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科技論文 > 地質論文 >

準噶爾盆地腹部阜康深凹帶侏羅系成藏規(guī)律

發(fā)布時間:2019-01-04 16:49
【摘要】:準噶爾盆地腹部阜康深凹帶地層埋藏較深,斷層不易識別,圈閉隱蔽,與凸起帶以大型構造圈閉為主的油氣藏在成藏規(guī)律上存在顯著差異。在對阜康深凹帶油氣來源、運移通道、運移動力及成藏時間等成藏過程研究的基礎上,分析油氣運聚過程和成藏主控因素。首先應用地質與地球化學的分析方法,發(fā)現(xiàn)阜康深凹帶的油氣主要來自于八道灣組淡水環(huán)境下形成的煤系烴源巖;然后結合異常壓力、運移輸導特征及油氣成藏期次的分析,認為油氣從八道灣組排出之后,在八道灣組和三工河組砂體中發(fā)生過長距離側向運移,之后通過走滑斷層,垂向運移至上部的頭屯河組圈閉中聚集成藏。通過對阜康深凹帶成藏主控因素的分析,認為頭屯河組油氣藏的形成主要受超壓、斷裂、圈閉及三者良好匹配的控制,并在此基礎上,建立了該區(qū)的油氣成藏模式。
[Abstract]:The strata of the Fukang deep concave zone in Junggar basin are deep buried, the faults are difficult to identify, the traps are subtle, and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reservoirs in the uplift zone and those in the uplift zone, which are dominated by large structural traps. Based on the study of oil and gas source, migration channel, migration dynamics and reservoir forming time in Fukang deep depression zone, the process of hydrocarbon migration and accumulation and the main controlling factors of oil and gas accumulation are analyzed. Firstly, by using geological and geochemical analysis methods, it is found that the oil and gas in Fukang deep depression mainly come from coal-measure source rocks formed in fresh water environment of Badaowan formation. Then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abnormal pressure, migration and migr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times of oil and gas accumulation, it is concluded that after the oil and gas are expelled from Badaowan formation, long distance lateral migration occurs in the sand bodies of Badaowan formation and Sangonghe formation, and then through the strike-slip fault. Accumulation in the trap of the Toutunhe formation in the upper part of vertical migration.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main factors of reservoir formation in Fukang deep depression zone, it is considered that the formation of reservoirs in Toutunhe formation is mainly controlled by overpressure, fault, trap and good matching among them. On the basis of this, the oil and gas accumulation model in this area is established.
【作者單位】: 中國石化勝利油田分公司勘探開發(fā)研究院西部分院;
【基金】:國家科技重大專項(2011ZX05022-002)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1372129,41072096)聯(lián)合資助
【分類號】:P618.13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8條

1 白樺;龐雄奇;匡立春;龐宏;龐瑩;周立明;;準噶爾盆地深層油氣藏形成條件分析[J];石油實驗地質;2016年06期

2 孫文軍;趙淑娟;李三忠;索艷慧;劉鑫;樓達;余珊;楊朝;王學斌;李濤;;準噶爾盆地東部中生代構造遷移規(guī)律[J];大地構造與成礦學;2014年01期

3 鞏書華;周世新;李靖;付德亮;王保忠;李源遽;;準噶爾盆地石炭系與二疊系主力烴源巖地球化學特征對比研究[J];天然氣地球科學;2013年05期

4 何生;何治亮;楊智;武恒志;王芙蓉;石萬忠;;準噶爾盆地腹部侏羅系超壓特征和測井響應以及成因[J];地球科學(中國地質大學學報);2009年03期

5 胡素云;蔚遠江;董大忠;李峰;王玉滿;;準噶爾盆地腹部斷裂活動對油氣聚集的控制作用[J];石油學報;2006年01期

6 陳發(fā)景,汪新文,汪新偉;準噶爾盆地的原型和構造演化[J];地學前緣;2005年03期

7 蔡希源,劉傳虎;準噶爾盆地腹部地區(qū)油氣成藏的主控因素[J];石油學報;2005年05期

8 蔡忠賢,陳發(fā)景,賈振遠;準噶爾盆地的類型和構造演化[J];地學前緣;2000年04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本刊編輯部;準噶爾盆地腹部兩口井喜獲高產(chǎn)油流[J];新疆石油地質;2004年03期

