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科技論文 > 地質論文 >

珠江口盆地恩平凹陷海相泥巖蓋層有效性評價及應用

發(fā)布時間:2019-06-06 02:44
【摘要】:珠江口盆地恩平凹陷中淺層海相泥巖分布廣泛,對油氣封蓋保存具有重要意義。通過對研究區(qū)宏觀沉積背景的分析,認為蓋層有效性體現(xiàn)于平面連續(xù)性和垂向封閉性,分別受控于泥巖厚度和突破壓力,并影響油氣的聚集規(guī)模�;谝阎蜌獠睾蜕w層質量之間的關系,找出蓋層保存油氣的封堵下限,結合下限值將蓋層分為一般蓋層、有效蓋層和高效蓋層3類,并建立評價模型。應用模型評價北部古隆起帶蓋層質量表明,該帶下珠江組及珠海組高效蓋層數(shù)量較為接近,蓋層質量基本相當;下韓江組及上珠江組蓋層條件差異較大,該帶東段高效泥巖蓋層明顯多于西段,且與南帶油田群相當,其蓋層條件優(yōu)越;從油氣保存的角度來看,該帶東段分布的各類型目標具有一定勘探潛力。
[Abstract]:The middle and shallow marine mudstones in Enping sag of Pearl River Estuary Basin are widely distributed and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preservation of oil and gas seal.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macroscopic sedimentary background in the study area, it is considered that the effectiveness of caprock is reflected in plane continuity and vertical sealing, which is controlled by mudstone thickness and breakthrough pressure, respectively, and affects the accumulation scale of oil and gas. Based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known oil and gas reservoirs and caprock quality, the lower sealing limit of oil and gas preservation in caprock is found out. Combined with the lower limit value, the caprock is divided into three types: general caprock, effective caprock and high efficiency caprock, and the evaluation model is established. The application of the model to evaluate the caprock quality of the northern paleo-uplift belt shows that the number of high efficiency caprocks in the Lower Pearl River formation and Zhuhai formation in this belt is similar, and the quality of the caprock is basically the same. The caprock conditions of Xiaanjiang formation and Shangzhu formation are quite different. The high efficiency mudstone caprock in the eastern section of the belt is obviously more than that in the western section, and it is similar to the southern zone oil field group, and the caprock conditions are superior.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oil and gas preservation, the various types of targets distributed in the eastern section of the belt have certain exploration potential.
【作者單位】: 中海石油(中國)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研究院;
【基金】:“十三五”國家科技重大專項課題“南海東部海域勘探新領域及關鍵技術”(編號:2016ZX05024-004)資助
【分類號】:P618.13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6條

1 杜家元;施和生;丁琳;陳維濤;羅明;龍更生;;珠江口盆地(東部)地層巖性油氣藏勘探有利區(qū)域分析[J];中國海上油氣;2014年03期

2 付廣;王彪;史集建;;蓋層封蓋油氣能力綜合定量評價方法及應用[J];浙江大學學報(工學版);2014年01期

3 陳維濤;杜家元;龍更生;張尚鋒;李向陽;;珠江口盆地海相層序地層發(fā)育的控制因素分析[J];沉積學報;2012年01期

4 呂延防;付廣;于丹;;中國大中型氣田蓋層封蓋能力綜合評價及其對成藏的貢獻[J];石油與天然氣地質;2005年06期

5 付廣,許鳳鳴;蓋層厚度對封閉能力控制作用分析[J];天然氣地球科學;2003年03期

6 蔣有錄;油氣藏蓋層厚度與所封蓋烴柱高度關系問題探討[J];天然氣工業(yè);1998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超;付廣;董英潔;;油氣沿不同時期斷裂穿過泥巖蓋層滲濾散失的地質條件及其識別方法[J];現(xiàn)代地質;2017年02期

