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科技論文 > 地質論文 >

內(nèi)蒙古北山蘆草井西火山巖地層歸屬及構造背景探究

發(fā)布時間:2020-06-06 02:41
【摘要】:內(nèi)蒙古北山地區(qū)位于中亞造山帶中南緣,西伯利亞板塊、塔里木板塊和華北板塊交匯處的關鍵位置,構造位置特殊,巖漿活動強烈。古生代是該地區(qū)不同洋盆和陸塊形成及演化的重要時期,大洋的開合、板塊的拼貼與碰撞導致各類巖漿巖分布廣泛,其中以華力西期的巖漿巖最為多見。蘆草井地區(qū)位于北山造山帶北部,區(qū)內(nèi)火山巖地層較為發(fā)育,但研究程度較低,火山巖的巖石組成、巖相、巖石地球化學等特征均不甚明確,且缺乏精確的同位素定年資料。本文系統(tǒng)地對蘆草井西火山巖進行了巖石學、巖相學、同位素年代學及地球化學等方面的研究,旨在為北山北部地區(qū)的巖漿巖與地層的年代格架提供年齡依據(jù),同時為該地區(qū)的區(qū)域大地構造演化提供新的資料。根據(jù)蘆草井西火山巖巖石組合、巖相學、年齡數(shù)據(jù)及與區(qū)域地層的對比,本文對其歸屬進行了重新厘定。同時,根據(jù)該火山巖的地球化學特征,探討了其巖漿來源及構造背景。結合區(qū)域地質資料,分析得出了以下結論:(1)蘆草井西火山巖主要為一套英安巖、安山巖、英安質(含角礫)熔結凝灰?guī)r夾少量陸源碎屑巖的巖石組合,屬海陸交互相火山巖。物質組成和巖相學特征指示其應歸屬于區(qū)域上的上石炭統(tǒng)白山組,而非泥盆系雀兒山群。(2)兩個蘆草井西火山巖樣品鋯石測得LA-ICP-MS U-Pb年齡值分別為304.0±1.4Ma、311.98±0.86Ma,屬晚石炭世。該2組年齡是將蘆草井西火山巖厘定到上石炭統(tǒng)白山組的間接依據(jù)。(3)蘆草井西火山巖顯示鈣堿性特征,明顯富集強不相容元素Th、Hf及大離子親石元素Rb,而強烈虧損高場強元素(HFSE)Nb、Ta、P、Ti。輕重稀土分餾較為明顯,Eu微弱負異常。(4)蘆草井西火山巖巖漿來源為殼幔混源,但以殼源物質為主,其構造背景為陸緣弧環(huán)境。
【圖文】:

地理,蘆草,工程碩士學位,天山山系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工程碩士學位論文第二章 區(qū)域地質背景2.1 蘆草井地區(qū)大地構造背景北山地區(qū)位于新疆、甘肅及內(nèi)蒙古的交界處,北鄰蒙古共和國,南為敦煌盆地,西與天山山系相連,東以弱水為界,東西長約 520km,南北寬約 254km(劉雪亞等,1995)。地理坐標為東經(jīng) 95°00′~101°00′,北緯 40°40′~42°40(′圖 2-1)。蘆草井地區(qū)地處北山北部的紅梁子-蓬勃山地區(qū)內(nèi),北鄰紅梁子,南鄰紅旗山。

大地構造分區(qū),地質礦產(chǎn),內(nèi)蒙古,陸緣增生


第二章 區(qū)域地質背景紅梁子-蓬勃山地區(qū)在大地構造位置上,,位于古亞洲域與特提斯域交匯部位,屬于塔里木板塊北東陸緣增生帶,天山-興蒙造山系(Ⅰ級構造)-額濟納旗-北山弧盆系(Ⅱ級構造)-紅石山裂谷(Ⅲ級構造)(楊合群等,2008,2009,2010;潘桂棠等,2009;Xiao et al.,2010)(圖 2-2)。具有陸緣增生帶的特征。區(qū)內(nèi)晚古生代地層及巖漿巖均較發(fā)育(圖 2-3)。
【學位授予單位】: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P588.14;P548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苗來成;朱明帥;張福勤;;北山地區(qū)中生代巖漿活動與成礦構造背景分析[J];中國地質;2014年04期

2 李永軍;楊高學;李鴻;金朝;葛海影;林列全;;新疆伊寧地塊晚泥盆世火山巖的確認及其地質意義[J];巖石學報;2012年04期

3 呂博;楊岳清;孟貴祥;嚴加永;趙金花;王守光;賈玲瓏;彭潤民;;內(nèi)蒙古東七一山堿長花崗巖的地球化學特征和成因[J];巖石礦物學雜志;2011年03期

4 楊合群;李英;趙國斌;王永和;楊建國;李文明;姜寒冰;譚文娟;張開春;;新疆—甘肅—內(nèi)蒙古銜接區(qū)地層對比及其意義[J];西北地質;2009年04期

5 潘桂棠;肖慶輝;陸松年;鄧晉福;馮益民;張克信;張智勇;王方國;邢光福;郝國杰;馮艷芳;;中國大地構造單元劃分[J];中國地質;2009年01期

6 楊合群;李英;李文明;楊建國;趙國斌;孫南一;王小紅;譚文娟;;北山成礦構造背景概論[J];西北地質;2008年01期

7 趙振華;;關于巖石微量元素構造環(huán)境判別圖解使用的有關問題[J];大地構造與成礦學;2007年01期

8 黃增保;金霞;;甘肅紅石山地區(qū)白山組火山巖地質特征及構造背景[J];甘肅地質;2006年01期

9 何世平,周會武,任秉琛,姚文光,付力浦;甘肅內(nèi)蒙古北山地區(qū)古生代地殼演化[J];西北地質;2005年03期

10 何世平,周會武,姚文光,任秉琛,付力浦;甘肅北山中泥盆統(tǒng)礫巖中放射蟲的發(fā)現(xiàn)及其地質意義[J];西北地質;2004年03期



本文編號:2699023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iqiudizhi/2699023.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72569***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