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科技論文 > 地質論文 >

雷州半島和海南島濱海典型區(qū)地下水化學特征及可利用性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9-11-03 01:47
【摘要】:地下水是濱海地區(qū)的重要水源,主要用于灌溉和飲用,這兩種用途都直接關乎人體健康。濱海地下水易受陸地污染源和海水入侵影響:海水入侵使地下水化學組分發(fā)生變化,水質咸化,咸化的灌溉水容易危害作物的生長,使土地鹽堿化;陸源污染使地下水含有重金屬等有害物質,導致土壤和作物累積重金屬,并通過食物鏈進入人體,危害健康。雷州半島和海南島地下水依存度較大:雷州半島地下水用水量為6.46億m3,占總用水量24.0%,海南島地下水供水量為3.02億m3,占總供水量6.7%。但迄今,該區(qū)域尚無系統(tǒng)的地下水化學特征和重金屬污染評價分析,地下水長期利用的適用性存疑。本文選取雷州半島和海南島濱海典型區(qū)地下水進行研究,分析其可利用性:鉆取深達40米的監(jiān)測井,剖析地層狀況;深入分析其水化學數(shù)據(jù),探討其用于灌溉的長期影響;測試并分析其重金屬含量,研究其潛在的健康風險;在甄別風險的基礎上,提出控制風險的技術措施和管理措施。本文主要結果如下:(1)除了HCO3-,其他離子均出現(xiàn)超過飲用水標準限值的狀況;地下水中主要的離子組分為Cl-和Na+,其次為SO42-和Mg2+,這四種離子隨礦化度的增加而增加;潮期對地下水化學組分含量影響較小;化學組分的逐時變化規(guī)律主要受到地層的影響,屬于弱變異和中等變異。(2)利用常規(guī)的內梅羅水質評價法得到地下水基本屬于V類,無法區(qū)分灌溉用水的水質差異;因此,采用舒卡列夫分類、蘇林分類和Piper三線圖法對地下水化學類型進行分類,地下水主要為Cl Na型水;通過化學組分比例系數(shù)、Gibbs圖,并結合研究區(qū)地層地質情況探討其成因機制,結果表明地下水基于海水混合作用、蒸發(fā)結晶作用和陽離子交換作用形成相對穩(wěn)定的組分特征。(3)地下水中重金屬超標嚴重,所有水樣的Cd、As和Al含量超過飲用水標準,超標率為100%,部分水樣的Pb、Ni、Fe和Mn含量超過飲用水限量標準,超標率分別為66.7%、16.7%、16.7%、16.7%;基于灌溉水質標準,Cd的超標率為66.7%;地下水重金屬超標主要受到當?shù)責o序快速發(fā)展的工農(nóng)業(yè)、養(yǎng)殖業(yè)的影響。(4)構建基于粗糙集理論的集對分析評價模型,綜合評價了地下水灌溉適用性,結果表明研究區(qū)域83.3%的地下水都不太適合或不合適用于灌溉。其中影響灌溉水質的主要原因一是礦化度過大,水質咸化,不利于植物生長,并容易造成土壤鹽漬化,二是重金屬超標嚴重,毒性累積,危害人類健康。(5)將本地泛濫成災的水葫蘆制備成水葫蘆生物碳用于凈化地下水中危害最大的重金屬Cd,實驗結果表明去除效果好,去除率超過80%;實驗結果為治理地下水污染,提高當?shù)氐叵滤衫眯蕴峁┝诵碌耐緩健?6)不太適合直接灌溉的高礦化度地下水,可通過與淡水混合的方法達到灌溉用水要求;同時應該加強環(huán)境管理,減小陸源污染影響。綜上所述,研究區(qū)地下水已受到海水入侵和陸源污染的雙重影響,在可利用性方面存在一定的風險;為了實現(xiàn)可持續(xù)發(fā)展,需要采取一些措施來降低風險,提高地下水這個重要水源的可利用性。
【學位授予單位】:華南理工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P641.8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孫芳,王磊,劉坤書,劉慶軍;長葛縣規(guī)劃區(qū)地下水化學特征及其成因分析[J];河南地質;2001年04期

