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東瀾滄江地區(qū)侏羅紀巖石地層格架及沉積盆地演化
【學位授予單位】:成都理工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P534.52;P542
【圖文】:
第 1 章 概論第 1 章 緒論1.1 研究區(qū)位置及其自然地理研究區(qū)位于青藏高原東部,東經:96°00′—100°00′,北緯:28°00′—32°00′。行政區(qū)內有西藏自治區(qū)洛隆縣、八宿縣、昌都縣、察雅縣、貢覺縣、芒康縣、左貢縣、察隅縣、墨脫縣、波密縣;四川省白玉縣、巴塘縣等。區(qū)內交通條件相對較便利,有川藏公路北線、川藏公路南線、滇藏公路等主要干道公路貫穿研究區(qū)域東西南北各個方位,區(qū)域內其它部分地方也有一般公路可通行,邦達機場也在研究區(qū)內,每周有多班航班飛行(圖 1-1)。
實驗人員經驗豐富、技術牢固,為分析數據的準確性提供了有利保障?偟膩碚f本次研究所擁有的基礎資料豐富、使用的設備儀器先進、工作技術人員經驗豐富,本次研究完全可以順利進行。在技術路線(圖 1-2)上,通過查閱大量文獻對前人研究成果進行深入認識,分析研究區(qū)域構造演化歷史、藏東瀾滄江地區(qū)侏羅系地質背景,此外特別是對前人研究成果中有關藏東瀾滄江地區(qū)侏羅系沉積盆地類型、沉積相的研究、地球化學及巖相古地理,構造背景相關的成果進行綜合認識。通過對樣品的初步認識,分析侏羅系地層巖石成巖成礦作用及特征。將有重要意義的樣品磨制成薄片,并且對其進行同位素測年、化石分析鑒定等地球化學分析手段對研究區(qū)侏羅系巖石成巖成礦作用類型、成巖成礦環(huán)境等進行深入探究。再結合沉積相研究,巖相古地理、構造地質背景等進行綜合分析;探究藏東瀾滄江地區(qū)侏羅系的巖石地層格架。最后對研究區(qū)域的沉積盆地演化進行深入探討,分析巖相古地理對成礦的影響。
第 2 章 瀾滄江地區(qū)侏羅紀多重地層劃分伏于中侏羅世東大橋組之下的一套由紫紅、暗紫紅色頁巖、粘土巖灰色、灰黑色頁巖組成的地層體(王劍 等,2004)。藏察雅縣香堆鎮(zhèn)汪布早侏羅世汪布組(J1w)實測剖面(圖 2-2),局區(qū)調隊 1992 年測制,2006 年適當修改。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柳妮;林良彪;陳洪德;張宗斌;趙夢瑩;;四川盆地川西北地區(qū)侏羅系自流井組大安寨段頁巖氣聚集條件[J];中國地質;2014年05期
2 李英強;何登發(fā);;四川盆地及鄰區(qū)早侏羅世構造-沉積環(huán)境與原型盆地演化[J];石油學報;2014年02期
3 高小躍;劉洛夫;尚曉慶;王英;蘇天喜;戴琦雯;;塔里木盆地侏羅系泥頁巖儲層特征與頁巖氣成藏地質背景[J];石油學報;2013年04期
4 張明學;檀玉松;田得光;王正哲;王一飛;劉玉成;曹鵬;;松遼盆地北部明水-綏化地區(qū)下白堊統沉積體系特征[J];價值工程;2012年33期
5 潘桂棠;王立全;李榮社;尹福光;朱弟成;;多島弧盆系構造模式:認識大陸地質的關鍵[J];沉積與特提斯地質;2012年03期
6 石玉晗;薛冰宇;薛金寶;張仕博;;渤海萊州灣凹陷古近系東三段沉積體系[J];內蒙古石油化工;2011年07期
7 陳學華;;川西前陸盆地侏羅紀構造-層序巖相古地理特征[J];中國西部科技;2011年04期
8 沈曉雙;王娜;樊春艷;羅光東;;烏爾遜凹陷下白堊統大磨拐河組大一段沉積特征研究[J];內蒙古石油化工;2010年24期
9 蔣光武;謝堯武;白珍平;西諾朗杰;強巴扎西;彭興階;;青藏高原班公湖-怒江縫合帶丁青-碧土段大地構造演化[J];地質通報;2009年09期
10 王麗靜;趙林;曹維福;劉淑芬;;徐家圍子西部地區(qū)層序劃分及控制因素分析[J];石油天然氣學報;2009年02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朱多錄;云南蘭坪盆地多金屬礦床主控因素、成礦系列與成礦模式[D];蘭州大學;2012年
2 倪忠云;西藏曲水—桑日地區(qū)生態(tài)地質環(huán)境承載力研究[D];成都理工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李朝輝;四川盆地侏羅紀巖相古地理研究[D];成都理工大學;2016年
2 侯春秋;西藏拉薩—澤當地區(qū)1:20萬鉛鋅地球化學異常信息處理研究[D];成都理工大學;2011年
3 李小亮;西藏東部類烏齊—左貢構造帶鉛鋅多金屬成礦規(guī)律與成礦潛力研究[D];成都理工大學;2011年
4 呂杰;青藏高原侏羅紀羌塘盆地構造—古地理和盆地演化[D];成都理工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279918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iqiudizhi/27991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