來自中生代火山巖組合時空變化的制約[J]. 許文良,王楓,裴福萍,孟恩,唐杰,徐美君,王偉. 巖石學報. 2013(02)
博士論文
[1]黑龍江省內生金礦成礦作用研究[D]. 薛明軒.吉林大學 2012
[2]吉林省夾皮溝金礦帶構造—流體—成礦系統(tǒng)[D]. 黃志新.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2012
[3]黑龍江省主要金屬礦產(chǎn)構造—成礦系統(tǒng)基本特征[D]. 譚成印.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2009
碩士論文
[1]黑龍江省東寧縣金廠金礦床地質特征及成礦預測[D]. 蔡文艷.吉林大學 2017
[2]黑龍江省金廠與老黑山地區(qū)巖漿巖特征及成因對比研究[D]. 張艷松.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2016
[3]中國典型鎢礦床區(qū)域地球化學找礦模型研究[D]. 夏旭麗.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2014
[4]黑龍江金廠金礦Ⅻ號礦體金活動態(tài)地球化學測量應用研究[D]. 毛永新.吉林大學 2014
[5]黑龍江東寧金廠金礦床礦化富集規(guī)律研究[D]. 馬芳.吉林大學 2014
[6]吉林省夾皮溝金礦床地球化學及礦床成因[D]. 楊利亞.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2011
[7]黑龍江省金廠金礦蝕變巖研究及其找礦意義[D]. 孫雨沁.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2011
[8]黑龍江東寧金廠金礦地學多元信息深邊部綜合找礦研究[D]. 李兆誼.桂林理工大學 2011
[9]黑龍江省團結溝金礦床成礦地質背景與成礦模式研究[D]. 聶喜濤.吉林大學 2010
[10]吉林省夾皮溝金礦床地球化學特征與成礦規(guī)律研究[D]. 劉向偉.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2010
本文編號:3051074
【文章來源】: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66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選題背景及意義
1.2 研究現(xiàn)狀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1.4 完成工作量
2 吉-黑兩省東部地區(qū)區(qū)域成礦背景
2.1 研究區(qū)范圍
2.2 大地構造背景
2.3 區(qū)域地層
2.3.1 元古界
2.3.2 古生界
2.3.3 中生界
2.3.4 新生界
2.4 區(qū)域巖漿巖
2.5 區(qū)域構造
2.6 區(qū)域礦產(chǎn)
3 黑龍江嘉蔭團結溝金礦床
3.1 地質特征
3.1.1 區(qū)域地質特征
3.1.2 礦區(qū)地質特征
3.1.3 礦體地質特征
3.1.4 勘查開發(fā)概況
3.2 勘查地球化學特征
3.2.1 區(qū)域地球化學勘查
3.2.2 巖石地球化學
3.2.3 通用找礦指示元素
3.3 找礦模型
4 黑龍江東寧金廠金礦床
4.1 地質特征
4.1.1 區(qū)域地質特征
4.1.2 礦區(qū)地質特征
4.1.3 礦體地質特征
4.1.4 勘查開發(fā)狀況
4.2 勘查地球化學特征
4.2.1 區(qū)域地球化學勘查
4.2.2 巖石地球化學
4.2.3 通用找礦指示元素
4.3 找礦模型
5 吉林樺甸夾皮溝金礦床
5.1 地質特征
5.1.1 區(qū)域地質特征
5.1.2 礦區(qū)地質特征
5.1.3 礦體地質特征
5.1.4 勘查開發(fā)狀況
5.2 勘查地球化學特征
5.2.1 區(qū)域地球化學勘查
5.2.2 巖石地球化學
5.2.3 通用找礦指示元素
5.3 找礦模型
6 吉-黑兩省東部地區(qū)金礦床地球化學找礦模型
6.1 典型金礦床地質特征
6.2 吉-黑兩省東部地區(qū)金礦通用找礦指示元素
