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正藍旗地區(qū)中生代火山巖鋯石U-Pb年齡與板內伸展環(huán)境成因討論
[Abstract]:The Mesozoic volcanic rocks are widely exposed in Zhenglanqi area, southeast of Inner Mongolia. The lithology mainly includes rhyolite, trachyte, macular lava, fused tuff and obsidian, etc.,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development of macular lava. The LA-ICP-MS zircon U-Pb ages of rhyolite, felsic macular lava and fused tuff are (141.4 鹵0.7) Ma, (141.6 鹵0.6) Ma and (139.4 鹵0.7) Ma, respectively, which are consistent within the range of errors, indicating that the duration of volcanic activity (from overflow, eruption to transgression) in the study area is very short. The age is early Cretaceous, belonging to Zhangjiakou formation. Except for a few samples, the late intrusive macular lava and the early overflow rhyolite and trachyte in Zhenglanqi area are very consistent in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They are rich in silicon and potassium, poor in Caomg and Al, and belong to the trachyte rhyolite assemblage. Some of the samples are characterized by alkaline rhyolite, rich in large ion lithophile elements such as RB, Thu, and strongly depleted in Bao-Sr-TiP.The light rare earth element (LREE) is enriched with strong EU depletion, light and heavy REE fractionation (LaN/YbN is mainly between 6.87 and 42.74). Compared with the early lava, the macular lava body is more silicon-rich and alkali-rich,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residual magma in the magma chamber is invaded out of the surface after the rhyolite-coarse rock spills, and the residual magma in the magma chamber evolves to the direction of more silicon-rich and alkali-rich after a certain degree of differentiation. The volcanic rocks in Zhenglanqi area are characterized by A-type granite, which is the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 of AShi-1 type and Ashi 1-Asp2 transition. The Nb/Ta of the plagitic lava body and the rhyolite / trachyte is between 10.46 and 24.02,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rust-mantle mixing are reflected in the Nb/Ta ratio of crust and mantle magma,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crust-mantle mixing. Therefore, the volcanic rocks in the study area are the product of partial melting of the lower crust after orogenic transformation to intraplate non-orogenic and mainly intraplate non-orogenic extensional environment.
