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丹寨縣巖寨金礦礦床地球化學特征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4-22 05:47
【摘要】:黔西南巖寨金礦床是一個中型規(guī)模金礦床。本文對該礦床進行了詳細的礦床地質、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學研究,在此基礎上示蹤了成礦物質的來源;結合已收集的資料進行成礦條件分析,探討礦床成因。本論文主要得出以下認識:1.巖寨金礦床位于三都-丹寨熱液型汞、金、銻礦帶的北端,處于主要的構造單元結合帶內,燕山期及后期構造多期次活動,深斷裂構造發(fā)育。金礦體主要呈脈狀、透鏡狀產在寒武系烏訓組、都柳江組泥巖、炭質泥巖、泥灰?guī)r、灰?guī)r中,其產出明顯受構造控制。礦石金品位較低,礦物顆粒細小,難見獨立金礦物,未見明金。與金礦化關系密切的熱液蝕變主要為毒砂化、黃鐵礦化、輝銻礦化、硅化。2.根據礦脈之間的穿插關系、礦物的交代關系,將巖寨金礦床的成礦作用劃分為沉積成巖期和構造熱液成礦期,后者又分為三個階段,即石英 白云石 黃鐵礦階段、自然金 黃鐵礦 毒砂 石英階段、雄黃 辰砂 石英 方解石階段。3.巖寨金礦床礦石和圍巖的微量元素特征分析表明,其配分曲線整體具有一致的變化趨勢,說明其來源具有一致性;而礦化主巖中各種微量元素變化幅度較大,As、Sb的含量高于地殼中同類巖石2-3個數量級,與成巖作用有關的元素Cu、Cr、Co、Ni、Zn、V等變化幅度較小,最高值和最低值之差小于1個數量級,說明在成礦熱液作用下,As、Sb元素發(fā)生過強烈的活化遷移,Cu、Cr、Co、Ni、Zn、V元素基本沒有發(fā)生活化遷移,Au礦化與As、Sb關系緊密。4.巖寨金礦區(qū)選取與金礦形成密切相關的輝銻礦作為硫同位素測試對象,測試結果顯示具有接近海水硫同位素特征,指示成礦物質中硫可能主要來源于海相地層中。鉛同位素測試對象是輝銻礦,鉛同位素特征可以看出巖寨金礦床的鉛源有殼源和造山帶特征,并且混合了深部物質,因此,巖寨金礦床鉛同位素組成特征反映出礦床的金屬物質來源具有混合來源特征。碳氧同位素測試對象是方解石,碳氧同位素特征顯示巖寨金礦床成礦流體碳、氧來自海相碳酸鹽巖經溶解作用,說明在成礦過程中碳酸鹽巖作為金屬元素的載體發(fā)生了溶解-運移-沉積作用。5.巫灣和雄期斷裂是礦區(qū)的導礦構造,也是成礦物質上移的通道,不同來源熱液流體不斷從礦源層和圍巖中提取成礦物質,包含Fe、Ca、S、Si、Hg、Mg、As、Sb等元素,并在適宜的物理化學條件下沿斷裂帶遷移,在有利的巖性地段進行交代、充填交代等作用而成礦。6.巖寨金礦床地質及地球化學特征與黔西南卡林型金礦帶上的爛泥溝和水銀洞等金礦床具有較為一致。因而該礦床也為卡林型金礦床,說明黔西南卡林型金礦帶有向東延伸的可能性,為區(qū)域成礦與找礦評價研究指明了方向。
【圖文】:
圖 1 本次研究工作技術路線5 工作概況進度安排,完成論文的工作時間主要是:2016 年 9 月-2018 年 1 月 ,收地區(qū)資料并進行分析。分階段完成論文情況如下:2016 年 10 月-2016 年 12 月 ,野外調研,采集樣品,進行資料搜集整理,詳細可行的研究方案,編寫開題報告,定稿; 2016 年 12 月-2017 年 12 月論文研究,繼續(xù)野外工作,并對部分標本進行鏡下鑒定,并進行相關的其他測試研究。 2017 年 12 月-2018 年 3 月撰寫畢業(yè)論文初稿,修改論文,定稿文預答辯;2018 年 3 月-2018 年 4 月準備答辯。主要完成的工作如下(表 表 1 工作量統(tǒng)計表序號 工作內容 數量 單位1 野外地質調研 6 月23修編地質圖勘探線剖面圖24幅幅4 巖礦光、薄片鑒定 10 片
