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科技論文 > 地質論文 >

造山帶碳酸巖起源與深部碳循環(huán)

發(fā)布時間:2018-11-20 04:38
【摘要】:碳酸巖是揭示地幔地球化學動力學的"探針巖石",迄今有關碳酸巖的研究集中在裂谷環(huán)境,而鮮見造山帶地區(qū)碳酸巖研究的報道。在四川攀西喜馬拉雅期造山帶、秦嶺造山帶和華北中央造山帶內均有碳酸巖產出,且蘊藏了大型稀土和鉬礦床,是研究深俯沖、殼-幔作用和深部碳循環(huán)的理想實驗室。傳統(tǒng)觀念認為碳酸巖形成于裂谷環(huán)境與地幔柱活動相關,而造山帶碳酸巖很可能是陸源富碳沉積物俯沖至地幔低程度熔融的產物。中國造山帶內碳酸巖地球化學研究均顯示了地殼物質對碳酸巖地幔源區(qū)的貢獻,這暗示地表碳俯沖至深部地幔,交代地幔發(fā)生熔融,這不僅為較還原的地幔源區(qū)提供富氧成分,還可以使碳酸巖的母體巖漿更富集稀土,形成稀土礦床。
[Abstract]:Carbonatite is a "probe rock" to reveal the geochemical dynamics of mantle. So far, the study of carbonatite is concentrated in the rift environment, but there are few reports on carbonatite in orogenic belt. Carbonatite is produced in the Himalayan orogenic belt, Qinling orogenic belt and central orogenic belt of North China in Panxi, Sichuan Province, and contains large rare earth and molybdenum deposits. It is an ideal laboratory for the study of deep subduction, crust-mantle interaction and deep carbon cycle. It is believed that carbonatite formed in the rift environment is related to mantle plume activity, while carbonatite in orogenic belt is probably the product of subduction of continental carbon-rich sediments to low melting of mantle. The geochemical study of carbonatite in the orogenic belt of China shows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crustal material to the carbonate mantle source, which implies that the surface carbon subducts to the deep mantle and the metasomatic mantle melts, which not only provides the oxygen-rich composition for the reduced mantle source. It can also enrich the parent magma of carbonatite and form rare earth deposits.
【作者單位】: 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造山帶與地殼演化重點實驗室;
【基金】: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fā)展計劃項目(2013CB429800)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41573033)
【分類號】:P588.245;P61;P595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智宇;梁錦;;碳酸巖研究進展及其地質意義[J];中山大學研究生學刊(自然科學.醫(yī)學版);2012年03期

2 冀樹楷;;碳酸巖的基本特征及在區(qū)測中應注意的幾個UO題[J];中國地質;1964年09期

3 Ю.А.巴格達薩羅夫;張之一;;超基性——堿性碳酸巖巖體形成過程中磷灰石化作用及其與碳酸巖的相互關系[J];河北地質學院學報;1979年03期

4 劉文鈞;第二屆全國碳酸巖學術會議[J];地質地球化學;1982年02期

5 喻學惠,莫宣學,蘇尚國,董方瀏,趙欣,王晨;甘肅禮縣新生代火山噴發(fā)碳酸巖的發(fā)現及意義[J];巖石學報;2003年01期

6 焦克波;;碳酸巖儲層模擬[J];內江科技;2006年01期

7 劉玉龍;陳江峰;李惠民;肖國望;張臺榮;;白云鄂博礦田碳酸巖墻年代學再研究[J];地質論評;2006年03期

8 李建康;白鴿;袁忠信;應立娟;張建;;富氟鋇型碳酸巖巖漿的演化機制及其成礦效應[J];地質論評;2008年06期

9 朱志敏;鄭榮才;周家云;陳家彪;沈冰;;四川木洛稀土礦床碳酸巖地球化學[J];中國地質;2008年04期

10 劉顯凡;朱賴民;趙甫峰;盧秋霞;蔡飛躍;蔡永文;宋祥峰;;南秦嶺楊家壩多金屬礦區(qū)中的碳酸巖巖相學及成礦地球化學[J];巖石學報;2009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白鴿;袁忠信;;《碳酸巖地質及其礦產》(1982)[A];中國地質科學院礦床地質研究所文集(18)[C];1986年

2 白鴿;袁忠信;;富稀土礦化碳酸巖[A];中國地質科學院礦床地質研究所文集(18)[C];1986年

3 ;《碳酸巖地質及礦產》專輯可望在1984年底出版[A];中國地質科學院礦床地質研究所文集(10)[C];1983年

4 白鴿;袁忠信;;碳酸巖地質及其礦產礦床地質研究所科研成果[A];中國地質科學院礦床地質研究所文集(13)[C];1985年

5 趙巒嘯;耿建華;;孔隙形狀對碳酸巖滲透率影響的研究[A];中國地球物理·2009[C];2009年

6 王凱怡;范宏瑞;謝奕漢;;白云鄂博碳酸巖墻的稀土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學及對其成因的啟示[A];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2002學術論文摘要匯編[C];2002年

7 王凱怡;范宏瑞;楊奎鋒;胡芳芳;吳春明;胡輔佑;;白云鄂博碳酸巖的方解石-白云石地質溫度計[A];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第十屆(2010年度)學術年會論文集(下)[C];2011年

8 ;內容提要[A];中國地質科學院礦床地質研究所文集(13)[C];1985年

9 倪培;A.H.Rankin;;白云鄂博地區(qū)富揮發(fā)分、富REE的碳酸巖漿流體[A];中國礦物巖石地球化學學會第九屆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3年

10 黃智龍;許成;;碳酸巖PGE地球化學[A];中國礦物巖石地球化學學會第九屆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3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地化;“殼源成因碳酸巖”觀點備受關注[N];中國國土資源報;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馬云超;張北漢諾壩地區(qū)碳酸巖巖石地球化學特征及成因研究[D];石家莊經濟學院;2015年

2 陳華;西藏班公湖地區(qū)碳酸巖成因研究[D];中國地質科學院;2011年

3 付清波;新疆尉犁縣且干布拉克堿性超基性碳酸巖雜巖體稀土元素分布特征及成礦分析[D];新疆大學;2012年

4 陳璐;碳酸巖樣品微量元素LA-ICP-MS微區(qū)原位準確分析方法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2011年

5 靳夢琪;新疆博格達山北緣二疊系蘆草溝組碳酸質噴爆巖初步研究[D];西北大學;2015年

6 侯宏濤;微生物誘導碳酸鈣沉積修復混凝土裂縫技術的研究和應用[D];山東建筑大學;2012年

,

本文編號:2343754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iqiudizhi/2343754.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47242***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