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科技論文 > 地質論文 >

松遼盆地大安油田下白堊統(tǒng)泉頭組四段特低滲—超低滲儲集層成巖作用定量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8-08-29 14:49
【摘要】:利用普通薄片、鑄體薄片、掃描電鏡、物性分析、測井解釋和粒度分析等資料,對松遼盆地大安油田下白堊統(tǒng)泉頭組四段特低滲—超低滲儲集層成巖作用類型、成巖作用強度及其影響因素等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1)壓實作用是導致大安油田泉四段特低滲—超低滲儲集層物性變差最主要的成巖作用。研究區(qū)儲集層壓實程度為中等,壓實破壞程度與儲集層復合砂體厚度、分選系數、泥質含量等參數具有較好的相關性。(2)膠結作用是研究區(qū)儲集層物性變差的又一重要因素。區(qū)內膠結作用強度較弱,膠結作用減孔率與相對構型界面的位置、石英絕對含量、碎屑組分含量和雜基含量等因素具有明顯的相關性。(3)溶蝕作用對區(qū)內儲集層物性的改善程度相對較小。溶蝕作用增孔率與復合砂體厚度、雜基含量具有一定的相關性。壓實、膠結、溶蝕作用對儲集層物性改造程度影響因素的分析結果,反映砂體的垂向疊置關系、河道厚度規(guī)模、水動力強度等沉積特征對成巖作用類型及其強度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Abstract]:The diagenesis types of ultra-low permeability and ultra-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s of the Quantou formation of Lower Cretaceous in Da-an Oilfield of Songliao Basin were studied by using the data of ordinary thin sheet, cast thin plate,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physical property analysis, log interpretation and particle size analysis. The diagenesis intensity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compaction is the main diagenesis that leads to the poor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extra low permeability and super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s in the fourth member of Quan Oilfield. The compaction degree of the reservoir in the study area is moderate, and the compaction failure degree has a good correlation with the parameters such as the thickness of the reservoir complex sand body, the separation coefficient and the muddy content. (2) cementation is another important factor for the poor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reservoir in the study area. The strength of cementation in the region is weak, the absolute content of quartz is the absolute content of quartz at the position of the interface between the decreasing porosity of the cementation and the relative configuration. The clastic component content and heterogeneity content have obvious correlation. (3) the improvement of reservoir physical properties by dissolution is relatively small. The porosity increased by dissolution has a certain correlation with the thickness of composite sand body and the content of heterogeneity. The results of the analysis of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degree of reservoir physical property reformation by compaction, cementation and dissolution reflect the vertical superposition relation of sand bodies, the scale of channel thickness, The sedimentary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hydrodynamic strength can control the diagenesis type and its strength to some extent.
【作者單位】: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地球科學學院;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油氣資源與探測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塔里木油田分公司勘探開發(fā)研究院;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吉林油田分公司扶余采油廠;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長慶油田分公司第五采油廠;中國石油集團長城鉆探工程有限公司地質研究院;
【基金】:國家科技重大專項資助(專題號:2008ZX05030-05-001-01;2011ZX05004-004)~~
【分類號】:P618.13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史超群;鮑志東;方松;陶醉;竇魯星;姚婷婷;楊尚鋒;楊益春;;松遼盆地大安油田扶余油層儲層特征及控制因素[J];西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年06期

2 張創(chuàng);孫衛(wèi);高輝;席天德;何清陽;時建超;屈樂;;基于鑄體薄片資料的砂巖儲層孔隙度演化定量計算方法——以鄂爾多斯盆地環(huán)江地區(qū)長8儲層為例[J];沉積學報;2014年02期

3 操應長;馬奔奔;王艷忠;李雪;;渤南洼陷北帶沙四上亞段儲層低滲成因機制及分類評價[J];天然氣地球科學;2013年05期

4 黃薇;梁江平;趙波;孫國昕;楊慶杰;;松遼盆地北部白堊系泉頭組扶余油層致密油成藏主控因素[J];古地理學報;2013年05期

5 操應長;葸克來;王艷忠;周磊;趙賢正;金鳳鳴;崔周旗;楊春宇;董雄英;;冀中坳陷廊固凹陷河西務構造帶古近系沙河街組四段儲集層孔隙度演化定量研究[J];古地理學報;2013年05期

6 楚美娟;郭正權;齊亞林;程黨性;;鄂爾多斯盆地延長組長8儲層定量化成巖作用及成巖相分析[J];天然氣地球科學;2013年03期

7 楊華;付金華;何海清;劉顯陽;張忠義;鄧秀芹;;鄂爾多斯華慶地區(qū)低滲透巖性大油區(qū)形成與分布[J];石油勘探與開發(fā);2012年06期

8 封從軍;鮑志東;單啟銅;孫萌思;于世巖;段宏臻;;三角洲平原復合分流河道內部單砂體劃分——以扶余油田中區(qū)南部泉頭組四段為例[J];石油與天然氣地質;2012年01期