【作者單位】: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基金】:中國地質調查局項目“中國東部(中、北段)重要成礦帶火山巖時空演化及其成礦意義”(121201102000150021)資助~~
【分類號】:P588.14;P597.3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顧玉超;賈斌;余昌濤;張春暉;時溢;李玉鵬;叢龍江;;內蒙古大座子山銅多金屬礦火山巖地球化學、Sr-Nd同位素特征及地質意義[J];中國地質;2016年02期
2 王對興;高萬里;李春麟;王宗秀;趙志丹;;浙中地區(qū)晚侏羅世花崗斑巖LA-ICP-MS鋯石U-Pb年齡、地球化學特征及其地質意義[J];中國地質;2015年06期
3 解龍;頓都;朱利東;尼瑪次仁;楊文光;陶剛;李超;何碧;和源;;西藏北岡底斯扎獨頂A型花崗巖鋯石U-Pb年代學、地球化學及其地質意義[J];中國地質;2015年05期
4 巫建華;丁輝;牛子良;吳仁貴;祝民強;郭國林;劉帥;余達淦;;河北沽源張麻井鈾-鉬礦床圍巖SHRIMP鋯石U-Pb定年及其地質意義[J];礦床地質;2015年04期
5 康磊;校培喜;高曉峰;奚仁剛;楊再朝;;西昆侖西段晚古生代—中生代花崗質巖漿作用及構造演化過程[J];中國地質;2015年03期
6 鐘福平;鐘建華;艾合買提江·阿不都熱合曼;王毅;由偉豐;楊偉利;;華北克拉通破壞時間與破壞范圍分布特征——來自銀根—額濟納旗盆地蘇紅圖坳陷早白堊世火山巖的啟示[J];中國地質;2015年02期
7 張學斌;周長紅;來林;徐翠;田穎;陳麗貞;魏民;;錫林浩特東部早白堊世白音高老組巖石地球化學特征、LA-MC-ICP-MS鋯石U-Pb年齡及地質意義[J];地質與勘探;2015年02期
8 李英康;高銳;姚聿濤;米勝信;李文輝;熊小松;高建偉;;華北克拉通北緣—西伯利亞板塊南緣的地殼速度結構特征[J];地球物理學報;2014年02期
9 許文良;王楓;裴福萍;孟恩;唐杰;徐美君;王偉;;中國東北中生代構造體制與區(qū)域成礦背景:來自中生代火山巖組合時空變化的制約[J];巖石學報;2013年02期
10 李創(chuàng)舉;包志偉;;冀西北早白堊世巖漿巖的地球化學特征及其地球動力學背景[J];地球化學;2012年04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楊秀俊;太仆寺旗地區(qū)構造特征及控礦規(guī)律[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09年
2 林琛;內蒙古太仆寺旗晚侏羅世火山巖巖石學及成因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09年
3 胥迎紅;太仆寺旗破火山特征及其含礦性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09年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少峰;林成發(fā);劉曉波;莊其天;;冀北張家口地區(qū)同構造沉積過程及其與褶皺-逆沖作用耦合[J];中國科學:地球科學;2018年06期
2 李三忠;索艷慧;李璽瑤;王永明;曹現(xiàn)志;王鵬程;郭玲莉;于勝堯;蘭浩圓;李少俊;趙淑娟;周在征;張臻;張國偉;;西太平洋中生代板塊俯沖過程與東亞洋陸過渡帶構造-巖漿響應[J];科學通報;2018年16期
3 Shaofeng LIU;Chengfa LIN;Xiaobo LIU;Qitian ZHUANG;;Syn-tectonic sedimentation and its linkage to fold-thrusting in the region of Zhangjiakou, North Hebei, China[J];Science China(Earth Sciences);2018年06期
4 唐杰;許文良;王楓;葛文春;;古太平洋板塊在歐亞大陸下的俯沖歷史:東北亞陸緣中生代-古近紀巖漿記錄[J];中國科學:地球科學;2018年05期
5 陶金雨;李建明;;柴北緣東坪地區(qū)片麻巖的地球化學特征及構造意義[J];地質與勘探;2018年03期