7級單元界線;2 二級單元界線;3 三級單元界線;4 四級單元界線;5 喜馬拉雅褶皺;6 燕山期褶皺7 加力東期褶皺;8 武陵期褶皺;9EW 向斷層。圖 2 研究區(qū)大地構造位置略圖(據謝俊邦等,1987 修改[20])巖寨金礦位于丹寨縣南東方向,,大地構造位置位于華南褶皺帶西緣與揚子之接合部(圖 2)。在礦區(qū)南部有三都-丹寨金汞成礦帶,在區(qū)域上是較好
【學位授予單位】:昆明理工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P618.51
本文編號:2636218
【圖文】:
圖 1 本次研究工作技術路線5 工作概況進度安排,完成論文的工作時間主要是:2016 年 9 月-2018 年 1 月 ,收地區(qū)資料并進行分析。分階段完成論文情況如下:2016 年 10 月-2016 年 12 月 ,野外調研,采集樣品,進行資料搜集整理,詳細可行的研究方案,編寫開題報告,定稿; 2016 年 12 月-2017 年 12 月論文研究,繼續(xù)野外工作,并對部分標本進行鏡下鑒定,并進行相關的其他測試研究。 2017 年 12 月-2018 年 3 月撰寫畢業(yè)論文初稿,修改論文,定稿文預答辯;2018 年 3 月-2018 年 4 月準備答辯。主要完成的工作如下(表 表 1 工作量統(tǒng)計表序號 工作內容 數量 單位1 野外地質調研 6 月23修編地質圖勘探線剖面圖24幅幅4 巖礦光、薄片鑒定 10 片
7級單元界線;2 二級單元界線;3 三級單元界線;4 四級單元界線;5 喜馬拉雅褶皺;6 燕山期褶皺7 加力東期褶皺;8 武陵期褶皺;9EW 向斷層。圖 2 研究區(qū)大地構造位置略圖(據謝俊邦等,1987 修改[20])巖寨金礦位于丹寨縣南東方向,,大地構造位置位于華南褶皺帶西緣與揚子之接合部(圖 2)。在礦區(qū)南部有三都-丹寨金汞成礦帶,在區(qū)域上是較好
【學位授予單位】:昆明理工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P618.5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熊燦娟;粟梅;;水銀洞金礦區(qū)硫同位素地球化學研究[J];科技與創(chuàng)新;2015年09期
2 李院強;龐保成;楊鋒;張東偉;曾慶鋒;劉旭;蔣新紅;;廣西巴馬料屯金礦石英斑巖地球化學特征及成礦指示意義[J];現代地質;2014年06期
3 張良;劉躍;李瑞紅;黃濤;張瑞忠;陳炳翰;李金奎;;膠東大尹格莊金礦床鉛同位素地球化學[J];巖石學報;2014年09期
4 劉源;侯中健;李定武;;我國卡林型金礦研究現狀[J];四川地質學報;2013年02期
5 王澤鵬;夏勇;宋謝炎;游彬;鄭新華;汪小勇;;太平洞-紫木凼金礦區(qū)同位素和稀土元素特征及成礦物質來源探討[J];礦物學報;2012年01期
6 代文軍;陳耀宇;馬小云;史文全;;甘肅大水金礦床方解石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學特征[J];黃金;2011年02期
7 朱江;;卡林型金礦找礦案例分析及思考[J];資源環(huán)境與工程;2010年04期
8 范二川;;貴州丹寨排庭金礦床控礦因素及找礦方向[J];礦產與地質;2010年04期
9 王成輝;王登紅;劉建中;鄧一明;劉川勤;李建康;陳發(fā)恩;張金忠;;貴州水銀洞超大型卡林型金礦同位素地球化學特征[J];地學前緣;2010年02期
10 張瑜;夏勇;王澤鵬;閆寶文;付芝康;陳明;;貴州簸箕田金礦單礦物稀土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學特征[J];地學前緣;2010年02期
本文編號:263621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iqiudizhi/26362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