2 李弛;代靜靜;;白云凹陷珠江組砂巖儲層特征研究[J];西部資源;2017年01期

3 劉培;于水明;王福國;陶文芳;張慶;許新明;胡坤;;珠江口盆地恩平凹陷海相泥巖蓋層有效性評價及應用[J];天然氣地球科學;2017年03期

4 汪洋;裴健翔;劉億;;鶯歌海盆地東方區(qū)高溫超壓氣藏蓋層封蓋機制[J];華南地質與礦產;2016年04期

5 趙海軍;馬鳳山;劉港;郭捷;馮雪磊;;不同尺度巖體結構面對頁巖氣儲層水力壓裂裂縫擴展的影響[J];工程地質學報;2016年05期

6 付廣;陳雪晴;;斷裂封閉能力有效性和時間有效性研究方法及其應用[J];石油科學通報;2016年02期

7 曾石磊;;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HZ21井區(qū)珠江組三角洲沉積研究[J];中國石油石化;2016年S2期

8 苑坤;方欣欣;;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HZ21區(qū)巖性地層油氣藏分布特征[J];科學技術與工程;2016年22期

9 徐勇;陳國俊;馬明;李超;張功成;呂成福;沈懷磊;;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晚漸新統(tǒng) 早中新統(tǒng)沉積特征及演化規(guī)律[J];煤田地質與勘探;2016年03期

10 崔凱;;黔北綏頁1井牛蹄塘組頁巖氣地質特征及資源潛力分析[J];中國地質調查;2016年03期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施和生;;論油氣資源不均勻分布與分帶差異富集——以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為例[J];中國海上油氣;2013年05期

2 代一丁;;珠江口盆地西江南洼古近系構造演化與沉積特征[J];中國海上油氣;2013年03期

3 趙撼霆;吳時國;馬玉波;陳端新;孫啟良;張廣旭;劉揚;;南海珠江口盆地東沙隆起區(qū)生物礁演化模式[J];海洋地質與第四紀地質;2012年01期

4 張文旗;王志章;侯秀林;徐芳;劉浪;李春雷;;蓋層封蓋能力對天然氣聚集的影響——以鄂爾多斯盆地大牛地氣田大12井區(qū)為例[J];石油與天然氣地質;2011年06期

5 史集建;付廣;呂延防;李麗麗;安振月;朱娜娜;;歧口凹陷沙河街組一段中部區(qū)域蓋層封氣能力綜合評價[J];石油與天然氣地質;2011年05期

6 汪瑞良;周小康;曾驛;傅恒;袁立忠;劉軍;;珠江口盆地東部東沙隆起中新世碳酸鹽巖與生物礁地震響應特征及其識別[J];石油天然氣學報;2011年08期

7 史集建;呂延防;付廣;李麗麗;;松遼盆地徐家圍子斷陷火山巖蓋層封氣能力綜合定量評價[J];石油學報;2011年03期

8 柳保軍;龐雄;顏承志;劉軍;連世勇;何敏;申俊;;珠江口盆地白云深水區(qū)漸新世—中新世陸架坡折帶演化及油氣勘探意義[J];石油學報;2011年02期

9 俞凌杰;范明;劉偉新;張文濤;陳宏宇;;蓋層封閉機理研究[J];石油實驗地質;2011年01期

10 施和生;柳保軍;顏承志;朱明;龐雄;秦成崗;;珠江口盆地白云-荔灣深水區(qū)油氣成藏條件與勘探潛力[J];中國海上油氣;2010年06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何光玉,張衛(wèi)華;蓋層研究現(xiàn)狀及發(fā)展趨勢[J];世界地質;1997年02期

2 ;蓋層的分類[J];能源與節(jié)能;2013年11期

3 付廣,楊勉;蓋層發(fā)育特征及對油氣成藏的作用[J];天然氣地球科學;2000年03期

4 王顯東,姜振學,龐雄奇,張俊;塔里木盆地志留系蓋層綜合評價[J];西安石油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年04期

5 彭放,吳國平,方敏;灰色規(guī)劃聚類及其在油氣蓋層評價中的應用[J];湖南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年02期

6 武英利;謝俊;;英吉蘇凹陷蓋層評價[J];石油地質與工程;2009年03期

7 王進軍;李亞林;陶曉風;張瑞軍;;西藏南部低分水嶺盆地蓋層發(fā)育特征與評價[J];新疆地質;2010年01期

8 周雁;金之鈞;朱東亞;袁玉松;李雙建;;油氣蓋層研究現(xiàn)狀與認識進展[J];石油實驗地質;2012年03期

9 彭阜南;遼南大和尚山區(qū)及其鄰區(qū)的蓋層滑移帶[J];地震地質;1980年03期

10 劉正斌;沙漠地區(qū)厚復蓋層的鉆孔護壁[J];探礦工程;1984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7條

