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噶爾盆地砂巖型鈾礦成礦環(huán)境與找礦方向研究
[Abstract]:Junggar Basin, located in northern Xinjiang,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multi-energy mineral basins in China. In this paper, the regional metallogenic environment conditions of sandstone-type uranium deposits in Junggar Basin are described in terms of basement structure, Mesozoic-Cenozoic tectonic evolution, sedimentary 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post-alter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on this basis, the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of known uranium mineralization are analyzed. The types of known uranium mineralization are divided, and the genetic geological models of uranium mineralization in different basins are put forward. Finally, the direction of the basin resource breakthrough is discussed from the whole basin scale. It is considered that the basin has good basement evolution conditions, the overall ore-forming potential of sandstone-type uranium deposits is good, and the interlayer oxidation zone type should be regarded as the main type of uranium resource breakthrough. The first target horizon is middle-lower Jurassic, the first breakthrough basin is east-quasi area, the next is west-quasi and Shitorogai depression, etc. The "oil-gas masking" type sandstone uranium deposits in the northwest margin also have great prospecting potential, and the southern margin of the basin should adhere to "strong medium-weak" and focus on the prospecting direction of Savabuqi type uranium deposits.
【作者單位】: 核工業(yè)北京地質(zhì)研究院;
【基金】:部級核能開發(fā)項目——準噶爾大型疊合盆地地浸砂巖型鈾礦預測技術(shù)研究(編號:地H1142)的成果~~
【分類號】:P619.14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談成龍;;從一個實例看西方地勘者在蒙古尋找砂巖型鈾礦[J];世界核地質(zhì)科學;2007年04期
2 楊明霞;孫占學;劉亞潔;史維浚;;適應于某砂巖型鈾礦的嗜酸性微生物的馴化研究[J];礦業(yè)工程;2009年05期
3 劉杰;陳路路;李曉東;楊冰彬;;砂巖型鈾礦的發(fā)展現(xiàn)狀及分類方案研究[J];科技廣場;2013年02期
4 談成龍;美國4種卷狀砂巖型鈾礦[J];國外鈾金地質(zhì);1996年03期
5 劉建軍;努和廷地區(qū)古河道砂巖型鈾礦遙感信息提取[J];鈾礦地質(zhì);2000年01期
6 談成龍;古河道砂巖型鈾礦的幾種勘查方法[J];鈾礦地質(zhì);2000年03期
7 羅梅;趙杰;;松遼盆地地浸砂巖型鈾礦形成條件與分布特征[J];礦床地質(zhì);2002年S1期
8 張金帶;地浸砂巖型鈾礦地質(zhì)工作階段劃分及其目的任務[J];國外鈾金地質(zhì);2002年03期
9 王正邦;國外地浸砂巖型鈾礦地質(zhì)發(fā)展現(xiàn)狀與展望[J];鈾礦地質(zhì);2002年01期
10 陳祖伊;亞洲砂巖型鈾礦區(qū)域分布規(guī)律和中國砂巖型鈾礦找礦對策[J];鈾礦地質(zhì);2002年03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劉德長;崔煥敏;趙英俊;;論砂巖型鈾礦斷隆成礦的觀點[A];中國核科學技術(shù)進展報告——中國核學會2009年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第一卷·第1冊)[C];2009年
2 劉德長;崔煥敏;趙英俊;;論砂巖型鈾礦斷隆成礦的觀點[A];全國成礦理論與深部找礦新方法及勘查開發(fā)關(guān)鍵技術(shù)交流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3 趙希剛;;物探資料整理在水成砂巖型鈾礦預測中的應用[A];1997年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十三屆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1997年
