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nèi)蒙古北山蘆草井西火山巖地層歸屬及構造背景探究
【圖文】: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工程碩士學位論文第二章 區(qū)域地質背景2.1 蘆草井地區(qū)大地構造背景北山地區(qū)位于新疆、甘肅及內(nèi)蒙古的交界處,北鄰蒙古共和國,南為敦煌盆地,西與天山山系相連,東以弱水為界,東西長約 520km,南北寬約 254km(劉雪亞等,1995)。地理坐標為東經(jīng) 95°00′~101°00′,北緯 40°40′~42°40(′圖 2-1)。蘆草井地區(qū)地處北山北部的紅梁子-蓬勃山地區(qū)內(nèi),北鄰紅梁子,南鄰紅旗山。
第二章 區(qū)域地質背景紅梁子-蓬勃山地區(qū)在大地構造位置上,,位于古亞洲域與特提斯域交匯部位,屬于塔里木板塊北東陸緣增生帶,天山-興蒙造山系(Ⅰ級構造)-額濟納旗-北山弧盆系(Ⅱ級構造)-紅石山裂谷(Ⅲ級構造)(楊合群等,2008,2009,2010;潘桂棠等,2009;Xiao et al.,2010)(圖 2-2)。具有陸緣增生帶的特征。區(qū)內(nèi)晚古生代地層及巖漿巖均較發(fā)育(圖 2-3)。
【學位授予單位】: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P588.14;P548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苗來成;朱明帥;張福勤;;北山地區(qū)中生代巖漿活動與成礦構造背景分析[J];中國地質;2014年04期
2 李永軍;楊高學;李鴻;金朝;葛海影;林列全;;新疆伊寧地塊晚泥盆世火山巖的確認及其地質意義[J];巖石學報;2012年04期
3 呂博;楊岳清;孟貴祥;嚴加永;趙金花;王守光;賈玲瓏;彭潤民;;內(nèi)蒙古東七一山堿長花崗巖的地球化學特征和成因[J];巖石礦物學雜志;2011年03期
4 楊合群;李英;趙國斌;王永和;楊建國;李文明;姜寒冰;譚文娟;張開春;;新疆—甘肅—內(nèi)蒙古銜接區(qū)地層對比及其意義[J];西北地質;2009年04期
5 潘桂棠;肖慶輝;陸松年;鄧晉福;馮益民;張克信;張智勇;王方國;邢光福;郝國杰;馮艷芳;;中國大地構造單元劃分[J];中國地質;2009年01期
6 楊合群;李英;李文明;楊建國;趙國斌;孫南一;王小紅;譚文娟;;北山成礦構造背景概論[J];西北地質;2008年01期
7 趙振華;;關于巖石微量元素構造環(huán)境判別圖解使用的有關問題[J];大地構造與成礦學;2007年01期
8 黃增保;金霞;;甘肅紅石山地區(qū)白山組火山巖地質特征及構造背景[J];甘肅地質;2006年01期
9 何世平,周會武,任秉琛,姚文光,付力浦;甘肅內(nèi)蒙古北山地區(qū)古生代地殼演化[J];西北地質;2005年03期
10 何世平,周會武,姚文光,任秉琛,付力浦;甘肅北山中泥盆統(tǒng)礫巖中放射蟲的發(fā)現(xiàn)及其地質意義[J];西北地質;2004年03期
本文編號:269902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iqiudizhi/26990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