1 張小莉;馮喬;;泥質巖蓋層封閉性能的綜合研究[A];1997年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十三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1997年

2 李建交;張仲培;;流體包裹體在油氣蓋層評價中的應用——以塔里木盆地巴麥地區(qū)為例[A];中國地質學會2013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匯編——S13石油天然氣、非常規(guī)能源勘探開發(fā)理論與技術分會場[C];2013年

3 曹海虹;趙曉華;;非常規(guī)儲蓋層地化特征分析——井中化探的三個實例[A];第五屆全國油氣化探學術會議材料匯編[C];2004年

4 徐喜慶;張維琴;陳靈華;趙淑霞;王淑云;趙俊文;;含油氣盆地油氣藏蓋層巖石粒度大小分布測定及評價[A];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國科技工作者的歷史責任——中國科協(xié)2003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上)[C];2003年

5 丁冬振;李建;;道橋用改性瀝青防水卷材下表面涂蓋層厚度的控制[A];礦山建設工程新進展——2007全國礦山建設學術會議文集[C];2007年

6 魏曉;季宏兵;李道靜;張風雷;;廣西中南部紅壤風化蓋層礦物學與地球化學特征研究[A];中國礦物巖石地球化學學會第14屆學術年會論文摘要專輯[C];2013年

7 劉曉健;楊波;王清斌;朱文森;馮沖;;蓬萊9-1大型花崗巖潛山稠油油藏泥巖蓋層形成條件[A];中國地質學會2013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匯編——S13石油天然氣、非常規(guī)能源勘探開發(fā)理論與技術分會場[C];2013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7條

1 江其勤 范明;蓋層評價測試分析應用效果好[N];中國石化報;2010年

2 江其勤;評價蓋層封蓋性能有了新指標[N];中國石化報;2011年

3 江其勤;將對油氣藏蓋層研究和評價起到重要作用[N];中國石化報;2005年

4 江其勤 劉偉新;泥巖蓋層評價技術通過專家鑒定[N];中國石化報;2012年

5 江其勤;泥巖蓋層評價技術獲中國石化技術發(fā)明一等獎[N];科技日報;2014年

6 張艷芳;石勘院一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獲資助[N];中國石化報;2009年

7 記者 李祖詩 通訊員 黃毅 劉宇琦;江漢海相勘探突破定論:單一蓋層變成儲氣層[N];中國石化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王開然;煤層系統(tǒng)CO_2-水—煤(巖)地球化學作用及其對蓋層封閉性演化的影響[D];吉林大學;2016年

2 付廣;泥質巖蓋層對各種相態(tài)天然氣封閉機理及其定量研究[D];大慶石油學院;2006年

3 田海龍;CO_2-咸水—巖相互作用對蓋層封閉性影響研究[D];吉林大學;2014年

4 朱立;CO_2地下封存煤/蓋層變形和破裂演化特征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2014年

5 肖朝暉;中揚子區(qū)海相油氣保存條件研究[D];成都理工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魏洪剛;金沙—仁懷及鄰區(qū)海相油氣保存條件分析[D];成都理工大學;2015年

2 白俊;雪峰山西側地區(qū)下古生界構造演化與油氣保存條件研究[D];成都理工大學;2015年

3 展銘望;川中大氣田蓋層封閉性定量評價及控藏作用[D];東北石油大學;2015年

4 李會元;廢棄油氣藏CO_2埋存過程中蓋層完整性的評價[D];東北石油大學;2015年

5 應森群;南海氣煙囪上蓋層的巖石物理分析[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6年

6 歷娜;斷—蓋配置對天然氣成藏與分布的控制作用[D];東北石油大學;2016年

7 鄭巖;大慶長垣以東地區(qū)蓋層封閉性研究[D];東北石油大學;2016年

8 金兆波;南堡凹陷天然氣蓋層封閉特征與天然氣分布關系研究[D];東北石油大學;2016年

9 宋建陽;南堡凹陷東二段泥巖蓋層封閉能力綜合評價[D];東北石油大學;2016年

10 湯建榮;柴北緣冷湖構造帶第三系蓋層封閉能力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2016年

,

本文編號:2494010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iqiudizhi/2494010.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66611***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