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水-力耦合作用下巖石損傷力學模型與驗證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effect of high temperature, high pore water pressure and high confining pressure on the damage of rock, the damage mechanics model under the action of thermal-water-force coupling is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basic theory of damage mechanics and the principle of strain equivalence, and the expression of the evolution of rock damage is constructed. The rationality of the model is verified by the indoor test of the thermal damage granite under the action of water-force coupling, and the model parameters are determined according to the indoor test.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model can reflect the stress-strain process of rock under the action of thermal-water-force coupling, and can be used to characterize the evolution of rock damage under the above-mentioned effects. The high-temperature damage can lead to the transition of the rock from brittle to ductile. And the pore water pressure can further increase the rock damage evolution.
【作者單位】: 武漢理工大學資源與環(huán)境工程學院 武漢大學水資源與水電工程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項目(51609184) 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項目(2015M580672) 金屬礦山安全與健康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項目(2016-JSKSSYS-01)
【分類號】:TU45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8條
1 王偉;田振元;朱其志;李雪浩;徐衛(wèi)亞;;考慮孔隙水壓力的巖石統(tǒng)計損傷本構模型研究[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15年S2期
2 潘林華;張士誠;程禮軍;柳凱譽;柳明;;圍壓-孔隙壓力作用下碳酸鹽巖力學特性實驗[J];西安石油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年05期
3 張慧梅;雷利娜;楊更社;;溫度與荷載作用下巖石損傷模型[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14年S2期
4 劉向君;申劍坤;梁利喜;韓林;劉洪;;孔隙壓力變化對巖石強度特性的影響[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11年S2期
5 趙陽升;萬志軍;張淵;張寧;馮子軍;董付科;武晉文;曲方;;巖石熱破裂與滲透性相關規(guī)律的試驗研究[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10年10期
6 陳劍文,楊春和,高小平,李曉紅,姜德義;鹽巖溫度與應力耦合損傷研究[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05年11期
7 徐衛(wèi)亞,韋立德;巖石損傷統(tǒng)計本構模型的研究[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02年06期
8 劉泉聲,許錫昌;溫度作用下脆性巖石的損傷分析[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00年04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尹杰;姜光成;胡乃聯(lián);;基于不同準則的巖石統(tǒng)計損傷本構模型對比及其修正研究[J];礦業(yè)研究與開發(fā);2015年12期
2 陳俊樺;張家生;李新平;;大型地下廠房開挖爆破損傷影響范圍及評價研究[J];振動與沖擊;2015年23期
3 李啟龍;;綜采工作面礦壓監(jiān)測[J];現(xiàn)代礦業(yè);2015年11期
4 董春亮;趙光明;;基于能量耗散和聲發(fā)射的巖石損傷本構模型[J];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2015年05期
5 杜圣賢;張尚坤;于學峰;陳軍;宋香鎖;賈超;張國榮;;恐龍化石風化效應的TM耦合分析研究[J];山東國土資源;2015年10期
6 白衛(wèi)峰;孫勝男;管俊峰;陳健云;;基于統(tǒng)計損傷理論的混凝土雙軸拉-壓本構模型研究[J];應用基礎與工程科學學報;2015年05期
7 溫韜;劉佑榮;唐輝明;王康;譚欽文;易賢龍;;基于正態(tài)分布修正的巖石損傷力學模型研究[J];人民黃河;2015年10期
8 王偉;田振元;朱其志;李雪浩;徐衛(wèi)亞;;考慮孔隙水壓力的巖石統(tǒng)計損傷本構模型研究[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15年S2期
9 吳渤;賈善坡;高敏;龔俊;伍國軍;;巖石熱-彈塑性-損傷耦合力學模型及其數(shù)值實施[J];合肥工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年08期
10 吳愛軍;趙文斌;蔣承林;;溫度對煤體堅固性系數(shù)的影響試驗[J];安全與環(huán)境學報;2015年04期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胡大偉;周輝;潘鵬志;張凱;邵建富;馮夏庭;;砂巖三軸循環(huán)加卸載條件下的滲透率研究[J];巖土力學;2010年09期
2 許江;楊紅偉;彭守建;姜永東;張媛;;孔隙水壓力-圍壓作用下砂巖力學特性的試驗研究[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10年08期
3 閻巖;王恩志;王思敬;胡昱;;巖石滲流-流變耦合的試驗研究[J];巖土力學;2010年07期
4 徐小麗;高峰;沈曉明;金春花;;高溫后花崗巖力學性質及微孔隙結構特征研究[J];巖土力學;2010年06期
5 張慧梅;楊更社;;凍融與荷載耦合作用下巖石損傷模型的研究[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10年03期