9 吳小斌;侯加根;孫衛(wèi);;特低滲砂巖儲層微觀結構及孔隙演化定量分析[J];中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年11期

10 張榮虎;姚根順;壽建峰;張惠良;田繼強;;沉積、成巖、構造一體化孔隙度預測模型[J];石油勘探與開發(fā);2011年02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王云龍;大安油田大208區(qū)精細油藏研究[D];大慶石油學院;2009年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榮虎;劉春;楊海軍;張惠良;王俊鵬;曾慶魯;;庫車坳陷白堊系超深層儲集層特征與勘探潛力[J];新疆石油地質;2016年04期

2 崔景偉;朱如凱;李士祥;楊智;張忠義;;致密砂巖油可動量及其主控因素——以鄂爾多斯盆地三疊系延長組長7為例[J];石油實驗地質;2016年04期

3 萬青青;劉洛夫;肖飛;常敏;吳雅君;胡青;;準噶爾盆地車排子地區(qū)下白堊統(tǒng)清水河組儲層成巖作用及物性影響因素[J];天然氣地球科學;2016年07期

4 劉洋;何坤;李賢慶;徐紅衛(wèi);張吉振;扈松林;王剛;樊志偉;;湖相烴源巖生烴動力學及排油效率——以松遼盆地青山口組為例[J];現(xiàn)代地質;2016年03期

5 任雙坡;姚光慶;毛文靜;;三角洲前緣水下分流河道薄層單砂體成因類型及其疊置模式——以古城油田泌淺10區(qū)核三段Ⅳ-Ⅵ油組為例[J];沉積學報;2016年03期

6 王存武;馬東旭;田兵;梁建設;王琪;劉鐵樹;;鄂爾多斯盆地LX地區(qū)山西組儲層成巖演化及成巖相研究[J];沉積學報;2016年03期

7 張忠義;陳世加;楊華;付金華;姚涇利;喻建;楊智;張文正;鄧秀芹;;鄂爾多斯盆地三疊系長7段致密油成藏機理[J];石油勘探與開發(fā);2016年04期

8 盛軍;孫衛(wèi);段寶虹;劉艷妮;曹雷;張_";;新疆三塘湖盆地牛圈湖區(qū)塊中侏羅統(tǒng)西山窯組儲層特征及儲層控制因素[J];地質論評;2016年03期

9 Tian Yang;Ying-Chang Cao;Yan-Zhong Wang;Henrik Friis;Beyene Girma Haile;Ke-Lai Xi;Hui-Na Zhang;;The coupling of dynamics and permeability in the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period controls the oil-bearing potential of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s:a case study of the low permeability turbidite reservoirs in the middle part of the third member of Shahejie[J];Petroleum Science;2016年02期

10 周翔;何生;陳召佑;王芙蓉;周思賓;劉萍;;鄂爾多斯盆地代家坪地區(qū)延長組8段低孔滲砂巖成巖作用及成巖相[J];石油與天然氣地質;2016年02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魯鶴;大安油田扶余油層成巖作用研究[D];東北石油大學;2015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健;操應長;高永進;劉杰;;東營凹陷古近系紅層儲層成巖作用特征及形成機制[J];石油學報;2013年02期

2 鐘大康;祝海華;孫海濤;蔡超;姚涇利;劉顯陽;鄧秀芹;羅安湘;;鄂爾多斯盆地隴東地區(qū)延長組砂巖成巖作用及孔隙演化[J];地學前緣;2013年02期

3 葸克來;操應長;蔡來星;周磊;楊春宇;王健;;松遼盆地梨樹斷陷營城組低滲透儲層成因機制[J];現(xiàn)代地質;2013年01期

4 趙小慶;鮑志東;孟元林;劉宗飛;;松遼盆地北部下白堊統(tǒng)泉頭組三、四段碳酸鹽膠結物分布及其主控因素[J];古地理學報;2013年01期

5 楊華;李士祥;劉顯陽;;鄂爾多斯盆地致密油、頁巖油特征及資源潛力[J];石油學報;2013年01期

6 魯新川;張順存;蔡冬梅;史基安;;準噶爾盆地車拐地區(qū)三疊系成巖作用與孔隙演化[J];沉積學報;2012年06期

7 王國亭;何東博;李易隆;蔣平;張喜;程立華;王麗娟;;吐哈盆地巴喀氣田八道灣組致密砂巖儲層分析及孔隙度演化定量模擬[J];地質學報;2012年11期

8 操應長;遠光輝;王艷忠;葸克來;匡立春;王緒龍;賈希玉;宋永;;準噶爾盆地北三臺地區(qū)清水河組低滲透儲層成因機制[J];石油學報;2012年05期

9 馬春林;王瑞杰;羅必林;段文標;馮春燕;王紹平;鎖玉霞;強陣陣;;鄂爾多斯盆地馬嶺油田長8油層組儲層特征與油藏分布研究[J];天然氣地球科學;2012年03期

