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中盆地洋縣張溝黃土剖面光釋光測年及其意義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6-05 08:39
【摘要】:第四紀年代學是基于第四紀環(huán)境研究發(fā)展起來的一種測年科學,其主要目的是通過各種定年技術對第四紀沉積物進行年齡斷代,以確定地質歷史事件的發(fā)生年代。對于第四紀年代學的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地球表面系統的演化機制,為準確解譯復雜多變的地球古環(huán)境提供有利條件,并指示地球表面系統未來的發(fā)展趨勢。光釋光測年技術(OSL)是近二十年發(fā)展起來的一種絕對定年技術,由于其理論基礎較為成熟、運用過程較為簡易,一經發(fā)現就廣泛地應用于第四紀沉積物的測年研究,并得到了地學界的普遍認同,成為目前第四紀測年最常用的技術方法。漢江流域位于秦嶺南側,屬于北亞熱帶季風氣候邊緣區(qū),南北兩側自然地理環(huán)境差異顯著,對環(huán)境變化的響應極為敏感。受青藏高原抬升的影響,經漫長地質歷史的演化,秦嶺南側普遍發(fā)育形成多級河流階地,并廣泛堆積有大量厚層風成黃土。近年來,隨著全國水土資源開發(fā)項目的全面進行,漢江流域的諸多問題也開始得到了眾多學者的廣泛關注,而光釋光測年技術則為這些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年代數據。在漢江流域的年代學研究中,不乏對漢江一級階地上覆黃土剖面地層年代的研究,但對于一級階地本身形成年齡的研究卻相對較少,且存在較大分歧。對于這一問題的探討有助于其他學者深入了解漢江流域第四紀地貌地質演化,并為此提供理論數據和科學依據。基于此,本文用OSL測年技術對漢江上游一級階地漢中盆地的洋縣張溝(YXZG)剖面進行了測年,探討了其地質學意義,獲得了下列主要結論:(1)通過預熱坪區(qū)實驗確定YXZG剖面樣品最佳實驗測試溫度在240~280℃范圍內。通過循環(huán)比、劑量恢復和熱轉移實驗,進一步確定最佳光釋光實驗溫度為 260℃。(2)實驗分析說明張溝剖面的OSL樣品均經歷了良好的曬退,適合用于光釋光技術進行斷代研究。OSL樣品的曬退曲線、生長曲線及等效劑量離散度、等效劑量頻率分布直方圖、釋光信號相對標準偏差反映,所有樣品曬退迅速,測得的等效劑量值合理可靠。(3)張溝剖面的OSL年齡分布與地層層序對應良好,年齡滿足下老上新的沉積規(guī)律。OSL樣品年齡數據介于2.23±0.11~54.40±3.86ka,實驗誤差介于4.9%-7.1%。最終確定了張溝剖面剖面的地層序列:剖面126~1300cm深度為馬蘭黃土層(L1),年齡介于53~11.5ka B.P.,其中700~1200cm深度黃土所夾的弱古土壤層(L1-S1)的年齡介于45~33kaB.P.;剖面60~110cm深度為古土壤(S0),年齡介于8.5~3k a B.P.。(4)以系統的光釋光年代數據為依據,通過研究分析,確定漢江一級階地的形成年齡約為53ka。(5)根據張溝剖面地球化學參數特征,結合OSL年齡建立了漢江一級階地形成以來的氣候變化歷程:53~45ka B.P.(冷干)→45~33ka B.P.(涼濕)→33~11.5 ka B.P.(冷干)→11.5~8.5ka B.P.(涼干)→8.5~3ka B.P.(暖濕)→3~Oka B.P.(涼干)。
【圖文】:
圖1-1論文技術路線圖逡逑Figl-1邋The邋process邋route邋of邋the邋paper逡逑5逡逑
1況逡逑1.1自然區(qū)位概況逡逑本文的研究區(qū)域位于秦嶺南側的漢江流域的上游地區(qū)。漢江流域位于,處于北亞熱帶與北溫帶的過渡區(qū)域,,區(qū)域大致呈東西向的狹長形狀,南方地區(qū)與北方地區(qū)的地理分界線的延伸區(qū)域。秦嶺全長1600余公里,十公里至上百公里,由于山脈高大,對東亞季風具有明顯的阻擋作用,南北兩側氣候狀況差異明顯,成為我國重要的氣候區(qū)分界線。逡逑漢江為長江的第一大一級支流,發(fā)源于秦嶺南側地區(qū)陜西省南部寧強潘冢山,河流的主干部分曲折地沿陜西省與湖北省的東西方向穿腹而過,湖北武漢市的漢口地區(qū)匯入長江。漢江干流的全長約為1577千米,總面.9xl04平方公里。以丹江口為分界點,其以上河段為漢江的上游部分,長米,占漢江全長的59%。漢江總體走向為東西方向,依次流經漢中、安康由鄖西、鄖縣匯入丹江口水庫,上游總流域面積約為9.5xl04平方公里,總流域面積的60%。逡逑106°5ri5,,E邐108°r30ME逡逑
【學位授予單位】:陜西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P597.3
【圖文】:
圖1-1論文技術路線圖逡逑Figl-1邋The邋process邋route邋of邋the邋paper逡逑5逡逑
1況逡逑1.1自然區(qū)位概況逡逑本文的研究區(qū)域位于秦嶺南側的漢江流域的上游地區(qū)。漢江流域位于,處于北亞熱帶與北溫帶的過渡區(qū)域,,區(qū)域大致呈東西向的狹長形狀,南方地區(qū)與北方地區(qū)的地理分界線的延伸區(qū)域。秦嶺全長1600余公里,十公里至上百公里,由于山脈高大,對東亞季風具有明顯的阻擋作用,南北兩側氣候狀況差異明顯,成為我國重要的氣候區(qū)分界線。逡逑漢江為長江的第一大一級支流,發(fā)源于秦嶺南側地區(qū)陜西省南部寧強潘冢山,河流的主干部分曲折地沿陜西省與湖北省的東西方向穿腹而過,湖北武漢市的漢口地區(qū)匯入長江。漢江干流的全長約為1577千米,總面.9xl04平方公里。以丹江口為分界點,其以上河段為漢江的上游部分,長米,占漢江全長的59%。漢江總體走向為東西方向,依次流經漢中、安康由鄖西、鄖縣匯入丹江口水庫,上游總流域面積約為9.5xl04平方公里,總流域面積的60%。逡逑106°5ri5,,E邐108°r30ME逡逑
【學位授予單位】:陜西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P597.3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耿建偉;趙暉;王興繁;楊帆;;歷史時期額濟納盆地水系與綠洲演變過程及其機制研究[J];第四紀研究;2016年05期
2 隆浩;張靜然;;晚第四紀湖泊演化光釋光測年[J];第四紀研究;2016年05期
3 吳帥虎;龐獎勵;程和琴;黃春長;;漢江上游谷地遼瓦店剖面風化成壤特征以及成壤環(huán)境演變[J];第四紀研究;2015年04期
4 王蕾彬;周亞利;龐獎勵;黃春長;g〈
本文編號:269778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iqiudizhi/26977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