岷縣漳縣6.6級地震極震區(qū)場地效應的數(shù)值模擬分析
【學位授予單位】:中國地震局蘭州地震研究所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P315.9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應安;;云南普洱6.8級地震后極震區(qū)附近的一次洪災事件[J];災害學;1987年03期
2 武烈;賈寶卿;許銀貴;冀貴成;;山西境內(nèi)七次強震及有關幾個問題的討論[J];華北地震科學;1987年02期
3 馮先岳,欒超群,李軍;1987年4月30日烏恰西6.0級地震[J];內(nèi)陸地震;1988年02期
4 嚴尊國,薛軍蓉;歷史地震震級研究[J];中國地震;1989年01期
5 聶高眾;徐敬海;;基于震源深度的極震區(qū)烈度評估模型[J];地震地質(zhì);2018年03期
6 王精國,,劉玉璽;5.8級地震前后極震區(qū)內(nèi)癲癇患者的異常表現(xiàn)[J];山西醫(yī)學院學報;1996年01期
7 韓新民 ,趙維城;龍陵地震的四個九度區(qū)——雙共軛型極震區(qū)[J];地震研究;1979年01期
8 張新東;閆俊崗;張小濤;;地震計的固定[J];地震地磁觀測與研究;2013年Z2期
9 雷清清;韓殿忠;劉健;;海城7.3級地震極震區(qū)斷層氣體的初步研究[J];東北地震研究;1991年02期
10 陳紫云;劉明剛;;極震區(qū)公路高邊坡崩塌危巖體特征及防治措施分析[J];路基工程;2014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9條
1 樊星;旺小東;;地震強度、烈度、災度的非線性關系及極震區(qū)幾何分布形態(tài)的預報[A];中國地震學會第四次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1992年
2 任鎮(zhèn)寰;;1936年廣西靈山6(3/4)級地震極震區(qū)主要震害類型及其成因[A];中國地震學會第六次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1996年
3 楊景春;鄭文濤;李有利;段烽軍;;1927年古浪8級地震極震區(qū)活動斷層和構(gòu)造地貌[A];中國地震學會第四次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1992年
4 張年學;李曉;李守定;赫建明;;地震極震區(qū)巖體滑坡滑動面振動破壞形成與穩(wěn)定性評價的探討[A];2010年全國工程地質(zhì)學術年會暨“工程地質(zhì)與海西建設”學術大會論文集[C];2010年
5 李敏;李小軍;;地震動加速度反應譜與地震烈度的經(jīng)驗關系[A];2017中國地球科學聯(lián)合學術年會論文集(三十九)——專題75:地震觀測及地球物理探測儀器、技術系統(tǒng)及觀測數(shù)據(jù)處理技術、專題76:強震動工程破壞特性[C];2017年
6 朱傳鎮(zhèn);;深切的教導,永恒的懷念——記周總理在邢臺地震現(xiàn)場[A];中國地震學會成立20周年紀念文集[C];1999年
7 趙靜嫻;李金森;吳玉榮;彭文濤;陳學波;;元氏-濟南剖面的二維速度結(jié)構(gòu)[A];1990年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六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1990年
8 嚴珍珍;張懷;楊長春;石耀霖;;汶川大地震地震波傳播的譜元法數(shù)值模擬研究[A];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二十四屆年會論文集[C];2008年
9 徐錫偉;陳桂華;于貴華;朱艾斕;聞學澤;;蘆山地震與汶川地震關系討論[A];中國地球物理2013——第十六專題論文集[C];2013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6條
1 特派記者楊蘇生;皮山地震極震區(qū)烈度達8度[N];烏魯木齊晚報(漢);2015年
2 中國地震局副局長 修濟剛;“有力、有序、有效”是怎么來的[N];光明日報;2013年
3 王凱;不會忘卻的記憶[N];菏澤日報;2010年
4 本報記者 何聰 張志鋒 王錦濤;門源地震,農(nóng)房為啥“零倒塌”[N];人民日報;2016年
5 本報特約記者 江文;地震是怎么回事[N];江蘇科技報;2008年
6 記者 韓戰(zhàn)鋒;災害面前牢記生命守護法則[N];廣東科技報;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李璐;岷縣漳縣6.6級地震極震區(qū)場地效應的數(shù)值模擬分析[D];中國地震局蘭州地震研究所;2018年
2 李天濤;汶川地震極震區(qū)泥石流發(fā)育特征及啟動方式研究[D];成都理工大學;2014年
3 王金爍;疑難地震區(qū)發(fā)震構(gòu)造研究方法與技術應用[D];中國地震局蘭州地震研究所;2017年
4 顧文韜;汶川地震極震區(qū)泥石流物源特征及啟動機理研究[D];成都理工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267656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iqiudizhi/26765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