4 夏毓亮;劉漢彬;;地浸砂巖型鈾礦成礦年代學研究[A];第八屆全國同位素地質(zhì)年代學和同位素地球化學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集[C];2005年
5 夏毓亮;劉漢彬;;地浸砂巖型鈾礦成礦年代學研究[A];第八屆全國同位素地質(zhì)年代學、同位素地球化學學術(shù)討論會資料集[C];2005年
6 孫玉壯;劉池陽;代世峰;秦鵬;孟志強;;鄂爾多斯盆地東勝砂巖型鈾礦的地球化學性質(zhì)[A];鄂爾多斯盆地及鄰區(qū)中新生代演化動力學和其資源環(huán)境效應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5年
7 鄧小衛(wèi);王國慶;賀建國;陳秋;;地浸砂巖型鈾礦勘查物化探方法技術(shù)研究應用[A];陜西地球物理文集(七)中國西部地球物理研究與實踐陜西省地球物理學會成立20周年專集[C];2007年
8 侯惠群;韓紹陽;柯丹;胡水清;;砂巖型鈾礦弱信息提取軟件的研制及應用[A];第七屆全國數(shù)學地質(zhì)與地學信息學術(shù)會議論文摘要匯編[C];2004年
9 尹金雙;劉漢彬;張建鋒;郭虹;薛麗麗;;地球氣與砂巖型鈾礦的元素分量化探勘查[A];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22屆年會論文集[C];2006年
10 石桂;伍顯紅;王利民;;地震相分析在砂巖型鈾礦找礦中的應用[A];中國地質(zhì)學會工程地質(zhì)專業(yè)委員會2007年學術(shù)年會暨“生態(tài)環(huán)境脆弱區(qū)工程地質(zhì)”學術(shù)論壇論文集[C];2007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董少華;發(fā)現(xiàn)我國首個萬噸級地浸砂巖型鈾礦田[N];中國礦業(yè)報;2008年
2 毛詠;新疆 發(fā)現(xiàn)第一個萬噸級地浸砂巖型鈾礦田[N];西部時報;2008年
3 記者 吳崗 通訊員 劉潔;全國砂巖型鈾礦遠景調(diào)查部署研討會召開[N];中國國土資源報;2013年
4 于利;地大學者打開砂巖型鈾礦寶庫門[N];中國礦業(yè)報;2007年
5 本報通訊員 張海淼 劉學努 本報記者 李偉鋒;草原找鈾人[N];地質(zhì)勘查導報;2010年
6 寧薇 李彥軍;鈾礦勘探有了新思路[N];中國礦業(yè)報;2001年
7 本報記者 王一娟;我國鈾礦地質(zhì)勘查取得重大突破[N];經(jīng)濟參考報;2008年
8 記者 吳崗;煤鈾兼探技術(shù)方法漸趨成熟[N];中國國土資源報;2013年
9 通訊員 寧薇 李彥軍;焦養(yǎng)泉提出找鈾新思路[N];中國國土資源報;2001年
10 記者 胡其峰;我科學家建立地球化學基準值[N];光明日報;2014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郭幫杰;準噶爾盆地東緣鈾及多金屬勘查高光譜遙感應用研究[D];核工業(yè)北京地質(zhì)研究院;2016年
2 吳柏林;中國西北地區(qū)中新生代盆地砂巖型鈾礦地質(zhì)與成礦作用[D];西北大學;2005年
3 劉曉陽;地浸砂巖型鈾礦松散巖層取心鉆進技術(shù)研究[D];中國地質(zhì)大學;2006年
4 許強;尼日爾阿澤里克地區(qū)砂巖型鈾礦控礦因素研究[D];核工業(yè)北京地質(zhì)研究院;2013年
5 孫澤軒;滇西新生代盆地與砂巖型鈾礦成礦[D];成都理工大學;2007年
6 張振強;松遼盆地南部上白堊統(tǒng)地浸砂巖型鈾礦成礦條件研究[D];東北大學;2006年
7 郭慶銀;鄂爾多斯盆地西緣構(gòu)造演化與砂巖型鈾礦成礦作用[D];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京);2010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凱;砂巖型鈾礦活性炭測氡數(shù)據(jù)處理及遠景預測[D];東華理工大學;2015年
2 譚思源;準噶爾盆地東緣中下侏羅統(tǒng)沉積特征及其對砂巖型鈾礦成礦影響[D];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京);2016年
3 陳虎;新疆伊犁盆地南緣砂巖型鈾礦區(qū)磁異常處理與解釋[D];東華理工大學;2015年
4 寸小妮;鄂爾多斯盆地北部納嶺溝地區(qū)砂巖型鈾礦成礦年代學及其地質(zhì)意義[D];西北大學;2016年
5 馬小雷;鄂爾多斯盆地西南部地球物理場特征與砂巖型鈾礦關(guān)系[D];西安石油大學;2016年
6 孫莉;鄂爾多斯盆地大營砂巖型鈾礦地質(zhì)特征及其成因探討[D];西北大學;2016年
7 蔡中超;自組織競爭神經(jīng)網(wǎng)絡在砂巖型鈾礦測井數(shù)據(jù)解釋中的應用研究[D];東華理工大學;2015年
8 宋子升;鄂爾多斯盆地杭錦旗砂巖型鈾礦成礦年代學及其地質(zhì)意義[D];西北大學;2013年
9 胡大春;十紅灘砂巖型鈾礦中參與硫循環(huán)相關(guān)細菌多樣性初探[D];西北大學;2013年
10 吳國東;鄂爾多斯盆地隱伏砂巖型鈾礦勘查地球化學研究[D];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京);2013年
,本文編號:243662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iqiudizhi/24366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