6 張寧;趙陽升;萬志軍;董付科;馮子軍;;三維應力下熱破裂對花崗巖滲流規(guī)律影響的試驗研究[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10年01期
7 倪驍慧;朱珍德;趙杰;李道偉;馮夏庭;;巖石破裂全程數(shù)字化細觀損傷力學試驗研究[J];巖土力學;2009年11期
8 盧應發(fā);孫慧;李建林;吳新星;;水 巖石相互作用力學參數(shù)的探討[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09年10期
9 康亞明;劉長武;賈延;馬利偉;方延強;;巖石的統(tǒng)計損傷本構模型及臨界損傷度研究[J];四川大學學報(工程科學版);2009年04期
10 許江;楊紅偉;李樹春;姜永東;;循環(huán)加、卸載孔隙水壓力對砂巖變形特性影響實驗研究[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09年05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楊金輝;章光;喬彤;胡少華;;熱-水-力耦合作用下巖石損傷力學模型與驗證[J];中國安全生產科學技術;2017年04期
2 龔囪;曲文峰;行鵬飛;趙奎;;巖石損傷理論研究進展[J];銅業(yè)工程;2011年01期
3 王康;劉佑榮;胡政;牛超穎;溫韜;;基于影響因子修正的巖石損傷力學模型探討[J];巖土力學;2015年S2期
4 高瑋;汪磊;楊大勇;;基于能量原理的巖石損傷研究[J];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2010年S2期
5 孫倩;艾軍;;基于能量耗散的巖石損傷破壞數(shù)值模擬[J];山西建筑;2013年33期
6 夏明;宮鳳強;;加載波形對巖石損傷影響的顆粒法模擬研究(英文)[J];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2018年07期
7 楊圣奇;徐衛(wèi)亞;蘇承東;;考慮尺寸效應的巖石損傷統(tǒng)計本構模型研究[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05年24期
8 戴俊輝;呂燕霞;孫峇;郁章劍;;循環(huán)荷載作用下巖石損傷試驗研究[J];水利水電技術;2016年10期
9 張磊;黃正均;王愛霞;;用電阻率評價巖石損傷狀態(tài)試驗方法研究[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2年03期
10 李博;肖威;王華偉;;巖石損傷模量分析[J];地震工程學報;2018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張友鋒;蔡美峰;;巖石損傷統(tǒng)計本構模型初步研究[A];第十二次全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術大會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2年
2 謝衛(wèi)紅;李順才;肖永紅;;溫度對巖石損傷和變形破壞的影響[A];第十三屆全國結構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第Ⅱ冊)[C];2004年
3 王鵬;彭瑞東;馬曉峰;;循環(huán)荷載作用下巖石損傷特性的實驗研究[A];北京力學會第17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4 于廣明;潘永戰(zhàn);王國艷;;巖石損傷協(xié)同特征分析[A];2009礦山災害預防控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5 彭永偉;梁冰;;水化學作用對巖石損傷的實驗研究[A];采礦工程學新論——北京開采所研究生論文集[C];2005年
6 周光泉;席道瑛;陳德華;;一種巖石損傷本構方程[A];1992年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八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1992年
7 張玉軍;劉堅志;彭瑞東;張文博;;孔隙巖石損傷破壞行為的數(shù)值模擬研究[A];北京力學會第18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2年
8 李功伯;徐小荷;;分形理論及其在巖石破碎中的應用[A];巖石破碎理論與實踐——全國第五屆巖石破碎學術會論文選集[C];1992年
9 張慧梅;楊更社;;凍融條件下巖石損傷劣化及抗拉特性實驗研究[A];巖石力學與工程的創(chuàng)新和實踐:第十一次全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術大會論文集[C];2010年
10 張全勝;楊更社;任建喜;;巖石損傷變量及本構方程的新探討[A];巖石力學新進展與西部開發(fā)中的巖土工程問題——中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會第七次學術大會論文集[C];200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李樹春;周期荷載作用下巖石變形與損傷規(guī)律及其非線性特征[D];重慶大學;2008年
2 柴文革;圍壓卸載條件下花崗巖損傷演化與破壞試驗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2009年
3 張皓;準脆性材料損傷演化的實驗力學研究[D];天津大學;2014年
4 劉冬橋;巖石損傷本構模型及變形破壞過程的混沌特征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2014年
5 張青成;應力波作用下花崗巖損傷演化的試驗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201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姚文權;基于電磁波傳播特性的巖石損傷評估[D];重慶大學;2017年
2 楊大勇;基于能量原理的巖石損傷研究[D];武漢工業(yè)學院;2008年
3 雷利娜;凍融巖石損傷特性研究[D];西安科技大學;2014年
4 趙先濤;重慶地區(qū)典型巖石損傷斷裂特性實驗研究[D];重慶交通大學;2014年
5 沈忠;巖石聲發(fā)射及分形特征試驗研究[D];成都理工大學;2017年
6 胡明軍;基于破壞接近度的巖質邊坡穩(wěn)定性分析[D];重慶交通大學;2010年
7 廖志毅;刀具沖擊作用下巖石損傷破壞過程數(shù)值模擬[D];大連理工大學;2013年
8 梁天成;利用重復加載進行巖石損傷評價的實驗研究[D];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12年
9 葉金生;巖石統(tǒng)一彈脆性損傷模型及其應用[D];河南理工大學;2014年
10 孫秀麗;巖石漸進損傷演化過程的模擬方法研究[D];沈陽工業(yè)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243692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iqiudizhi/24369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