6.2.1 定性分析
6.2.2 定量分析
6.3 吉-黑兩省東部地區(qū)金礦床地球化學找礦模型
7 結論
參考文獻
致謝
附錄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團結溝金礦礦床地質特征及控礦因素[J]. 李濤,毛一峰,朵雪蓮. 西部資源. 2017(02)
[2]滇西南墨江金廠金鎳礦床金、鎳賦存狀態(tài)及成礦過程探討[J]. 熊伊曲,楊立強,邵擁軍,趙凱,李坡,盧宜冠,杜達洋. 巖石學報. 2015(11)
[3]應用鋯石裂變徑跡方法研究夾皮溝本區(qū)金礦成礦時代[J]. 馮云磊,袁萬明,曹建輝,郝娜娜,陳小寧,段宏偉. 原子能科學技術. 2015(02)
[4]簡述夾皮溝金礦區(qū)地質特征[J]. 王坤. 西部探礦工程. 2014(04)
[5]黑龍江金廠金礦床構造控巖控礦規(guī)律及找礦方向[J]. 肖力,湯媛媛,趙玉鎖,卿敏,王艷忠,張景海,王美娟. 黃金. 2013(11)
[6]吉黑東部延邊-東寧成礦帶成礦規(guī)律及成礦預測[J]. 閆家盼,趙玉鎖,謝博,李光琪,張文華,趙由之. 礦物學報. 2013(S2)
[7]造山型金礦成礦流體來源與演化的氫-氧同位素示蹤:夾皮溝金礦帶例析[J]. 楊利亞,楊立強,袁萬明,張闖,趙凱,于海軍. 巖石學報. 2013(11)
[8]黑龍江金廠金礦區(qū)J0號礦體閃長巖角礫的鋯石U-Pb測年及其地質意義[J]. 王連國,韓吉龍,柴鵬. 世界地質. 2013(03)
[9]夾皮溝八家子金礦地質特征成礦規(guī)律及礦石加工技術[J]. 王昕,隋錫佳,曲光,姜亞潔. 吉林地質. 2013(01)
[10]中國東北中生代構造體制與區(qū)域成礦背景:來自中生代火山巖組合時空變化的制約[J]. 許文良,王楓,裴福萍,孟恩,唐杰,徐美君,王偉. 巖石學報. 2013(02)
博士論文
[1]黑龍江省內生金礦成礦作用研究[D]. 薛明軒.吉林大學 2012
[2]吉林省夾皮溝金礦帶構造—流體—成礦系統(tǒng)[D]. 黃志新.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2012
[3]黑龍江省主要金屬礦產(chǎn)構造—成礦系統(tǒng)基本特征[D]. 譚成印.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2009
碩士論文
[1]黑龍江省東寧縣金廠金礦床地質特征及成礦預測[D]. 蔡文艷.吉林大學 2017
[2]黑龍江省金廠與老黑山地區(qū)巖漿巖特征及成因對比研究[D]. 張艷松.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2016
[3]中國典型鎢礦床區(qū)域地球化學找礦模型研究[D]. 夏旭麗.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2014
[4]黑龍江金廠金礦Ⅻ號礦體金活動態(tài)地球化學測量應用研究[D]. 毛永新.吉林大學 2014
[5]黑龍江東寧金廠金礦床礦化富集規(guī)律研究[D]. 馬芳.吉林大學 2014
[6]吉林省夾皮溝金礦床地球化學及礦床成因[D]. 楊利亞.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2011
[7]黑龍江省金廠金礦蝕變巖研究及其找礦意義[D]. 孫雨沁.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2011
[8]黑龍江東寧金廠金礦地學多元信息深邊部綜合找礦研究[D]. 李兆誼.桂林理工大學 2011
[9]黑龍江省團結溝金礦床成礦地質背景與成礦模式研究[D]. 聶喜濤.吉林大學 2010
[10]吉林省夾皮溝金礦床地球化學特征與成礦規(guī)律研究[D]. 劉向偉.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2010
本文編號:305107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iqiudizhi/3051074.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