6 柴明春;趙國英;覃小鋒;王泉;高溯;曹昆;;大興安嶺十八站—韓家園地區(qū)中酸性侵入巖LA-ICP-MS鋯石U-Pb年齡、地球化學特征及其地質意義[J];地質論評;2018年03期
7 Jie TANG;Wenliang XU;Feng WANG;Wenchun GE;;Subduction history of the Paleo-Pacific slab beneath Eurasian continent: Mesozoic-Paleogene magmatic records in Northeast Asia[J];Science China(Earth Sciences);2018年05期
8 鄭建平;戴宏坤;;西太平洋板片俯沖與后撤引起華北東部地幔置換并導致陸內盆-山耦合[J];中國科學:地球科學;2018年04期
9 陳公正;武廣;李鐵剛;劉瑞麟;武利文;章培春;張彤;陳毓川;;內蒙古道倫達壩銅鎢錫礦床LA-ICP-MS鋯石和錫石U-Pb年齡及其地質意義[J];礦床地質;2018年02期
10 韓曉萌;鄭常青;徐學純;韓玉寶;徐久磊;;黑龍江依蘭地區(qū)藍片巖相變質作用及其演化[J];巖石學報;2018年04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杜岳丹;大興安嶺中段索倫地區(qū)瑪尼吐組火山巖年代學、地球化學及其構造背景[D];吉林大學;2017年
2 劉何凡;內蒙古大梁道班地區(qū)地質構造特征及古構造應力場的演變[D];河北地質大學;2016年
3 彭U_輝;赤峰下馬架—劉家營子流紋巖年代學與地球化學特征[D];東華理工大學;2015年
4 杜楊;大興安嶺南段東、西坡瑪尼吐組火山巖對比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4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秦川;李智武;朱利東;張玉修;楊文光;黃瑞;;西藏羌塘地體南緣改則嘎布扎花崗閃長巖侵位時代、成因及其地質意義[J];中國地質;2015年01期
2 刀艷;李峰;王蓉;吳靜;;滇西九頂山銅鉬礦花崗斑巖成因:LA-ICP-MS鋯石U-Pb年齡、巖石地球化學和Sr-Nd-Hf同位素制約[J];中國地質;2015年01期
3 徐璐璐;柴鳳梅;李強;曾紅;耿新霞;夏芳;鄧剛;;東天山沙泉子鐵銅礦區(qū)火山巖地球化學特征、鋯石U-Pb年齡及地質意義[J];中國地質;2014年06期
4 巫建華;解開瑞;吳仁貴;郭國林;劉帥;;中國東部中生代流紋巖—粗面巖組合與熱液型鈾礦研究新進展[J];地球科學進展;2014年12期
5 吳才來;郜源紅;雷敏;秦海鵬;劉春花;李名則;B Ronald FROST;Joseph L WOODEN;;南阿爾金茫崖地區(qū)花崗巖類鋯石SHRIMP U-Pb定年、Lu-Hf同位素特征及巖石成因[J];巖石學報;2014年08期
6 郭志軍;李進文;黃光杰;關繼東;董旭舟;田京;楊鄖城;佘宏全;向安平;康永建;;內蒙古紅花爾基白鎢礦礦床賦礦花崗巖Sr-Nd-Pb-Hf同位素特征[J];中國地質;2014年04期
7 張學斌;周長紅;賈曉青;吳榮澤;徐翠;楊菊;王明明;范超;;內蒙古毛登地區(qū)碎斑熔巖LA-ICP-MS鋯石U-Pb年齡與地球化學特征[J];地質通報;2014年07期
8 武昱東;王宗起;羅金海;程家孝;閆全人;張英利;王師迪;;滇東北東川下田壩A型花崗巖LA-ICP-MS鋯石U-Pb年齡、地球化學特征及其構造意義[J];地質通報;2014年06期
9 李真真;李光明;孟昭君;秦克章;宋國學;金露英;闞學勝;王進;張夏楠;;大興安嶺岔路口巨型斑巖鉬礦床角礫巖相的劃分、特征及成因[J];礦床地質;2014年03期
10 郭文鉑;鄭文寶;唐菊興;應立娟;王藝云;林彬;;西藏甲瑪銅多金屬礦床流體、成礦物質來源的地球化學約束[J];中國地質;2014年02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朱衛(wèi)平;內蒙古中部白音希勒地區(qū)構造特征及其演化[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07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簡平,楊巍然;大別山西部藍閃榴輝巖U-Pb測年[J];巖石礦物學雜志;1999年01期
2 邢光福,陳榮,楊祝良,沈加林,周宇章,余明剛,李龍明;閩浙贛中生代火山巖研究問題淺議——兼與鄭承意等商榷[J];福建地質;2004年04期
3 張振強;額爾古納—滿洲里地區(qū)中生代火山巖與鈾成礦地質條件研究[J];遼寧地質;2000年04期
4 陳德兵,范玉杰,趙宏武;中國北東部及鄰區(qū)中生代火山巖成因分析[J];地質與資源;2001年02期
5 羅毅,馬漢峰,王明太;燕遼地區(qū)中生代火山巖巖石地球化學特征及成因[J];礦物巖石地球化學通報;2004年02期