2 吳耀國,李云峰,王惠民,王超;污染河流對沿岸土壤和地下水化學環(huán)境的影響——以徐州奎河為例[J];西安工程學院學報;2001年02期

3 佟兆生,付強,魏慶利,姜蕊云;建三江分局地下水化學特征與水質評價[J];農(nóng)機化研究;2002年01期

4 陳永金,陳亞寧,李衛(wèi)紅,劉加珍;生態(tài)輸水影響下地下水化學特征的時空變化分析[J];冰川凍土;2005年05期

5 陳永金,陳亞寧,劉加珍;塔里木河下游地下水化學特征對生態(tài)輸水的動態(tài)響應(英文)[J];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2005年01期

6 沈玲玲;李曉;韋玉婷;;四川溫江金馬地區(qū)地下水化學特征研究[J];廣東微量元素科學;2006年09期

7 劉文忠;王立勇;陳興國;張旭臨;李楠;;大慶市地下水化學特征[J];黑龍江水專學報;2009年01期

8 高彥偉;陳殿友;張書辰;;長春市地下水化學污染風險分析[J];工程勘察;2009年12期

9 陳永金;陳亞寧;劉加珍;;堤防修建對塔里木河中游濕地地下水化學特征及水鹽運移的影響[J];聊城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年04期

10 李衛(wèi)紅;陳永金;張保華;劉加珍;;塔里木河中游地下水化學變化及其影響因素[J];環(huán)境化學;2011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6條

1 尚新生;;官地水電站地下水化學特征分析[A];和諧地球上的水工巖石力學——第三屆全國水工巖石力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0年

2 楊天笑;郭永海;;中國高放廢物處置庫北山預選區(qū)地下水化學特征研究[A];第四屆全國青年地質工作者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99年

3 陳瑋;;塔克拉瑪干沙漠腹地地下水化學特征及其成因研究[A];西部大開發(fā) 科教先行與可持續(xù)發(fā)展——中國科協(xié)2000年學術年會文集[C];2000年

4 董春雨;王乃昂;陸瑩;陳立;;巴丹吉林沙漠及周邊地表地下水化學特征研究[A];發(fā)揮資源科技優(yōu)勢 保障西部創(chuàng)新發(fā)展——中國自然資源學會2011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上冊)[C];2011年

5 張煒;;地下水化學多組分綜合觀測與地震預報[A];中國地震學會第三次全國地震科學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匯編[C];1986年

6 楊友運;;鄂爾多斯白堊系自流水盆地沉積成巖相與地下水化學變化[A];鄂爾多斯盆地及鄰區(qū)中新生代演化動力學和其資源環(huán)境效應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劉文波;河套平原地下水化學特征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愛華;忻州市地下水化學特征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3年

2 梁燕燕;雷州半島和海南島濱海典型區(qū)地下水化學特征及可利用性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6年

3 洪玉蓮;塔里木河下游地下水化學時空變化分析[D];華東師范大學;2012年

4 王曉娟;銀川平原地下水化學成分演化規(guī)律及其形成機制研究[D];長安大學;2005年

5 王娟;黃河三角洲地下水化學成分特征及其形成機制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1年

6 李小等;青海省諾木洪地區(qū)地下水化學特征及演化規(guī)律[D];長安大學;2012年

7 馮波;吉林省西部地下水化學特征演化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8 付梅;成都青白江地區(qū)地下水化學變化特征及質量評價研究[D];成都理工大學;2013年

9 于國慶;北京市郊區(qū)地下水化學特征及總硬度數(shù)值模擬[D];吉林大學;2009年

10 竇妍;鹽池地區(qū)地下水化學成分演化規(guī)律研究[D];長安大學;2007年

,

本文編號:2554816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iqiudizhi/2554816.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e42e2***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