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陵地區(qū)蛤蟆嶺銅金礦床成因與深部找礦意義
【圖文】:
技術路線示意圖
第二章 區(qū)域地質背景大地構造位置上,銅陵礦集區(qū)位于揚子陸塊的東北緣,處于大別造山帶和江南地塊之間(圖2-1),是下?lián)P子臺褶帶的貴池-繁昌斷褶束的一部分(常印佛等,1991;劉文燦等,1996;唐永成等,1998)。礦集區(qū)被四條深大斷裂夾持,,表現(xiàn)為近菱形的隆起(圖2-2),南北以近東西向隱伏基底斷裂為界,與貴池、繁昌北東向S狀褶皺帶相隔,東西以北東向斷裂帶與中新生代盆地相鄰。地質歷史時期,圖2-1 下?lián)P子地區(qū)大地構造位置圖(轉引自張志輝,2009)圖2-2 銅陵礦集區(qū)地質構造圖(轉引自樓金偉
【學位授予單位】: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P618.41;P618.5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周玲玲;劉光富;龍成雄;;貴州省開陽縣熱水地區(qū)磷礦礦石物質組成及礦床成因初析[J];世界有色金屬;2017年09期
2 吳鵬;;淺析落凼礦區(qū)地質構造的特征及礦床成因分析[J];現(xiàn)代經濟信息;2016年16期
3 張均;對金礦床成因分類的評述[J];地質科技情報;1987年04期
4 趙金勇;;從吳縣小茅山陳家橋多金屬礦段回訪探討礦床成因[J];江蘇地質;1987年04期
5 劉平;;試論黃鐵礦化學成分的標型意義[J];湖南地質;1987年01期
6 袁忠信;白鴿;楊岳清;;稀有金屬花崗巖型礦床成因討論[J];礦床地質;1987年01期
7 ;第11屆全蘇成礦作用會議[J];國外地質勘探技術;1988年09期
8 ;第8屆國際金屬礦床成因協(xié)會會議[J];國外地質勘探技術;1988年10期
9 王守倫;礦床成因研究的一些新動向—一第七屆國際礦床成因學術討論會概況[J];地質科技情報;1988年02期
10 葉傳慶,戴文劍,劉蔭椿,韓秀軍;試論黃金洞金礦床成因及找礦意議[J];黃金地質科技;1988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周永章;李景哲;王樹功;肖凡;高樂;;貝葉斯網絡及智能礦床成因模型——找礦模型研究[A];中國礦物巖石地球化學學會第九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第16屆學術年會文集[C];2017年
2 李金寶;;礦床成因理論新思維[A];中國礦物巖石地球化學學會第13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3 鄭綿平;張永生;趙元藝;劉喜方;齊文;卜令忠;乜貞;;西藏扎布耶鹽湖資源評價-礦床成因、地質勘查、動態(tài)觀察與開發(fā)實驗[A];“十五”重要地質科技成果暨重大找礦成果交流會材料二——“十五”地質行業(yè)獲獎成果資料匯編[C];2006年
4 頡煒;宋謝炎;鄧宇峰;陳列錳;鄭文勤;張曉琪;欒燕;王玉山;巴多恒;馬波;張超波;俞軍真;周河;李東;;與俯沖有關的甘肅黑山銅鎳硫化物礦礦床成因探討[A];中國礦物巖石地球化學學會第14屆學術年會論文摘要專輯[C];2013年
5 倪若水;;大鮑莊鐵、硫礦床成因中的熱泉作用[A];中國地質科學院南京地質礦產研究所文集(3)[C];1981年
6 李福昌;;浙江常山式螢石礦的地質特征及礦床成因探討[A];河南地球科學通報2008年卷(上冊)[C];2008年
7 季克儉;譚惠靜;牛存信;王伍云;;510礦區(qū)Ⅰ礦段成礦控制因素及礦床成因(1968)[A];中國地質科學院礦床地質研究所文集(18)[C];1986年
8 龔雪婧;張騰蛟;肖榮閣;;中國豆莢狀鉻鐵礦床成因的研究現(xiàn)狀及進展[A];中國礦物巖石地球化學學會第14屆學術年會論文摘要專輯[C];2013年
9 陳軻;;永定大排礦床成因及礦體模式的研究[A];2013年7月建筑科技與管理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3年
10 張智宇;杜楊松;滕傳耀;董玉翠;李湘蓮;;長江中下游安慶銅鐵礦床成因:來自礦床地質與元素地球化學的證據[A];中國礦物巖石地球化學學會第14屆學術年會論文摘要專輯[C];2013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2條
1 葉晨 林強;河南有色地礦局智利分院工作穩(wěn)步推進[N];中國有色金屬報;2010年
2 蔡立軍;天津地質研究院 找礦選礦研究取得顯著成果[N];中國冶金報;200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閆升好;甘肅大水特大型富赤鐵礦硅質巖型金礦床成因研究[D];中國地質科學院;1998年
2 梁帥;華北典型晶質石墨礦床成因研究[D];遼寧工程技術大學;2015年
3 顏代蓉;湖北陽新阮家灣鎢—銅—鉬礦床和銀山鉛—鋅—銀礦床地質特征及礦床成因[D];中國地質大學;2013年
4 王佳琳;新疆若羌三峰山銅礦床成因、成礦規(guī)律與找礦方向[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7年
5 于蕾;滇東南地區(qū)晚二疊世沉積型鋁土礦礦床成因與成礦規(guī)律[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2年
6 李德榮;黑龍江三礦溝銅多金屬礦區(qū)(床)成礦規(guī)律及找礦方向[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1年
7 何格;新疆北山地區(qū)大青山金礦床成因、控礦因素與找礦方向[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7年
8 張國見;馬腦殼金礦床成礦規(guī)律及找礦方向[D];成都理工大學;2013年
9 趙華雷;吉黑東部鎢礦成因及成礦地球動力學背景[D];吉林大學;2014年
10 郭曉東;云南省馬廠箐斑巖型銅鉬金礦床巖漿作用及礦床成因[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姚繼明;福建洛陽鐵多金屬礦床地質特征及礦床成因[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2年
2 胡擘捷;銅陵地區(qū)蛤蟆嶺銅金礦床成因與深部找礦意義[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8年
3 霍亮;黑龍江嘉蔭縣烏拉嘎金礦礦床成因及預測[D];吉林大學;2007年
4 鮑官桂;云南博卡金礦床地球化學特征及礦床成因探討[D];成都理工大學;2017年
5 王喬;河南嵩縣磨溝金礦床成因[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7年
6 何玲;澳大利亞愛博(Abra)鉛—銅多金屬礦床地球化學特征及礦床成因研究[D];中南大學;2013年
7 曹正端;貴州紫云方解石礦床成因研究[D];貴州大學;2017年
8 蘇生順;青海省東昆侖祁漫塔格卡而卻卡銅礦地質特征及礦床成因[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3年
9 丁坤;陜西省勉略陽地區(qū)陳家壩銅鉛鋅多金屬礦床地質特征及礦床成因探討[D];長安大學;2017年
10 羅鳴;江蘇溧水馬占山銅礦床成因及找礦勘查研究[D];南京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260321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iqiudizhi/26032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