2 張海峰;張建中;邊雪梅;何青芳;魏秀玲;孟松梅;;準噶爾盆地腹部侏羅系層序地層特征[J];地層學雜志;2007年S2期

3 燕啟勝;準噶爾盆地腹部勘探形勢喜人[J];新疆石油地質;1992年03期

4 本刊編輯部;準噶爾盆地腹部油氣勘探獲得新進展[J];新疆石油地質;2004年04期

5 由偉豐;;準噶爾盆地腹部地區(qū)中—上侏羅統(tǒng)沉積相研究[J];中國西部油氣地質;2006年03期

6 王嶼濤,蔣少斌;準噶爾盆地腹部陸南凸起油氣的深源成因及勘探[J];石油實驗地質;1999年01期

7 楊江峰;洪太元;許江橋;于福生;;“趨勢分析法”在準噶爾盆地腹部地層剝蝕量恢復中的應用[J];中國西部油氣地質;2006年01期

8 于文芹;;準噶爾盆地腹部低孔低滲油氣層的測井評價[J];中國西部油氣地質;2007年01期

9 侯六根;何開泉;廖如潮;;準噶爾盆地腹部陸西地區(qū)侏羅系高分辨率層序地層學研究[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5年S1期

10 李振宏,湯良杰,丁文龍,姚素平;準噶爾盆地腹部地區(qū)斷裂特征分析[J];石油勘探與開發(fā);2002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6條

1 李維鋒;劉辰生;顏琳娜;;準噶爾盆地腹部侏羅紀沉積演化[A];中國西部復雜油氣藏地質與勘探技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2 蔚遠江;胡素云;董大忠;楊濤;李峰;;準噶爾盆地腹部斷裂構造活動的沉積響應及油氣成藏效應[A];第三屆全國沉積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4年

3 王咸彬;;準噶爾盆地腹部隱蔽圈閉識別與描述技術[A];中國地球物理·2009[C];2009年

4 曹劍;王緒龍;張越遷;楊夢云;王斌;藍文芳;吳明;孫平安;;準噶爾盆地腹部深層油氣地球化學與運聚特征[A];中國礦物巖石地球化學學會第13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5 孟閑龍;;準噶爾盆地腹部侏羅系巖性油氣藏成藏特征及勘探難點[A];中國地球物理學會準噶爾盆地油氣勘探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6 武恒志;孟閑龍;楊智;;準噶爾盆地腹部及西緣隱蔽性油氣藏類型及成藏主控因素[A];中國西部復雜油氣藏地質與勘探技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5條

1 劉楓;準噶爾盆地腹部油氣勘探獲重大突破[N];新疆日報(漢);2006年

2 王俠 通訊員 桑圣江 李增;準噶爾盆地腹部勘探傳捷報[N];中國石油報;2004年

3 記者 宋鵬;準噶爾盆地腹部滾動勘探獲重大突破[N];中國石油報;2006年

4 郭紀亭;莫北油田新增千萬噸級規(guī)模儲量[N];中國礦業(yè)報;2010年

5 通訊員 潘源 龔勤波 孫斌;新技術 新裝備 新效果[N];中國石油報;201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王居峰;準噶爾盆地腹部中部Ⅰ區(qū)塊侏羅系層序地層與巖性油氣藏識別評價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05年

2 李勁松;準噶爾盆地腹部層序約束河流相儲層地震預測[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08年

3 楊智;準噶爾盆地腹部超壓頂面附近油氣成藏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吳明;準噶爾盆地腹部深層油氣成藏地球化學研究[D];南京大學;2012年

2 趙才順;準噶爾盆地腹部及周緣地區(qū)石炭系構造特征[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0年

3 張勇剛;準噶爾盆地腹部超壓研究和預測[D];中國地質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2400543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iqiudizhi/2400543.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0e158***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