10 趙靖舟;;非常規(guī)油氣有關概念、分類及資源潛力[J];天然氣地球科學;2012年03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楊丙秀,蔣廷學,丁云宏,汪永利,王世召;低孔低滲儲集層探井低傷害壓裂技術研究與應用[J];石油勘探與開發(fā);2005年02期

2 胡守志;付曉文;王廷棟;;利用儲集層瀝青特征識別高演化地區(qū)的氣層[J];新疆石油地質;2006年04期

3 張本艷;張繼超;涂文利;;勝利油田注水現(xiàn)狀及對儲集層的影響[J];石油勘探與開發(fā);2007年03期

4 王飛龍;甘麗娜;王振中;;低滲透性儲集層評價方法及初產液量預測研究[J];錄井工程;2010年01期

5 林會喜;許濤;喬玉雷;朱允輝;沈揚;;“多元控儲”儲集層評價模型在準中地區(qū)的應用[J];新疆石油地質;2012年02期

6 王曉輝;范素芳;任毅軍;徐寶榮;劉新利;;多屬性回歸與神經網絡串聯(lián)反演預測薄儲集層[J];新疆石油地質;2013年03期

7 伊廣林;在儲集層油氣評價中模糊數學的應用[J];測井技術;1982年04期

8 伊廣林;評價儲集層的模糊數學方法[J];石油物探;1985年01期

9 伊廣林,呂健儒,吳付東,吳金麗,宋國寧,齊繼光,張士杰;石油儲集層評價專家系統(tǒng)[J];測井技術;1986年01期

10 Е.А.Коплевич;韓壽山;;井間空間儲集層比容參數[J];石油物探譯叢;1990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孫宏智;;沉積微相與儲集層孔隙結構關系研究[A];2000年中國地球物理學會年刊——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十六屆年會論文集[C];2000年

2 劉剛;;準噶爾盆地侏羅系儲集層排驅壓力求取方法研究[A];中國地球物理2013——第四專題論文集[C];2013年

3 何玉平;劉招君;郭璇;張艷;;伊通盆地莫里青斷陷雙陽組儲集層成巖作用研究[A];第八屆古地理學與沉積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4年

4 趙玉紅;閻建國;侯磊;任云鵬;;測井參數反演在致密油儲集層中的應用[A];中國地球物理2013——第二十三專題論文集[C];2013年

5 成菊安;郭榮坤;;測井資料識別儲集層水淹級別的ANN方法研究[A];1996年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十二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1996年

6 張靈艷;耿斌;才巨宏;耿生臣;;濟陽坳陷火成巖油藏儲集層測井評價技術——以商741和羅151火成巖儲集層為例[A];2002低滲透油氣儲層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2年

7 成洪文;王寶娥;戴盡輝;張會芳;;北塘凹陷沙三段碎屑巖儲集層成巖特征[A];錄井技術文集(第四輯)[C];2004年

8 張瑛;王錦生;;于樓、榮興、大洼油田解堵機理研究[A];新世紀 新機遇 新挑戰(zhàn)——知識創(chuàng)新和高新技術產業(yè)發(fā)展(下冊)[C];2001年

9 魏嘉;項亮;;利用測井資料進行巖性層和儲集層的劃分[A];中國地球物理.2003——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十九屆年會論文集[C];2003年

10 劉傳虎;賀振華;;濟陽坳陷潛山儲集層地震描述方法[A];中國地球物理學會年刊2002——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十八屆年會論文集[C];200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孫曉慶;儲集層裂縫評價方法及應用研究[D];中國石油大學;2008年

2 蔡德軍;歡西稠油油藏堵塞研究及解堵技術的應用[D];大慶石油學院;2009年

3 蔡振東;鄂爾多斯盆地馬嶺油田M區(qū)延10儲集層精細地質特征研究[D];西安石油大學;2015年

4 劉方;廊東油田低滲透油藏損害機理研究[D];西安石油大學;2010年

5 武清釗;大蘆湖油田沙二段儲層測井綜合評價[D];中國石油大學;2008年

6 莫建武;鄂爾多斯盆地華池地區(qū)長3特低滲透儲層特征及綜合評價[D];西北大學;2010年

,

本文編號:2211540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iqiudizhi/2211540.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93e89***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