6 王聽渡,張秀棋,徐永生;內蒙古昭烏達盟地區(qū)中生代火山巖巖石特征及成因探討[J];巖石學報;1985年02期
7 王松產(chǎn);C·庫隆;;西藏念青唐古拉地區(qū)晚中生代火山巖及其成因[J];礦物巖石地球化學通訊;1985年02期
8 鄭濟林;王中杰;毛建仁;;溧陽中生代火山巖化學變異及成因意義[J];江蘇地質;1992年Z1期
9 丁毅;王松產(chǎn);;大營中生代火山巖研究[J];河南地質;1992年03期
10 任啟江 ,徐兆文 ,劉孝善 ,楊榮勇 ,孫冶東;安徽廬樅地區(qū)中生代火山巖系的時代及其意義[J];地層學雜志;1993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周新華;英基豐;張連昌;張玉濤;;大興安嶺晚中生代火山巖成因與古老地塊物質貢獻:鋯石U-Pb年齡及多元同位素制約[A];中國礦物巖石地球化學學會第12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2 紀偉強;許文良;楊德彬;裴福萍;;黑龍江東部中生代火山巖的形成時代[A];中國礦物巖石地球化學學會第十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5年
3 蔣國源;;大興安嶺中生代火山巖的研究[A];中國地質科學院文集(1981)[C];1983年
4 李泰釗;徐憲;;青藏高原中生代火山巖特征及其稀土配分模式[A];青藏高原地質文集(19)[C];1988年
5 向偉東;胡紹康;閻鴻銓;;大興安嶺西坡及鄰區(qū)中生代火山巖漿活動與多金屬成礦作用[A];2004年全國巖石學與地球動力學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4年
6 謝芳貴;謝家瑩;楊琴芳;;浙江壽昌地區(qū)中生代火山巖系的地球化學特征[A];中國地質科學院南京地質礦產(chǎn)研究所文集(16)[C];1984年
7 高曉峰;郭鋒;李超文;蔡觀強;;大興安嶺地區(qū)中生代火山巖同位素填圖[A];2006年全國巖石學與地球動力學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6年
8 徐志剛;;中國東部中生代火山巖成因及其與太平洋板塊運動關系[A];中國地質科學院文集(20)[C];1990年
9 鄭濟林;;括蒼山中生代火山巖的構造環(huán)境及地殼熱狀態(tài)[A];中國地質科學院南京地質礦產(chǎn)研究所文集(39)[C];1989年
10 李坤英;;中國東南部中生代火山巖的同位素年齡、時間和空間演化及其原始物質來源[A];中國地質科學院南京地質礦產(chǎn)研究所文集(5)[C];1982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3條
1 盧和舉;閩浙中生代火山巖地層厘定[N];中國礦業(yè)報;2006年
2 盧和舉;閩浙中生代火山巖地層全面厘定[N];福建科技報;2006年
3 南宣;眾專家考察閩浙沿海中生代火山巖[N];中國礦業(yè)報;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茍軍;滿洲里南部中生代火山巖的時代、成因及構造背景[D];吉林大學;2013年
2 楊蔚;遼西中生代火山巖年代學及地球化學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林尚康;西昆侖贊坎鐵礦區(qū)英安斑巖地球化學特征及U-Pb年代學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15年
2 陳鵬;山西渾源中莊鋪中生代火山巖巖石學特征及其構造意義[D];太原理工大學;2016年
3 肖程;河北青龍—遼寧建昌地區(qū)中生代火山巖:時代、地球化學特征與巖石成因[D];吉林大學;2016年
4 楊飛;內蒙海勒斯臺中生代火山巖地球化學研究[D];河北地質大學;2016年
5 韓婷婷;大興安嶺中生代火山巖區(qū)遙感解譯標志庫實現(xiàn)與應用[D];吉林大學;2017年
6 秦旭亮;內蒙古蘇尼特左旗地區(qū)中生代火山巖巖石學特征[D];石家莊經(jīng)濟學院;2014年
7 徐旭峰;中大別腹地榴輝巖U-Pb年代學研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12年
8 張吉衡;大興安嶺地區(qū)中生代火山巖的年代學格架[D];吉林大學;2006年
9 張鑫;內蒙古蘇尼特左旗紅格爾地區(qū)中生代火山巖巖石學特征[D];石家莊經(jīng)濟學院;2015年
10 張志博;大興安嶺阿穆爾地區(qū)中生代火山巖巖石地球化學特征及構造背景[D];吉林大學;2017年
,本文編號:216744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iqiudizhi/2167441.html